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6.2 传染病及其预防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新冠肺炎在我国仍有传播,除了动态清零措施外,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接种疫苗等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属于传染源
B.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属于特异性免疫
C.消杀属于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新冠肺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答案】B
【解析】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所以新冠肺炎病毒属于病原体,A不符合题意。
B.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B符合题意。
C.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消杀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D不符合题意。
2.新冠状病毒(SARS-CoV-2)像日冕,平均直径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极易变异,具有多样性,先后出现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和席卷全球的德尔塔(Delta)和奥密
克戎(Omicron)等多种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日冕变异呈现多样性,其本质是球形或椭圆形结构发生了改变
B.学生注射新冠疫苗后可作为抗体使身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C.学校要求勤洗手,多消毒,不聚集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已经接种预防日冕的新冠疫苗,肯定不会患上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干可知,新冠病毒先后出现多种类型,这体现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A错误。
B.新冠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后,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错误。
C.切断传播途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切实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带有病原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并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失去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学校要求勤洗手,多消毒,不聚集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C正确。
D.一种抗体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如果新冠病毒产生了变异,那么体内原来的抗体就不能再清除变异后的病毒,已经接种预防日冕的新冠疫苗,有可能会患上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D错误。
3.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下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
B.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
C.新冠肺炎疫苗相当于抗原
D.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
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A不符合题意。
B.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而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故不能通过抗生素治疗,B符合题意。
C.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是抗原,C不符合题意。
D.保护易感人群指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因此,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因此是为了保护学生即易感人群,D不符合题意。
4.控制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注射疫苗
【答案】B
【解析】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新冠肺炎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注射疫苗指计划免疫。控制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是切断传播途径。
5.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B.禽流感病毒
C.患流感的老年人 D.新冠肺炎患者
【答案】B
【解析】A.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
B.禽流感病毒是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B符合题意。
C.患流感的老年人是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
D.新冠肺炎患者是传染源,D不符合题意。
6.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方案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被污染的饲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B.携带病原体的猪集中焚毁处理
C.被污染的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D.严查车辆,禁止猪肉制品运出
【答案】B
【解析】A.被污染的饲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不符合题意。
B.携带病原体的猪属于传染源,集中焚毁处理,属于控制传染源,B符合题意。
C.被污染的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不符合题意。
D.严查车辆,禁止猪肉制品运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不符合题意。
7.为了防止艾滋病的感染和扩散,我国已禁止进口外来血液制品,这种做法属于( )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惩罚艾滋病患者
【答案】C
【解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血液制品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因此“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品”,这种预防措施属切断传播途径。
8.某人患了非典型肺炎,医生立即治疗,并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病人,这一项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积极治疗
【答案】A
【解析】AD.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隔离患者、封锁疫区、给生病的人打针
吃药,积极治疗、让生病的人在家休养、不让病人家属外出、对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行焚毁、掩埋处理等都属于控制传染源,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B不符合题意。
C.易感人群是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疫区等,都是保护易感人群,C不符合题意。
9.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衣物和卧具 B.握手与拥抱 C.血液和精液 D.空气和食物
【答案】C
【解析】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空气、饮食、普通接触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10.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采取的一般措施不包括( )
A.控制传染源 B.清除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故B清除病原体不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二、综合题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公筷分餐”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1)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能使人们摄取全面而平衡的营养,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物质。处于生长发有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要多食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 (写出一种即可)等。
(2)吃动平衡是指食不过量,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引起躯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如果长期摄取糖类和脂肪等有机物过多,运动过少。能量的摄入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消耗,体重会增加,易发胖,还可能会因影响 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公筷分餐能有效降低经口或唾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公筷分餐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
【答案】(1)肉、猪肉、鸡肉
(2)糖类(葡萄糖);大于;心脏
(3)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1)蛋白质主要从瘦肉、鱼、奶、蛋、豆类和谷类等食物中获得。所以,处于生长发有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要多食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牛肉、猪肉、鸡肉、鱼肉、牛奶等。
(2)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心血管疾病指的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所以,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葡萄糖)提供,如果长期摄取糖类和脂肪等有机物过多,运动过少。能量的摄入大于消耗,体重会增加,易发胖,还可能会因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公筷分餐属于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12.2022年5月广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党中央的领导及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1)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 ] 和遗传物质组成。
(2)有些细菌也能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它们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 细胞结构。(选填“有”或“无”)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 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4)接种新冠疫苗使人获得相应的免疫力是一种特异性免疫。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
C.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D.皮肤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答案】(1)①;蛋白质
(2)有
(3)切断传播途径
(4)B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①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据分析可知,病毒与细菌的相同点都有遗传物质,主要的不同点是细菌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因此,有些细菌也能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它们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有细胞结构。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传染病,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A.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A不符合题意。
B.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是因为体内已经产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B符合题意。
C.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C不符合题意。
D.皮肤阻挡病原体侵入,属于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关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与防疫,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新冠病毒的检测主要有三种方法: 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下表是关于“抗原检测”的部分信息,据表可知,该方法可用于居家检测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抗原检测
检测对象 检测速度 检测操作 检测样本
蛋白质 快 简单 主要鼻拭子
(2)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 (填“特异性”/“非特异性”)结合的特殊 。
(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有效手段。疫苗通常是用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对比图1和图2可知,接种疫苗后,新冠病毒难以“侵入”细胞的原因是 。
【答案】(1)核酸;简单、快
(2)特异性;蛋白质
(3)灭活或减毒;机体产生抗体与新冠病毒的S蛋白结合,导致S蛋白不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解析】(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来检测新冠病毒是否入侵人体: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前二者都属于直接检测病毒的方法,相比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的速度可以更快,操作也更便捷,但准确度较低,一般用于感染早期。疑似人群抗原阳性及阴性结果均应当进行进一步的核酸检测。
(2)接种疫苗后,能刺激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体内产生的抗体只针对该抗原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殊蛋白质。
(3)目前注射新冠病毒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对比图1和图2可知,接种疫苗后,新冠病毒难以“侵入”细胞的原因是机体产生抗体与新冠病毒的S蛋白结合,导致S蛋白不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
14.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22年5月22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来首次线下举行的世卫大会。本届大会以“健康促和平,和平促健康”为主题,讨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新冠大流行危机。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奥密克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里面包裹的 组成。
(2)近期,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从传染病预防的措施分析,属于 。接种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兴”等疫苗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使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而对疫情新形势,如果你是一名抗疫志愿者,可以建议身边的人采用 措施科学应对疫情(写出一点就行)。
【答案】(1)蛋白质;遗传物质或核酸
(2)控制传染源;抗原;特异性免疫
(3)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勤洗手、常开窗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健康心态;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参与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等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所以,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题干中提到的备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这是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从传染病预防的措施分析,属于控制传染源,接种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兴”等疫苗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3)疫情当前,科学预防,人人有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勤洗手、常开窗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健康心态;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参与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等。
15.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还在肆虐全球,传染性极强,我国一直坚持科学防范,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注射新冠疫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图表示人体第一次及第二次接种疫苗的免疫过程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1gM和IgG是重要的保护性抗体,常用作感染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1)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 外壳构成。
(2)注射完疫苗后医生叮嘱24小时内不要洗澡,这是因为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 道防线一定程度受损,容易造成感染。
(3)注射新冠疫苗能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如果甲肝病毒首次侵入人体的话,那么注射过新冠疫苗的人 (选填“会”或“不会”)感染甲肝病毒,这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4)人体初次受到抗原刺激时,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机体会快速产生较多的相应抗体,将抗原清除。图中 选填“1gM”或“IgG”) 产生速度较慢,但浓度高,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
(5)2022年3月28日和4月1日,由于疫情反弹,上海市浦东、浦西分区实行封控,对已 发现的新冠肺炎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中高风险区域进行严格消毒。这两项预 防措施分别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1)蛋白质
(2)一
(3)会
(4)IgG
(5)C
【解析】(1)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2)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注射新冠疫苗能使体内产生新冠抗体,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新冠抗体只能与新冠病毒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新冠抗体不能与甲肝病毒结合,所以注射过新冠疫苗的人只能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而不会获得对甲肝病毒的免疫力,还可能感染甲肝病毒。
(4)从图中可以看出,再次免疫时,随着时间的推移,IgG抗体浓度比IgM抗体浓度要高,但是IgG抗体产生的速度要慢一些。
(5)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进行消毒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生物七下3.6.2 传染病及其预防 习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新冠肺炎在我国仍有传播,除了动态清零措施外,坚持戴口罩、勤洗手、接种疫苗等是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属于传染源
B.接种疫苗预防新冠肺炎属于特异性免疫
C.消杀属于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D.新冠肺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2.新冠状病毒(SARS-CoV-2)像日冕,平均直径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极易变异,具有多样性,先后出现阿尔法(AlpHa)、贝塔(Beta)、伽马(Gamma)和席卷全球的德尔塔(Delta)和奥密
克戎(Omicron)等多种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日冕变异呈现多样性,其本质是球形或椭圆形结构发生了改变
B.学生注射新冠疫苗后可作为抗体使身体产生相应的抗原
C.学校要求勤洗手,多消毒,不聚集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D.已经接种预防日冕的新冠疫苗,肯定不会患上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
3.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下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导致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
B.新冠肺炎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
C.新冠肺炎疫苗相当于抗原
D.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4.控制新冠肺炎这种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注射疫苗
5.下列不属于传染源的是( )
A.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B.禽流感病毒
C.患流感的老年人 D.新冠肺炎患者
6.下列传染病的预防方案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被污染的饲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B.携带病原体的猪集中焚毁处理
C.被污染的猪舍进行彻底消毒 D.严查车辆,禁止猪肉制品运出
7.为了防止艾滋病的感染和扩散,我国已禁止进口外来血液制品,这种做法属于( )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惩罚艾滋病患者
8.某人患了非典型肺炎,医生立即治疗,并不让病人家属外出,也不让外人探望病人,这一项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积极治疗
9.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衣物和卧具 B.握手与拥抱 C.血液和精液 D.空气和食物
10.为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采取的一般措施不包括( )
A.控制传染源 B.清除病原体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二、综合题
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倡导“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公筷分餐”等健康的生活方式。
(1)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能使人们摄取全面而平衡的营养,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物质。处于生长发有时期的儿童和青少年要多食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 (写出一种即可)等。
(2)吃动平衡是指食不过量,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体重。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引起躯体运动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 提供,如果长期摄取糖类和脂肪等有机物过多,运动过少。能量的摄入 (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消耗,体重会增加,易发胖,还可能会因影响 和血管的结构及功能,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公筷分餐能有效降低经口或唾液传播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看,公筷分餐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
12.2022年5月广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党中央的领导及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下,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的形态结构如图所示。
(1)病毒结构简单,一般由[ ] 和遗传物质组成。
(2)有些细菌也能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它们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 细胞结构。(选填“有”或“无”)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 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4)接种新冠疫苗使人获得相应的免疫力是一种特异性免疫。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B.患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患此病
C.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D.皮肤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13.关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与防疫,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新冠病毒的检测主要有三种方法: 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下表是关于“抗原检测”的部分信息,据表可知,该方法可用于居家检测的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抗原检测
检测对象 检测速度 检测操作 检测样本
蛋白质 快 简单 主要鼻拭子
(2)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 (填“特异性”/“非特异性”)结合的特殊 。
(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有效手段。疫苗通常是用 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对比图1和图2可知,接种疫苗后,新冠病毒难以“侵入”细胞的原因是 。
14.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22年5月22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来首次线下举行的世卫大会。本届大会以“健康促和平,和平促健康”为主题,讨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新冠大流行危机。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奥密克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 外壳和里面包裹的 组成。
(2)近期,国家卫健委提出要提前规划准备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从传染病预防的措施分析,属于 。接种我国自主研发的“科兴”等疫苗是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之一,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 。使人体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而对疫情新形势,如果你是一名抗疫志愿者,可以建议身边的人采用 措施科学应对疫情(写出一点就行)。
15.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还在肆虐全球,传染性极强,我国一直坚持科学防范,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注射新冠疫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下图表示人体第一次及第二次接种疫苗的免疫过程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1gM和IgG是重要的保护性抗体,常用作感染诊断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1)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 外壳构成。
(2)注射完疫苗后医生叮嘱24小时内不要洗澡,这是因为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 道防线一定程度受损,容易造成感染。
(3)注射新冠疫苗能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如果甲肝病毒首次侵入人体的话,那么注射过新冠疫苗的人 (选填“会”或“不会”)感染甲肝病毒,这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4)人体初次受到抗原刺激时,淋巴细胞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机体会快速产生较多的相应抗体,将抗原清除。图中 选填“1gM”或“IgG”) 产生速度较慢,但浓度高,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
(5)2022年3月28日和4月1日,由于疫情反弹,上海市浦东、浦西分区实行封控,对已 发现的新冠肺炎患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同时对中高风险区域进行严格消毒。这两项预 防措施分别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B.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C.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D.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