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 传染病及其预防-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济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6.2 传染病及其预防-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济南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09: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3.6.2 传染病及其预防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常见传染病的分析与讨论,说出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举例说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及预防的一般措施;
3.说出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新知导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卫生组织赶赴灾区,抗灾防疫队员在搜救的治疗的同时,重点做好防止传染病暴发的工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新知讲解
常见的传染病
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有许多种,有些能够传染,有些则不会传染。
分析讨论
区分下表列出的疾病,按要求进行填表。
分析讨论
1. 你对上述疾病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 尝试对能传染的疾病进行分类。
是否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四大类。
按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传染病可以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新知讲解
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和________传染病四大类。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呼吸道
消化道
体表
血液
新知讲解
常见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__________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______、______进行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等。
呼吸道黏膜
飞沫
空气
新知讲授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__________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______和______进行传播,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脊髓灰质炎等。
消化道黏膜
饮水
饮食
常见的传染病
新知讲解
血液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___________ ( 如蚊、虱、蚤等 ) 进行传播而引起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等。
常见的传染病
吸血的动物
新知讲解
常见的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_____侵入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______传播,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破伤风、癣、淋病等。
皮肤
接触
新知讲解
病原体是造成人体感染疾病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统称。病原体的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微生物,也有些属于寄生虫。病原体具有________,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
常见传染病
微生物
寄生虫
特异性
按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传染病可以分为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传染病和________病等。
病毒性
细菌性
寄生虫
新知讲解
常见传染病
病毒性传染病是人体感染病毒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就是由________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鼻塞咳嗽、头疼发热、疲倦乏力、全身酸痛。流感病毒主要通过________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________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间接传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狂犬病、流行性腮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都属于病毒性传染病
流感病毒
飞沫
接触
新知讲解
常见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主要通过________进行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在________中播散,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还有细菌性痢疾、百日咳、白喉、伤寒、淋病等。
致病细菌
空气
飞沫
新知讲解
常见传染病
寄生虫病是人体感染________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有的寄生虫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如引起疟疾的疟原虫。有的寄生虫通过体表接触侵入人体,如________。有的寄生虫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如蛔虫的________经过口腔进入人的消化道,在小肠内孵出幼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肠道,也可以进入胆管、胰腺、阑尾等部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蛲虫病、丝虫病等也属于寄生虫病。
寄生虫
血吸虫
受精卵
相关链接
预防红眼病
结膜是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表面和眼睑内表面的一层透明黏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能够分泌黏液。如果结膜受到细菌、病毒或衣原体感染,容易引发传染性结膜炎。其中,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发病时,结膜因血管扩张而呈红色,同时伴有流泪、异物感、灼热感或刺痛等。该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的为眼―手―眼传播,因此要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洗浴用品。一旦患有红眼病,应及时隔离,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课堂练习
【解析】人类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甲肝是感染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粪口消化道途径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染病。
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分,甲型肝炎属于(  )
A.血液传染病
B.呼吸道传染病
C.体表传染病
D.消化道传染病
D
新知讲解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______或______。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传染病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动物
免疫力
观察思考
人们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原理
观察思考
人们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原理
新知讲解
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有效控制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些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一般在__________传染性最强。所以,对传染病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防止传染病蔓延。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发病初期
相关链接
发热与传染病防控
体温高于正常范围或自觉身热不适时就是发热。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会引起发热,但是,病原体感染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等都伴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低度发热可强化免疫功能,中高度以上的发热却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依据《国际卫生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我国加强口岸出入境人员精准检疫,建立申报制度,根据发热程度、发热人群以及流行病学史、医学检查等采取相应措施,能够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跨境传播。
课堂练习
【解析】接种的接种HPV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接种HPV疫苗为抗原,为14周岁以下的女生免费接种疫苗,可以是她们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这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A符合题意。
2022年9月,广东省启动为14周岁以下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的工作,注射的疫苗以及该预防措施分别属于(  )
A.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B.抗体、保护易感人群
C.抗原、控制传染源
D.抗体、控制传染源
A
新知讲解
艾滋病
艾滋病 (AIDS) 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 (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直至全身器官衰竭、死亡 (见右图)。
相关链接
世界预防艾滋病日
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自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世界上迅速蔓延。我国于1985年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的死亡率极高,目前还没有根治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预防艾滋病日”。
新知讲解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宫颈分泌物、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________、输入含艾滋病病毒的________或________、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而未经消毒的________、移植带有艾滋病病毒的________或________等,都有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婴儿。
性接触
血液
血液制品
注射器
器官
组织
胎盘
分娩
哺乳
新知讲解
艾滋病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1.不吸毒,不共用注射器;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3.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4.进行性行为时,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5.保持单一性伴侣。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 ,如共餐、握手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课堂练习
【解析】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故ACB错误;D正确。
“携手抗艾,重在预防!”百年以来,全世界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下列做法正确( )
A.不让艾滋病患者进入公共场所
B.不与艾滋病患者握手
C.不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
D.不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剃须刀
D
课堂总结
传染病及其预防
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预防
艾滋病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血液传染病
体表传染病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病原体
病毒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
寄生虫病
课堂练习
1.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与乙肝
B.近视眼与色盲
C.坏血病与肿瘤
D.高血压与贫血
2.下列疾病中,不具有传染性的是(  )
A.狂犬病
B.乙型肝炎
C.肺结核
D.冠心病
D
A
课堂练习
3.新冠疫情防控中,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者必须严格隔离观察,这种预防措施是(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消灭病原体
4.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要求,所有来华涉奥人员需要在至少14天前完成全程疫苗接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病毒时,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会发挥作用,属于第三道防线
B.接种的疫苗,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具有特异性的免疫活性物质
C.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接种新冠疫苗,让易感人群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属于计划免疫
B
A
课堂练习
5.我国魏朝时期就已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 接种人痘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A.保护易感人群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消灭病原体
6.下列疾病不是传染病的是( )
A.手足口病
B.白血病
C.新冠肺炎
D.艾滋病
B
A
课堂练习
7.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对感染该病毒的患者进行隔离,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清除病原体
8.李老师团队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如图。据此推测,幽门螺杆菌可通过( )
A.血液传播
B.饮食传播
C.空气传播
D.蚊虫传播
B
B
课堂练习
9.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共同组成
B.HIV会通过分娩、哺乳等方式传给胎儿或婴儿
C.患者的免疫系统被病毒瓦解后不能抵御病原体
D.为防止感染艾滋病,应避免与患者的一切接触
10.注射新冠疫苗是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绩有目共睹。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患者属于病原体
B.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属于抗原
C.接种新冠疫苗后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A
D
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
1.题
2.题
3.题
课外实践:
调查艾滋病的危害及防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