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填空题二
一 、填空题
1.如图甲、乙、丙三个同学用长导线作为“绳子” , 按图所示情景进行跳绳游戏。当甲、乙同学沿
方向站立摇绳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最明显。
2.直流电动机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为“安装直流电动机模 型”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时,闭合开关 S 线圈转动,再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左移动, 电动机转速将 变 .
3.如图所示是一款智能玩具,玩具由圆柱形机身和两个轮子组成,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蓝牙对它进行控 制,并完成前进、转弯、翻滚、跳跃等动作, 其内部结构中有一个电动机, 电动机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若想让玩具车的两个轮子转动的更快,请你说出合理的做法
(写出一种即可)
4.如图所示, 磁感线的方向是从 (选填 “A 到 B”或“B 到 A”)。导体 a(垂直于纸面)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运动时,a 中能产生感应电流,则导体 a 一定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
第 1 页(共 10 页)
5.啤酒、 红酒和白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C2H5OH),饮酒后乙醇可进入人体血液中。科学实验表明, 当乙醇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超过 80 mg/100 mL 血(每 100 mL 血中含有 80 mg 乙醇)时, 便会影响人驾 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已知饮用某啤酒 1 大杯(0.56 L),会使血液中乙醇含量升高 30 mg/100 mL 血, 回答下列问题。
(1) 乙醇中含有 种元素。
(2) 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 .
(3) 李明饮用了 3 大杯上述啤酒后, 其体内每 100 mL 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 mg,
(填“影响”或“不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6.用化学用语填空:
(1) 氮元素 .
(2) 两个钾离子 .
(3) 氧化钙 .
(4) 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 .
7.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放射性碘-l31 ( “131”是该碘原子中的质子数和中予数之 和) 是核反应的产物。它在衰变时产生核辐射。人服用碘片(KI) 后。因吸收碘使甲状腺内的碘饱和。 从而阻止放射性碘的摄入。
(1) 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碘-l31 原予与碘元素的其它原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则碘-131 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
(3) 碘片中的有效成分是 元素。
8.苍南新闻网 3 月 17 日消息:经过三年培育的马站贵妃枣全面上市。贵妃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
称,其维生素 C (C6H8O6 ) 的含量是苹果的 20 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C6H8O6 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其中 C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保留 1 位小数)。
(2) 丙酮酸是一种化工原料,它的化学式为 C3H4O3。发现丙酮酸和维生素 C 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含量 第 2 页(共 10 页)
均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9.如图所示的“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装置,此“人工树叶”与植物光合作用类似,
都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C3H8O 是一种有机物,不适合食用)。请你说出此人工树叶的
2 点意义 、 。
10.有 CO2、N2、O2 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 。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 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
1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做此实验时为防止集气
瓶底炸裂应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是 .
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 {#mathmL#}{#/mathmL#} 四氧化三铁
B.水 {#mathmL#}{#/mathmL#} 氢气+氧气
C、甲烷+氧气 {#mathmL#}{#/mathmL#} 水+二氧化碳
D. .
13.某同学对“红土壤”和“黑土壤”觉得好奇, “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 其他性状是 否还有不同? 他作了很多假设,并用实验一一验证。如下图是他做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体积相 同,加水至刚好浸没)。
第 3 页(共 10 页)
(1) 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 。
(2) 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 来验证。
14.如图是菠菜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叶片结构的上表皮由图中序号 表示,叶脉由图中序号 表示。
(2) 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图中序号为 。
(3)2 和 3 是叶肉细胞,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进行 的主要部位。
(4) 1 和 4 所属的组织是 (填字母)。
A.营养组织 B.输导组织 C.保护组织 D.分生组织
15.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 、 、 和 等。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 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 和 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 分的 左右。
16.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 和死亡的 ,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
供 ,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 。土壤中溶于水的 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 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 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 的来源。
第 4 页(共 10 页)
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填空题二答案解析
一 、填空题
1.东西
【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地磁场的性质及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地磁场为由地球北极指向地球南极 的磁场;要产生电磁感应满足闭合回路和导体切割磁感线两个条件。
地球的磁场是沿南北方向,摇动绳子的过程是让绳子在磁场中旋转,类似于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所 以沿东西方向摇动绳子的过程会产生感应电流,而南北则不会产生感应电流,要想使导体切割磁感线, 两个同学应东西方向站立。
故答案为: 东西
2.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 快
【解析】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如图,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 器滑片 P 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小,电流变大, 所以电动机转速变快.
故答案为: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快.
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制成的;线圈转动的速度与磁场的强弱.电流的大小有关, 磁场越强. 电流越大转速越快. 根据电路图, 分析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左移动时, 电阻的变化, 电流 的变化,即可判断转速的变化.
3.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由于受力而转动; 增大线圈中的电压或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解析】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理制成的,转动的速度与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度有 关.
解: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道理制成的; 电源电压增大、电流增大、它的转速变 快,增强磁场也可以使它的转速变快.
故答案为: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由于受力而转动;增大线圈中的电压或换用磁性更强的磁体. 4.B 到 A;竖直
【解析】(1)磁感线从磁铁的 N 极出来, 回到磁体的S 极,根据安培定则判断 A 和 B 的极性即可; (2) 如果导体的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 那么没有切割磁感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据此分析解 答。
(1) 螺线管上电流方向向上, 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指尖向上, 此时大拇指向左,因此电磁铁
第 5 页(共 10 页)
的左端为 N 极, 右端为 S 极,那么A 端为 S 极, B 端为 N 极, 因此磁感线的方向是从 B 到 A.
(2) 根据图片可知, 磁感线沿水平方向, 如果导体 a 在水平方向运动时,二者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 线,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故选竖直。
5. (1)三(或 3)
(2) 2∶6∶1
(3) 90;影响
【解析】(1)在化学式中,一种符号代表一种元素;
(2) 在化学式中,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个数;
(3) 1 杯啤酒导致血液乙醇含量升高值×杯数得到乙醇理论上的升高值, 最后与80mg/100mL 比较即 可。
【解答】(1) 根据化学式 C2H5OH 可知, 乙醇中含有 C、H、O 共三种元素;
(2) 根据化学式 C2H5OH 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是:2:(5+1): 1=2:6:1;
(3) 其体内每 100 mL 血液中乙醇的含量理论上升高: 30mg/100mL×3=90mg/100mL>80mg/100mL,因 此影响其驾车或操作机器的能力。
6. (1) N
(2) 2K+
(3) CaO
(4) HCl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 子还是化合价, 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 并能根据物质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N;(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 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 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 子, 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故两个钾离子可表示为: 2K+;(3) 氧化钙是由显+2 价的钙元 素和显﹣ 2 价的氧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 CaO;(4)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其化学式为:HCl;
故答案为:(1) N;(2) 2K+;(3) CaO;(4) HCl;
第 6 页(共 10 页)
7. (1) 53
(2) 78
(3) 碘元素
【详解】
(1)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3;
(2) 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碘-l31 原予与碘元素的其它原予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数,为 53;因为: “131”是该碘原予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则碘-131 原子中的中子数为 131-53=78;
(3) 碘片中的有效成分是碘元素.
故答为:(1) 53;
(2) 78;
(3) 碘元素.
8. (1) 3:4:3;40.9
(2) 分子构成(种类) 不同
【解析】(1)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该原子的个数。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原式量 (子质)量×n;
(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结构和组成不同, 物质的性质就不同。 【解答】(1) C6H8O6 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6:8:6=3:4:3。
(
×
100%
=
40.9%
。
1
2×6+1×8+16×6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6
(2) 丙酮酸是一种化工原料,它的化学式为 C3H4O3。发现丙酮酸和维生素 C 的元素组成及各元素含量 均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分子构成(种类)不同。 9.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能源
【解析】光合作用, 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 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由图可知。人工树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有助于缓解 温室效应; 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 C3H8O 中, C3H8O 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故答案为:(1) 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2)为人类提供能源。
10.O2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
第 7 页(共 10 页)
【解析】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实验的过程、碳酸显酸性分析回答.
在 CO2、N2、O2 三种气体中,由于氧气有助燃性,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 成了碳酸, 所得溶液的显酸性,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所以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 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 O2 ;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
1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生成黑色固体; 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发出蓝紫色火 焰,放热, 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在纯氧中燃烧要注意瓶底放少量 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答】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热, 生成黑色固体,在纯氧中燃烧要注意瓶底放 少量细沙或少量的水,防止炸裂集气瓶.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生成黑色固体; 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 发出 蓝紫色火焰,放热, 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2.B;碳酸→水+二氧化碳等
【解析】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 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氧气 {#mathmL#}{#/mathmL#} 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
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项错误.
B、水 {#mathmL#}{#/mathmL#} 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 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
项正确.
C、甲烷+氧气 {#mathmL#}{#/mathmL#} 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
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水+二氧化碳,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 属于分解反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B;碳酸→水+二氧化碳等.
13. (1) 红土、黑土中空气含量不同
(2) 水的体积
第 8 页(共 10 页)
【解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 物等组成, 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 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1)由图可知, 向土壤中注入水, 与铁块对比, 可知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该实验想验 证的假设是红土、黑土中空气含量不同。
(2)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水的体积来验证。
14. (1) 1;5
(2) 气孔;6
(3) 光合作用
(4) C
【解析】本题为分析题, 通过分析题图, 可以得出答案。叶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 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 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
图中上部分为叶片的正面,下部分为叶片的背面, 1 上表皮、 2 栅栏组织、 3 海绵组织、 4 下表皮、5 叶脉、 6 气孔。(1) 叶片结构的上表皮由图中序号 1 表示, 叶脉由图中序号 5 表示。(2) 气孔是气体交 换的“窗口”,图中序号为 6。(3) 2 和 3 是叶肉细胞, 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 所以叶肉细胞是叶片 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4) 1 和 4 所属的组织是分生组织
故答案为:(1) 1;5;(2)气孔;6;(3)光合作用;(4) C
15.空气; 水; 无机盐; 有机物;矿物质颗粒;腐殖质;95%
【解析】结合土壤中各种物质的含有情况进行回答。
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 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包括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等。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 95%左右。 16.排泄物;生物体;食物; 养分; 无机盐; 空气
【解析】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 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
第 9 页(共 10 页)
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溶于水的无机盐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 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