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选择题一
一 、选择题
1.如图是抓拍机动车闯红灯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光控开关接收到红灯发出的光会自动闭合,压力 开关受到机动车的压力会闭合, 摄像系统在电路接通时可自动拍摄违章车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摄像系统拍摄的图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B.当红灯损坏不能发光时,该装置仍能正常工作
C.若将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D.只要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有一个不闭合,摄像系统都不会自动拍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 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 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电与磁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磁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A.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B.铁棒的磁化
第 1 页(共 12 页)
C.条形磁铁的磁场
D.地磁场分布
4.POS 机的刷卡位置由一个绕有线圈的小铁环制成的检测头如图所示),在使用时,将带有磁条的信用 卡在 POS 机指定位置刷一下, 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POS 机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如
图中实验现象与 POS 机读出信息原理相同的是( )
A.甲图中导线接触电源时,小磁针偏转
B.乙图中闭合开关,铁钉吸引大头针
C.丙图中闭合开关,导体 ab 水平运动
D.丁图中导体 ab 向右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 5.小王利用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电阻变小的特性,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 要求光暗时 灯亮, 光亮时灯灭。在实际调试时, 发现灯始终亮着,而光敏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下列调节
措施能使控制电路达到要求的是( )
第 2 页(共 12 页)
A.减少螺线管线圈的匝数
C.滑动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
B.抽出螺线管中的铁芯
D.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
6.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那么其中 表示同种分子的是( )
(
A
.
) (
C.
) (
B
.
) (
D
.
)
第 3 页(共 12 页)
7.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 Na2O 中, 钠原子显+1价, 氧原子显-2 价
B.在 O2 中, 氧元素显-2 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8.在研究空气成分的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下列是普里斯特利在研究中收集到的各种
气体及当时的名称, 这些气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1价的是( )
A.“亚硝蒸气” (NO2 ) B.“亚硝空气” (NO)
C.“减缩的亚硝空气” (N2O) D.“燃素化空气” (N2 )
9.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 又表示一种元素, 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e B.N2 C.H D.2O2
10.如图所示, 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一个乙分子中一定含有六个 B 原子
11.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
→
)B.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
→
)C.碳酸钙 加热 氧化钙+二氧化碳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12.下面是关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叙述, 其中正确的是( )
A.肺泡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血液
B.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入肺泡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13.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 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B.C 出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C.D 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D.D 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
14.如图所示的装置,其中可以收集气体的是( )
A.① 和② B.② 和 ③ C.① 和 ④ D.① 和 ⑤
15.对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起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第 4 页(共 12 页)
16.岭南特产荔枝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提高结实率 17.以蚕豆叶为材料观察气孔时,最好撕取蚕豆叶的( )
A. 下表皮 B. 上表皮 C. 叶脉处的表皮 D. 叶柄处的表皮
18.海南岛尖峰岭热带雨林(具有“绿色水库”的美称) 常年降雨量大,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生理作用是 ( )
A.生长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蒸腾作用
19.下列植物的根系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甘蔗、葱 B.柳树、小麦 C.大蒜、松树 D.竹子、桃树
20.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人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B.输导水分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韧皮部中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D.根吸收的水分, 经过茎运输到叶, 大部分是以气体状态散发出去的
第 5 页(共 12 页)
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复习:选择题一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D
【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分析;
(2) 根据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的串并联关系分析;
(3) 分析二者并联后摄像系统拍摄到的内容分析;
(4) 根据(2) 中的分析判断。
A.摄像系统的主要结构为凸透镜,作用相当于照相机,因此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 A 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光控开关、电磁铁、压力开关串联在控制电路里。如果红灯损坏,那么光控开关就 不能闭合, 因此电磁铁没有磁性,不会吸引衔铁接通摄像机的电路,即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故 B 错误; C.如果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并联,那么就会出现; ①只要红灯亮, 所有的车辆都会被拍照; ②即使红 灯不亮,只要经过压力开关的车辆都会被拍照,根本起不到抓拍闯红灯车辆的作用,故 C 错误;
D.因为光控开关和压力开关串联,所有只要有一个开关不闭合,控制电路就没有电流, 那么摄像系统 就不能自动拍照,故 D 正确。
故选 D。
2.C
【解答】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故①错误;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220V.我国电网的交流电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50 次,频率为 50Hz,故②正确;
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城墙是防止汽车在运动时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两侧的居民, 即通过透明的城墙 阻碍声音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③错误;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能源,故④错误;
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 速度越来越慢, 机械能变小,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 内能, 故⑤正确;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故⑥正确.
故选: C.
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m/s;
第 6 页(共 12 页)
②我国家庭电路中,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 220V,火线和地线之间的电压是 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 的电压是 0V.我国电网的频率为 50Hz; ③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④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完之后能够再产生 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电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变小,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分子是不停的做不规则运动的.
3.A
【解析】根据对磁现象的认识判断。
A.当 S、N 极靠近时二者相互吸引, 说明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故 A 错误符合题意; B.铁棒靠近条形磁体时被磁化, 能够吸引下面的铁屑,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 则两端吸引的铁屑多,中间的铁屑少, 故 C 正确不合题意; D.地磁场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 它的磁极方向与地理方向交错分布,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A.
4.D
【解析】按题意所说,刷卡机检测头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 行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在选项中找出探究电磁感 应的对应图即可.
解:刷卡机检测头利用的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 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
A.甲图中导线接触电源时,小磁针偏转, 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故 A 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闭合开关,铁钉吸引大头针,说明通电螺线管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故 B 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闭合开关,导体 ab 水平运动,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故 C 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导体 ab 向右运动,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是电磁感应现象, 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5.C
第 7 页(共 12 页)
【解析】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跟下列因素有关:
电流大小, 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电流增大, 磁性增强。
匝数多少, 当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一定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匝数增加,磁性增强。 有无铁芯, 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后, 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会大大增强。
如图所示的自动控制电路,要求光暗时灯亮, 光亮时灯灭。在实际调试时, 发现灯始终亮着,而光敏 电阻和其他电路元件都正常。由此推测电路中存在的问题是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弱, 不能有效控制其上 方的铁片。所以应该采取能增大通电螺线管磁性的措施。
A.减少螺线管线圈的匝数,通电螺线管磁性将减小。A 不符合题意。
B.抽出螺线管中的铁芯, 通电螺线管磁性将减小。 B 不符合题意。
C.滑动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电阻减小,通过电路的电流增大,通电螺线管磁性将增大。C 符合题意。 D.减小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通过电路的电流增减小,通电螺线管磁性将减小。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6.D
7.D
【解析】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 价规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A.在 Na2O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故 A 错误;
B.O2 属于单质, 则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0,故 B 错误;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不一定总显负价,如 H2O 中氢元素显+1价, 故 C 错误;
D.在 NH4NO3 中含有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显+1价, 而氢元素显+1
价,故氮元素为-3 价; 硝酸根离子显-1 价, 而氧元素显-2 价,故氮元素显+5 价,所以硝酸铵中氮元 素分别显-3 价和+5 价, 则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里,可能显不同的化合价,故 D 正确。
故选 D。
8.C
【解析】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据此计算氮元素的化合价即可。
【解答】 A. “亚硝蒸气” (NO2 ) 中, x+ (-2) ×2=0,那么氮元素的化合价 x=+4,故 A 错误;
B. “亚硝空气” (NO) 中, x+ (-2) =0,那么氮元素的化合价 x=+2,故 B
错误;
第 8 页(共 12 页)
C.“减缩的亚硝空气” (N2O) 中, 2x+ (-2) =0,那么氮元素的化合价 x=+1,故 C 正确;
D. “燃素化空气” (N2 )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0 价,故 D 错误。
故选 C。
9.A
【解析】根据稀有气体、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其化学式即为元素符号分析。
【解答】A. He 既表示一个氦原子, 又表示氦元素,还能表示氦气这种物质 ,符合题意;
B、N2 不能表示一个原子和元素, 不符合题意;
C、H 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D、 2O2 只表示 2 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0.D
11.B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 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解:A.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反应物是两种, 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是硫与氧气的反应,
属于氧化反应, 故 A 错误;
(
→
)B、石蜡+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 既不是化合反应, 也不是分解反应,是
物质跟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 B 正确;
(
→
)C、碳酸钙 加热 氧化钙+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一种, 生成物是两种, 属于分解反应,不是跟氧的反应,
不是氧化反应, 故 C 错误;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互成分生成另外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复 分解反应. 也不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故 D 错误.
故选 B.
12.C
【解析】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 只有一层上皮 细胞构成, 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
第 9 页(共 12 页)
交换, 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 过呼气排出体外。
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A.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A 错误。
B.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B 错误。
C.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正确。
D.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同时,肺泡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D 错误。
故选 C。
13.A
【解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氢氧化钙反应、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分析。
A.B 处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使石蕊变红,符合题意;
B、 C 出溶液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不符合题意;
C、因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D 处的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 不符合题意;
D、 D 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可燃, 不助燃, 密度比空气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14.D
【解析】【解答】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可用排水法收集;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比空气 略重, 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时,导管口应接近集气瓶瓶底, 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故答案为 D 项。
本题考查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15.A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从而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所 以我们应多植树造林。故答案选:A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据此答题. 16.A
【解析】: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 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
第 10 页(共 12 页)
大约 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 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 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促进了水和无 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植物体表面的温度,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 增加降水,降低大 气温度,调节气候.所以岭南特产荔枝在结果期间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故选: A.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根吸收来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
腾作用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少部分被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 据此解答.
17.A
18.D
【解析】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 热带雨林中森林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 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 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故答案选:D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 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可以增加降雨。 19.A
【解析】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像大豆、白菜那样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 根系,叫做直根系。像小麦、葱那样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由许多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一般地说, 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如菜豆的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有是须根系(如小麦的 根系)。
A.甘蔗和葱的根系都是须根系。 A 符合题意。
B.柳树的根系是直根系, 小麦的根系是须根系。B 不符合题意。
C.大蒜的根系是须根系, 松树的根系是直根系。C 不符合题意。
D.竹子的根系是须根系, 桃树的根系是直根系。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20.B
【解析】“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是根→茎→叶,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水在植物体内的运 输路径和熟记茎的结构。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接贯通的, A 正确;
B:输导水分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 B 错误;
C: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因此扩大了吸收面积, C 正确;
第 11 页(共 12 页)
D:根吸收的水分, 经过茎运输到叶, 大部分是以气体状态散发出去的, D 正确; 故选 B。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