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9-19 08: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农业区概况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掌握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具有发展变化的特点。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条件,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1、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 、 、 、 、 、 。
(2)按投入多少: 、 。
(3)按产品用途: 、 。
2、农业生产的特点:
(1)空间上: (2)时间上: 和
判断:“南蔗北甜”反应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反应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
农业生产的特点告诉我们农业生产应因 制宜,因 制宜。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
:( 、 、 、 )——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
我国的海南岛一年 熟、长江三角洲一年 熟、东北平原一年 熟。
西北地区一年 熟、华北平原一年 熟或 年 熟。
:(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
:(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
:(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②社会经济因素:
:(最终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特别是 业、 业)
:(数量、素质)
:(机械可以提高 ,化肥、良种可以提高 ,
交通 和冷藏保鲜技术 可以扩大农产品的 范围。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
【思考】说出以下农业活动的主导区位因素。
(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 )
(3)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 ) (4)古巴的甘蔗种植( )
(5)乳畜业、园艺业( ) (6)河西走廊的粮棉( )
(7)东北地区甜菜的种植( ) (8)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
(9)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
(10)黑龙江省的大豆;江南丘陵的茶树( )
(11)美国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农场经营专业化( )
(12)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 )
2、 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自然条件
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业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业 山地、丘陵陡坡
业 丘陵缓坡
业 湖泊或水库、沿海滩涂
甘 蔗 高温多雨的 带、 带
甜 菜 气候温凉的 带
棉 花 充足、夏季 的平原地区
柑 橘 气候湿润的 带
苹 果 带半湿润地区
(1)综合分析自然因素
(2)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 和 。
(3)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说来,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棉粮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例题】读“某区域示意图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
(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将①、②、③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地区代号 农业类型 理由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因素比较稳定, 因素发展变化快。
(1)对自然条件既要充分利用,又要及时改造。
①依靠 充分利用:天然橡胶由热带扩大到北纬22°,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②及时改造: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改造了 条件;
东部丘陵地区的梯田,改造了 条件;
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改造了 条件。
注意:自然条件中最难以改造的是 条件。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最为突出。
的发展和 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
4、我国各地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条件
农业生产 有利条件 限制性条件
东北地区(商品谷物农业)
华北平原(旱作农业)
南方地区( 农业)
海南岛
西北地区( 农业和 农业)
青藏高原( 农业)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含义:在一定的地域和历史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阶段,在 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发展农业、 农业土地的结果。
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
【例题】读“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某农场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农业的生产对象是 。
(2)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有利条件:
气候: ;地形: ;
土壤: ;水源: ;
人口密度: ;交通: ;
市场: ;机械: ;
科技: ;政策: 。
不利条件:
,原因是: ,解决措施是 。
(3)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在下图中的空白框中,使系统成立(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秸杆 B.牧草 C.羊粪 D.羊毛、羊肉
E.增加土壤肥力 F.调节小麦、绵羊的生产规模
(3)根据上图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优点:
; ;
。(4)该农业的生产特点是: 。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世界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
2、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3、会结合实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教学过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的 区( 、 、 都有分布)
2、作物: (习性: )
3、区位条件:
有利:








不利:
; ; 。
4、特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特点 成因 发展方向
经营(生产规模 )
单产 精耕细作
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 生产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
科技水平
水利工程量 季风区 灾害频繁
【思考】
1、形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2、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 ;
; ;
; 。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 、 、 、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
2、作物:
3、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和 。
区别:我国 营,其他国家 经营 。
4、区位优势:
①自然条件优越( ; ; ; )
②社会经济条件 ; ; ; ; 。
5、生产特点
、 、 。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2)分布: (小麦区和玉米带),改区域的气候类型为 。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思考】比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
农作物品种 生产目的 经营特点 气候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自给农业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 ,机械化水平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农业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 ,机械化水平
【巩固练习】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条件有 。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
(5)下表是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kg/公顷) 7500 6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带的单产为美国高于我国,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
(6)填出美国的农业带。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措施。
3、了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和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及生产对象
、 、(生产对象牛 ), 、新西兰、南非(生产对象羊)。
2、共同的自然条件:大面积的 、 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3、生产特点: 、 、 。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



(2)促进措施:
; ; ; ; 。
5、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相同的条件:都是草场资源丰富?
(2)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率低、效益低等。
(3)借鉴措施:加强科技投入,培养优良畜种;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改变放牧方式;开辟水源。
二、乳畜业
1、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2、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
3、区位要求:接近 市场。
4、西欧乳畜业
(1)区位优势:
①饲料( ; )
②市场( ,对乳畜产品需求量量大)
(2)特点: 、 、 ,多分布在 城市 周围。
列表比较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区位差异:
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 西欧乳畜业
气候
草场
交通
生产对象
市场
【补充】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鱼塘。
(1)区位条件分析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水源: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地形:地势低平,低洼处长期积水
土壤:水稻土,肥沃
市场需求:市场广大
交通运输:水陆交通非常优越
劳动力:丰富
政策:农业政策支持
(2)优点:①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②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C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