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易错题——3分子、原子、元素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2.(2022秋 温州期末)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 B.
C. D.
3.(2022春 诸暨市月考)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4.(2022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如图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5.(2022秋 慈溪市月考)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B.“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C.“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6.(2022春 东阳市期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
C.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但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二氧化硫、液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
7.(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月考)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图为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
A.含有14个质子 B.含有6个中子
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8.(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月考)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9.(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10.(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2021年7月1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发放仪式。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核外电子数相同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11.(2023春 富阳区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2
B.相对原子质量是22
C.它是非金属元素
D.47.87是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12.(2023春 杭州月考)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表示1个氯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内质子数是17
B.S的原子质量为32.06,x=16
C.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均是固态
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13.(2023 宁波模拟)氖气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很难找到替代的产品。如图是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氖气的化学式为Ne
B.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
C.氖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D.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克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2023 宁波模拟)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原子结构模型发展过程如下:
(1)汤姆生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而原子是 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I中的少数α粒子发生 偏转。
(2)1910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a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如图Ⅱ所示。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人们掌握的下列事实或原理,有助于当时建立该模型的是 。(填字母)。
A.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电子由于质量太小无法阻挡α粒子轰击
D.有些原子内没有中子
15.(2023春 萧山区校级月考) 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 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 的概念并认为原 是“不可再分的实 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 并提出类似“ ”的原 模型,认为电 就像“ ”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 瓤”中,如今这些观点均是 (选填“正确”“错误”)的。
(2)卢瑟福进 α粒 散射实验后,认为原 是“ 星模型”,即原 是由带 电荷的原 核和核外电 构成。图甲是卢瑟福 α粒 轰击原 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 所示的原 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 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 带正电荷),断定原 中的绝 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16.(2022秋 宁波期末)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17.(2022秋 东阳市期中)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 。
(2)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 。
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
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2023春 婺城区月考)小科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如图装置重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实验,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请写出金属钠的一条物理性质: 。
(2)将加热后的金属钠迅速渗入氯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反应结束后瓶内可见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这是一个 反应。
(3)针对该变化,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NaCl是怎么形成的? 。
(4)小科又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铁在氯气中也能燃烧,生成棕色固体氯化铁,请根据氯化钠的形成原理推导构成氯化铁的微粒是 (写微粒符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月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解答】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故B正确;
C、原子的质量很小,1个氢原子的质量远小于一粒米质量的1%,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D错误。
故选:B。
2.(2022秋 温州期末)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A. B.
C. D.
【解答】解:空气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打开玻璃板后,空气分子会进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间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会进入空气分子的空隙,从而使右边颜色变浅,左边颜色变深。当达到一定时间后,左右两个瓶子内的分子分布均匀,即两边的颜色是一致的。
故选A。
3.(2022春 诸暨市月考)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B.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解答】解:A、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A分析正确;
B、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B分析正确;
C、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故C分析正确;
D、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反应物中有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两个,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单质。故D分析错误。
故选:D。
4.(2022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如图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故选:A。
5.(2022秋 慈溪市月考)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
B.“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
C.“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解答】解: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B错误;
C、“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在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说明了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故C正确;
D、“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能按照人规定的线路运动,并不是说必须在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6.(2022春 东阳市期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它们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都是碳原子
C.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但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二氧化硫、液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
【解答】解:A、糖水和水分别是混合物、纯净物,从分子的角度看,糖水和水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含有多种分子,后者只含一种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保持金刚石、石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原子,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碳60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气和臭氧都由氧元素组成,但二者化学性质差异很大,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硫、液氧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氦气、铁水都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钙则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7.(2023春 西湖区校级月考)碳﹣14是碳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4。如图为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碳﹣14原子( )
A.含有14个质子 B.含有6个中子
C.核电荷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解答】解:A、由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含有6个质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为1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14﹣6=8,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碳﹣14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核电荷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A、B的分析,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2023春 椒江区校级月考)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O是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解答】解:两容器内含有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的分子数相同,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7个中子;一个碳原子有6个质子,7个中子;一个氧原子有8个质子,10个中子。
A、一个一氧化氮分子的相对质量和质子数分别为32、15;一个一氧化碳的相对质量和质子数分别为31、14,所含物质的质量不相等,故错误;
B、一个一氧化氮的质子和中子数分别为15、17;一个一氧化碳的质子和中子数分别为14、17,含有不相同数目的质子,故错误;
C、一个一氧化氮的中子和原子数分别为17、2;一个一氧化碳的中子和原子数分别为17、2,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故正确;
D、电子数等于质子数,一个一氧化氮的电子和中子分别为15、17;一个一氧化碳的电子和中子数分别为14、17,含有不相同数目的电子,故错误。
故选:C。
9.(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C.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解答】解:由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设质子中u夸克、d夸克个数分别是x、y,x、y取正整数,
则xy×()=e,
解得x=2、y=1;
设中子中u夸克d夸克个数分别是m、n,m、n取正整数。
mn×()=0,
解得m=1、n=2,
即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组成。
故选:A。
10.(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2021年7月12日上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举行了嫦娥五号任务第一批月球科研样品(月壤)发放仪式。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3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He﹣3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C.He﹣3和He﹣4核外电子数相同
D.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
【解答】解:A、He﹣4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He﹣3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3﹣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则He﹣3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和He﹣4的质子数相同,则核外电子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则He﹣3和He﹣4的原子质量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2023春 富阳区期中)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元素,下列有关该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2
B.相对原子质量是22
C.它是非金属元素
D.47.87是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解答】解:A、原子序数是22.故选项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故选项错误;
C、它是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47.87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2023春 杭州月考)如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表示1个氯元素,该元素的1个原子内质子数是17
B.S的原子质量为32.06,x=16
C.三种都是非金属元素,它们分别形成的单质常温下均是固态
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解答】解: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Cl可以表示1个氯原子,但不能表示1个氯元素,说法错误;
B、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而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说法错误;
C、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是氯气,常温下是气态,说法错误;
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说法正确。
故选:D。
13.(2023 宁波模拟)氖气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很难找到替代的产品。如图是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氖气的化学式为Ne
B.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
C.氖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
D.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20.18克
【解答】解:A、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氖气的化学式为Ne,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氖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氖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18克,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4.(2023 宁波模拟)科学家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原子结构模型发展过程如下:
(1)汤姆生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而原子是 不带 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I中的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角度的 偏转。
(2)1910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a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如图Ⅱ所示。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动那样。人们掌握的下列事实或原理,有助于当时建立该模型的是 ABC 。(填字母)。
A.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电子由于质量太小无法阻挡α粒子轰击
D.有些原子内没有中子
【解答】解:(1)原子内存在带负电的电子,由于原子是呈电中性的,故原子内部还存在带正电的物质,当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是,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故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则说明α粒子受到斥力的作用,推测出由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的物质,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A、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从而是α粒子受到斥力的作用而偏转,故A正确;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故B正确;
C、电子由于质量太小无法阻挡α粒子轰击,故大多数α粒子为发生偏转,故C正确;
D、本实验中原子核没有被破坏,不能证明原子核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ABC。
故答案为:(1)不带;较大角度的;(2)ABC。
15.(2023春 萧山区校级月考) 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永 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 的概念并认为原 是“不可再分的实 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 并提出类似“ ”的原 模型,认为电 就像“ ”一样镶嵌在带正电荷的“ 瓤”中,如今这些观点均是 错误 (选填“正确”“错误”)的。
(2)卢瑟福进 α粒 散射实验后,认为原 是“ 星模型”,即原 是由带 正 电荷的原 核和核外电 构成。图甲是卢瑟福 α粒 轰击原 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 所示的原 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A 。
A.建 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 带正电荷),断定原 中的绝 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a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
【解答】解:( 1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或像西瓜子”一样钱嵌在带正电荷的“西瓜瓢”,故这些观点均是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从现象可知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金箔时没有受到阻碍,说明了原子里面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只有极少数与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大的偏转。
故答案为:(1)错误;(2)正;A;(3)a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16.(2022秋 宁波期末)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 单质 (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 分子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化学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解答】解: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所以由分子构成,属于单质,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物理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单质;分子;化学
17.(2022秋 东阳市期中)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 受热易分解 。
(2)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 BCE 。
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
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
【解答】解:(1)加碘盐的食用方法是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勿长时间炖炒,可以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故答案为:受热易分解;
(2)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该观点不支持。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该观点支持。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该观点支持。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该观点不支持。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该观点支持。
故答案为:BCE。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2023春 婺城区月考)小科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利用如图装置重做了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实验,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请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请写出金属钠的一条物理性质: 密度比煤油大 。
(2)将加热后的金属钠迅速渗入氯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有大量白烟,反应结束后瓶内可见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说明这是一个 放热 反应。
(3)针对该变化,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NaCl是怎么形成的?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溶液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形成氯化钠 。
(4)小科又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铁在氯气中也能燃烧,生成棕色固体氯化铁,请根据氯化钠的形成原理推导构成氯化铁的微粒是 Fe3+、Cl﹣ (写微粒符号)。
【解答】解:(1)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可知,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
故答案为:密度比煤油大。
(2)钠能够在氯气中燃烧,说明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3)NaCl形成过程: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溶液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形成氯化钠。
故答案为: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溶液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吸引,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形成氯化钠。
(4)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说明构成氯化铁的微粒是Fe3+、Cl﹣。
故答案为:Fe3+、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