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济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2022-202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课件(济南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15 18:1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3.7.1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描述人口增长对生物圈的影响;
2.能够设计并完成水体污染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说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关注环境问题。
新知导入
人类通过开垦荒地、采伐森林、兴修水利、开采矿藏、兴建城市、发展工业等活动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也对生物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你知道人类活动已经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哪些负面的影响吗?
新知讲解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自古以来,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开发和利用着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有些资源,自然界的供给量是有限的,它们最终会枯竭,如煤和石油等;有些资源是能够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自然恢复或再生的,如森林等。
分析讨论
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
分析讨论
森林的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
分析讨论
1. 完全砍伐和选择性砍伐各有哪些利弊?
完全砍伐会导致水土流失,栖息在里面的动物,微生物生境受到改变会导致死亡或数量减少,如果砍伐的面积大也会带来景观的破坏,森林小气候被迫改变等一系列严重影响,而选择性的砍伐是根据经营的目的性不同而砍去生长不好或病虫害或林木成熟砍伐等原因,部分的择伐对环境对生态的影响都远远小于完全砍伐。
分析讨论
2.有人说:“保护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就要完全禁止对其开发和利用。”也有人说:“我们必须利用生物圈中的资源,但是要边利用,边保护。”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理解?
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致过度消耗,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新知讲解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人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分不开的。人类产生初期,活动范围局限于温暖地带的江河沿岸平原,后来凭借技术力量逐步扩大了生活范围,如今更是几乎把整个地球表面都变成了自己生存和活动的领域。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事例比比皆是。
新知讲解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小型水库
梯 田
新知讲解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都 江 堰
相关链接
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
课堂练习
【解析】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如:砍伐森林,也可以改善环境,如碳中和,B符合题意。
塞罕坝曾森林茂密,后因过度围是变为荒原。为防风固沙,在5年内,经三代人的努力,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对此,你的认识(  )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B.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C.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木材
D.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温室效应
B
新知讲解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懈地追求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自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日益增加,对生物圈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分析讨论
资料一 《中国经营报》2010 年 3 月 27 日报道:2010 年 3 月中旬,一场沙尘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3 月 18 日,北京黄沙遮日,这是近 5年来北京遭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沙尘暴。作为北京防沙第一道防护墙的内蒙古大草原,由于多年过度放牧,草场逐年沙化,草原地力下降,生长的草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化,最终导致沙尘暴的出现。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讨论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讨论
资料二 昔日的“北大荒”曾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千里沃野。20 世纪 50 ~ 70 年代,几十万复员转业军人、农民和知识青年对其进行大规模开垦,建起了我国高度机械化的商品粮基地。长期开垦破坏了某些地方的湿地资源,土地沙化、盐碱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资源减少。1999 年,我国全面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开始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牧,并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造林等措施逐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讨论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讨论
资料三 《青岛晚报》2011 年 9 月 5 日报道:随着休渔期的结束,岛城 20 000 多位渔民开始出海捕捞。细心的市民发现,今年捕到的鱼类数量更少、个头更小。这说明网眼在2厘米左右的“绝户网”还在使用。“绝户网”一是绝了海里的鱼,二是绝了渔民的收成,三是绝了后代的盘中餐。据报道,3 792 人参与的青岛灵山湾国际拉网节为“最多人参与的单网捕鱼活动”。然而,在鱼汛期里,这张 1 200 多米长的巨网没有捕到一条鱼。一位渔民说,这和使用“绝户网”有很大关系。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讨论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讨论
1. 人们过度放牧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壤沙化,由于土壤裸露于空气中,容易受到大风的侵蚀,同时地表也很容易形成径流,导致水土流失,营养流失,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草原植物种群盖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
(3)过度放牧导致草地群落结构中的种类组成变化很大,其中优良牧草比例减少,草丛高度降低。
(4)长芒草、大针茅群落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典型草原类型中面积最大分布较广的几种群落。由于过度放牧,以羊草、大针茅和杂草为主的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以冷蒿为主的群落。
分析讨论
2.我国为什么作出了退耕还林还牧的决定?谈谈你的看法?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
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 25 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
分析讨论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休渔政策?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渔业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但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造成渔业生产的崩溃。为了保护渔业资源和渔民的长远利益,多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采取了许多保护渔业资源的措施,如建立禁渔区和禁渔期、控制捕捞强度、进行作业结构调整等。”
课堂练习
【解析】酸雨中酸度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造成的,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屋里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排放的S0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在水凝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可见,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D符合题意。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  )
A.森林火灾频繁
B.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太多
C.全球的降雨量过多
D.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造成的
D
课堂总结
人类对资源的利用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课堂练习
1.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排放
C.白色污染
D.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排放
2.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
A.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开发风能、太阳能
C.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A
D
课堂练习
3.对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描述不恰当的是(  )
A.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B.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是有利的
D.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
4.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①垃圾分类②进口废旧电子产品③焚烧塑料④常用含磷洗衣粉⑤多步行少开车⑥退耕还湖⑦稻田养虾⑧大面积使用消毒剂消毒
A.①③⑤⑦
B.②③④⑧
C.②④⑥⑧
D.①⑤⑥⑦
B
C
课堂练习
5.下列气体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一最新研究成果有望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
B.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能为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提供帮助
C.这项成果可能对节约农业种植的耕地和淡水资源有重大作用
D.农田大量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淀粉的合成,且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D
C
课堂练习
7.“水华”和“赤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水中垃圾排放的太多,吸收了水中的氧气
B.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
C.水体遭到污染,水中动物被毒死了
D.水中鱼虾等大量繁殖的原因
8.下列情况属于破坏生态环境的是(  )
A.水葫芦入侵中国
B.使用微信付款
C.垃圾分类处理
D.合理利用森林
B
A
课堂练习
9.森林遭到严重的破坏后,我们生存环境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
A.水土流失
B.空气污染加剧
C.生物多样性受损
D.以上都可能发生
10.多年来,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了严重危害,以下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
A.滇池人工引入水葫芦后,水葫芦疯长造成其他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B.某地区的工厂排放污水,导致附近村民癌症高发,成为“癌症村”
C.冰岛火山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偷猎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
C
D
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
1.题
2.题
课外实践:
制作再生纸贺卡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