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3地理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必修3地理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9-30 20: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境与区域发展 单元测试卷
21世纪教育网wjw196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B.有一定功能
C.具有独立性,不会对其他区域造成影响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可能表示城市     B.b可能是城市群
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3~5题。2·1·c·n·j·y
3.以上划分是按 (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4.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5.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等,很明显为综合性指标。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中,部分主体功能区域是重叠的。划分的国土空间地区各具特色,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点。【版权所有:21教育】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据此回答6~7题。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转型阶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7.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今年(2014年)第15号台风“海鸥”13日下午已加强成为台风级。中央气象台预计,“海鸥”或将于16日下午到晚上以强台风级在广东西部到海南东部一带沿海登陆。结合下图,回答8~10题。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8.台风中心位置的确定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9.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10.台风过境后受灾面积的获取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完成11~12题。
11.叠加丙与丁图层可以研究(  )
A.河流分布 B.地形特征
C.商店布局 D.客货流量
12.为了较合理地得出丙图,需要叠加的图层有(  )
A.甲与乙 B.甲与丁
C.乙与丁 D.甲、乙、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到农村租种土地,体验农夫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5题。
13.皖南山区的赵先生在郊区某山村租了一块山地,种了一些红薯。虽然增施了不少有机肥,也并不缺少灌溉和管理,但长势并不理想,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伏旱季节蒸发旺盛,水源不足
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
C.夏季光照太强,红薯不适应
D.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太大
14.开封的王先生在黄河沿岸租了一个大型农场,种植小麦和玉米。与周围农户相比,每公顷地他的收益更高,其主要原因是(  )2-1-c-n-j-y
A.灌溉便利 B.机械化程度高
C.土壤肥沃 D.地势平坦
15.新疆的李先生发现,其农场的土地盐碱化相当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旺盛 B.降水稀少
C.昼夜温差大 D.不合理的灌溉方式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图或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17.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台风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年12月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据此回答18~19题。
18..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19.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业务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以下是“我国北疆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3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第4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20~21题。

20.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21.根据图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份和9月份相比,棉花遥感识别最佳时相期在6月份
B.盛絮期棉花反射率明显降低
C.北疆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D.北疆地区发展棉花种植业的优势是耕地面积广布,便于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22~23题。
22.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3.下表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表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57.80
37.32
0.76
3.59
0.53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30.71
31.15
0.37
31.86
5.91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 B.② C.③ D.④
[2014·浙江卷]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24~25题。
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与全国
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
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
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24.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5.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二、综合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5分)
 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2014年2月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 (东经76°58′,南纬73°51′)。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 考察船在向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该项地理信息技术有哪些特点?(5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4分)21cnjy.com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7.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充分认识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 共计15分)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图甲为“泰国局部区域图”及“曼谷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乙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
材料三 泰国是宁夏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宁夏与泰国的合作交往由来已久。泰国是亚洲水稻主产区之一,泰国香米世界有名;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枸杞的区域,其种植的枸杞成色好,品质优良。21·cn·jy·com
(1)简述图甲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近几十年来,图乙中沙湖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
(3)分别说出影响泰国稻米、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候条件。
28.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等相关资料,填表并回答:(10分)
城市



位置
91°E、30°N附近
104°E、31°N附近
120°E、30.2°N附近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2.3
5.6
3.6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草地
水田为主的耕地
(地势较高)
水田为主的耕地
(地势较低)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6分)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6 C? 3005.3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 976 C? 1400.7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A? 水稻、甘蔗等? B? 青稞等? C? 水稻、茶叶等 (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 。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不同植物由于组织结构不同、生长季节和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这些特征在遥感影像中都可以表现出来。www.21-cn-jy.com
材料二 下图为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进行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并由此区分________。(4分)www-2-1-cnjy-com
(2)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作物分布进行调查与传统调查方式比较有哪些突出优点?(3)
(3上图示地区分布有立体农业,试分析发展这一农业模式的好处。(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C【解析】第1题,题干中已经告诉我们是某行政区域,因此具有明确的界线,具有一定功能;具有独立性,但区域不是封闭的,而是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和交流的。第2题,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上看:d可能是公路,因为d呈线状分布;a可能是农业区,原因是面积较大,距交通线远;c可能是城市群,看其形态是大城市的周围分布着小城市,因为此处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人口集聚,经济发达;b可能表示城市,分布在交通线附近,而且分布较均匀。  21*cnjy*com
3.C 4.A 5.B【解析】此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6.B 7.C【解析】第六题,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断发展变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粮食减少。第七题,新兴技术极大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新兴产业对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依赖程度减小,越来越趋向于分散;新兴技术产业要求清洁化优雅的环境,因而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影响增强。21教育网
13.B 14.B 15.D【解析】 第13题,“不缺少灌溉”,可排除A选项;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小;“山地”是关键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第14题,大型农场可实行机械化操作,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周围”是关键词,说明灌溉条件、地势状况和土壤肥力差别不大。第15题,新疆地区蒸发旺盛,如果采用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大量盐分在地表积累。
16.C 17.D【解析】 第16题,从甲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看,房顶坡度大,说明该区域降雨多或者冬季降雪量大;采用横木地基是为了防止建筑物下陷(可能是因为地下季节性冻土的存在);建筑物密闭、门窗小,是为了防寒保暖。因此可推测该建筑位于高纬度地区,降雪量大,门前台阶的设计是为了适应冬季降雪量大的自然环境。第17题,石质建材多,说明该地为山地、丘陵地形,排水条件良好,采取此建筑形式不是因为降水的因素;该地没有选择地形平坦地段建筑民居,主要是平坦地形受台风危害严重;从建筑形式和风格看,光照对其影响极小。【出处:21教育名师】
22.A 23.B【解析】第22题,结合各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在各项地理信息技术中,遥感主要是获取23题,要结合题干中安徽省各类土地的比重和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如果用排除法也可迅速得出答案,根据水面比重可排除①、③(其他用地比重应高于水面比重);平原比重大于山地、丘陵比重,前者适合发展耕地,后者适合发展林地、草地,由此可排除④。21*cnjy*com
2.C [解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故A项错误;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故B项错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故C项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故D项错误。
25.D [解析] 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50分)
26.【答案】 (1)GPS 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RS和GIS GPS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GPS信号发射装置每天都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考察船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GPS,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第(2)题,利用遥感获得的资料,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能够显示极地冰川的变化并预测出其变化趋势。只有通过GPS才能判读出海平面细微的变化。第(3)题,利用GPS技术实时对北极熊的行踪进行监测,可了解北极熊的生存状态。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与河流流向进行分析。第(2)题,从材料二可知,该地地面在不断下沉,有利于汇集地下水;北面有大面积的灌溉农业区,农田灌溉为沙湖提供了补给水源;盛行风使南面的沙漠南移,因而湖泊面积在扩大。第(3)题,泰国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的种植;宁夏的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利于枸杞的生长。
28.【答案】(1)自上而下依次为 CAB ABC BAC。(6分)
(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长,草场辽阔,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暖热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4分)【来源:21cnj*y.co*m】
【解析】(1)由三地坐标可知甲(91°E、30°N)应在青藏高原上,乙(104°E、31°N)应位于四川盆地内,丙(120°E、30.2°N)应位于长江三角洲。由此可知日照时数: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天气晴朗,日照时数最多;四川盆地由于地处盆地内,多云雾,应最少。一月均温:青藏高原上地势高,气温应最低,四川盆地内气温应最高。年降水量长江三角洲地处沿海,降水量多,而青藏高原上则降水最少。由此对农业土地利用及农业主要作物也可依次判断。
(2)在上题基础上将甲、丙两城市主要条件加以概括即可。
29.答案:(1)光谱特征 植被类型
(2)监测范围大、速度快、人力和财力投入少,获取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等。
(3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光、热资源等);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发展多种经营;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等。
【解析】 遥感可利用不同地物或同一地物不同性状对电磁波的反射率的不同,来判别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