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答
谢
中
书
书
陶弘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核心素养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壹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贰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叁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新课导入
壹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新课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礼聘,都不肯出山。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作家简介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
——陶弘景
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 陶弘景传》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资料链接
南北朝时期,神州大地,群雄割据,生灵涂炭
不少文人骚客,士大夫,远遁山林,寄情山水
文人在书信中描绘山水,寄托情思
本文就是其中名篇
齐
北魏
柔然
土谷浑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
“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
文体知识
书
整体感知
贰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朗读课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朗读方法:
朗读课文
看清字,读准音,口齿清楚,缓急有秩,轻重有度,感情充沛,一气呵成。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共同
译文: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疏通文意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译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疏通文意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译文: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全,都。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消散。
纷乱,这里指此起彼伏。
夕阳快要
坠落。指太阳落山
指水中潜游的鱼。
疏通文意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疏通文意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疏通文意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全文翻译
字词积累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古今异义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萎靡
字词积累
一词多义
欲
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副词,将要
名词,欲望、欲念
五色交辉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精读赏析
叁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精读赏析
1.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第一层
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
具体描写秀美山川景色
第三层
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精读赏析
2.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分
四时之景,朝夕之景
总
赞美感慨,沉醉得意
3.作者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景物及特点
高峰
高
精读赏析
清流
清
石壁
斑斓
青林
青
翠竹
翠
晓雾
薄
猿鸟
恣意
夕日
美
沉鳞
活跃
入
入:耸入。
注
见:看见。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句子赏析
“入”极写山之高。
“见”极写水之净。
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意
句子赏析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交相。
注
俱:都。
静态描写: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
一个“交”字,交相,有目眩神迷之意;一个“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句子赏析
由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物。
“将”,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
“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将:将要。
注
乱:纷乱。
句子赏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动态描写手法。
“颓”字写出了夕阳落山的动态,“竞”字生动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句子赏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1
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2
“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3
精读赏析
5.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壹
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贰
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叁
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肆
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合作探究
肆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合作探究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
中有何作用?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勃勃生机
合作探究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合作探究
《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峻峭,水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
合作探究
(2)缤纷的色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蓝天做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合作探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热烈欢快的晨景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静幽寂的暮景,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合作探究
(4)动静相衬之美
形体的动与静: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光色的动与静:
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声响的动与静:
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课堂小结
伍
山诗传古韵
水词润芳华
总领全文
具体
描绘
感慨
收束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四时
之景
晨昏
之景
高峰入云(仰视)
清流见底(俯视)
两岸石壁(平视)
青林翠竹(平视)
雾歇猿鸣(视觉、听觉)
日颓鳞跃(视觉)
静
动
人间仙境
欲界之仙都
未复又能与其奇者
自豪得意
沉醉山水,愉悦得意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文;积累常见文言词语,欣赏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1.作家简介:
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礼聘,都不肯出山。但国家有重大事情却常常咨询于他,所以他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
——陶弘景
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 陶弘景传》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8年版)。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就是作者陶弘景隐居时回复朋友谢中书书信的一部分。
3.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dú)”“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也可以谈论政事,还可以勉励后学,等等。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1.把握字音,读通课文。学生自由慢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进行个人读、小组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文章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疏通文意。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精读赏析
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层:以感慨发端。
第一层:具体描写秀美的山川景色。
第一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2.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写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四时之景,朝夕之景(分)——赞美感慨,沉醉得意(总)
3.作者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4.句子赏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静态描写:作者以平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一个“交”字,有目眩神迷之意;一个“俱”字,则现终年常绿之色。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由描写静态景物转入描写动态景物。“将”,赋景物以动态,而动中自然有静。“乱”,极写动态,打破清晨的宁静,使得景物极具生命力。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动态描写。“颓”字写出了夕阳落山的动态,“竞”字生动地展现了鱼儿争相跃出水面的状态,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4.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四、合作探究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鸣”在整个描写场景中有何作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渲染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
2.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情感。
3.《答谢中书书》描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峻峭,水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
(2)缤纷的色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蓝天做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3)晨昏变化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写的是热烈欢快的晨景,“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静幽寂的暮景,晨昏的景色变化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4)动静相衬之美。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五、课堂小结
1.结构梳理
2.主旨归纳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