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的包含人生哲理。
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第二课时《我为什么而活着》
新课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而活着?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 医生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很多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主学习
走进作者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3、文体知识
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是《罗素自传》的序言。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4、读准字音
俯瞰(kàn) 遏制(è) 肆(sì)意 濒(bīn)临 深渊(yuān)
整体感知
1.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朗读要求:
(1)、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主要观点: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关注文章的开头)
(2)、边读边划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梳理本文思路安排。
明确: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苦难人类的同情心。
总--分--总结构:
第1段是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动力——对爱情的渴望、第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第2、3、4段是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即“我”为什么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第5段作者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认为自己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与开头相呼应。
(板书:爱情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苦难人类的同情心)
理解句子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明确: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和博爱精神等,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②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里,肆意地把我吹来出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明确:理解“飓风”、“苦海”。体会喻句让我们感受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的过程的艰难。
写作特色
1、直抒胸臆,简洁明了
本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以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
2、逻辑严密,色彩浓烈
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
拓展延伸。
打开语文作业本第105页学习任务三: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从求知的热情、童年的经历、伟人的优秀品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1、生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感受
课堂小结
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共25张PPT)
我
我
为
为
什
什
么
么
活
活
着
着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罗素
What I Have
Lived For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而
而
学习目标
理解观点
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的包含人生哲理。
理清思路
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探索思想
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新课导入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01
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而活着?请说一说。
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在寻找着答案。
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当代的人呢 医生为治病救人而生,运动健将为梦想而拼搏,还有地震中奋不顾身的很多人,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到底该怎么活着。
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自主学习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02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走进作者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1950年,罗素又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走进作者
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略有改动。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从中可看出罗素思想的全部内涵,也可以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共同的人生准则。
文本知识
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是《罗素自传》的序言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
读准字音
深 渊
俯瞰
遏 制
肆 意
濒临
(kàn)
(bīn)
(yuān)
(è)
(sì)
整体感知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03
朗读思考
1.爱因斯坦曾经说:“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朗读要求
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边读边划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梳理本文思路安排。
朗读思考
(1)朗读时要注意体味本文优美流畅的文笔、凝练生动的语言、独特而又细腻的情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关注文章的开头)
主要观点
朗读思考
(2)边读边划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梳理
本文思路安排。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总起
(第1段)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過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朗读思考
(2)边读边划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梳理
本文思路安排。
分
述
(第2段)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因为爱情解除孤寂.......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第3段)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第4段)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把我引向云宵,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朗读思考
(2)边读边划出关键句。思考: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梳理
本文思路安排。
总结
(第5段)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本文思路安排
起始段落
第1段是直抒胸臆。总结了支配自己一生的动力——对爱情的渴望、第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中间段落
第2、3、4段是对上述三种人生追求的详细解释,即“我”为什么会以此作为人生的主要动力。
结尾段落
第5段作者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认为自己这样活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与开头相呼应。
理解句子
感受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宽广博大的心灵,包括个人情感、治学追求和博爱精神等,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理解句子
②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里,肆意地把我吹来出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飓风:风力等于或大于12级的风。破坏力极大。
苦海:说明现实的残酷。
通过这比喻句,让我们感受理想很美好,但是现实很残酷。
作者因为追求理想,在现实中遭遇各种困窘,最严重的时候是已经绝望了,强调追求的过程的艰难。
写作特色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04
写作特色
本文采用直接说理的方式直接表达,以其内在的思想力量打动人心,以其立意的高远令人折服,是哲理散文的典范之作。
直抒胸臆,简洁明了
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富有表现力,生动感人。
逻辑严密,色彩浓烈
拓展延伸
-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
05
拓展延申
打开语文作业本第105页学习任务三:结合《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从求知的热情、童年的经历、伟人的优秀品质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说说你的感受。
当然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罗素追求爱情、知识、同情心,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追求。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