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一 大气污染课 前演 练1.大气污染。
(1)原因:由于自然或________原因,大气圈中的____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________的物质。
(2)结果:大气质量________。
(3)危害:影响了原有的________,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________生产,并对________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人为原有成分有毒有害恶化生态平衡工农业建筑物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主要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①指标:空气中直径小于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物。
②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引发________、患“尘肺病”,引起________。
③成因:土地荒漠化加剧、____________、汽车尾气。
(2)酸雨:①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和__________。课 前演 练10微米以下传染病肺部病变建筑工地遍布氮氧化物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②危害:使________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使土壤酸化、使________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________和文物古迹。
③中国的酸雨区分布:________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______和东北地区。
(3)其他污染物:氟利昂破坏大气________;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________。课 前演 练河湖水肥力建筑物南方华北臭氧层气候变暖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1.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主要成分、主要来源和危害见下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续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①吸入少许颗粒物并非坏事。它们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②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课 堂
探 究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酸雨形成危害及分布。课 堂
探 究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3.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均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其成因及影响见下表。课 堂
探 究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1.影响我国城市空气污染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见下图)( )A.城市化水平 B.工业结构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地势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解析:因空气污染多以工业过程产生,我们可以在图中得出空气污染指数较大的城市的分布可得出结论。
答案:B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二 大气污染防治课 前演 练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防治途径包括______和提高_________、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_____________、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________污染控制等方面。
3.我国治理酸雨的主要措施:建立________控制区和___________控制区,限制________的开采,积极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等。能源节能能源效率可再生资源工业酸雨二氧化硫污染高硫煤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图解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B工厂把烟囱建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对 点演 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城市中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含硫煤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因此,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减少酸雨的产生。
答案:(1)C (2)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例2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进入2013年3月,那些原本怀着度过“一年中最美季节”的市民大失所望:连绵不断的阴霾天气加上仍在入侵的冷空气,让人感觉阴冷而又呼吸困难。据统计,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不经过肝脏解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同时还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当大量有毒物质浓度急剧增加时,产生急性毒害作用,若空气污染物浓度低,在长期的作用下也会使人体产生慢性中毒。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材料二(1)PM2.5 来源广泛,有自然来源,也有人为排放。根据材料说明城市中PM2.5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2)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北非的农牧过渡地带也是PM2.5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答案:(1)日常发电 工业生产 汽车尾气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缓解交通拥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例2 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据统计,1999年以来某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9.4%的速度递增,2006年该市的汽车数量年激增近4万辆,具有成本低、无污染、方便等优点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已下降10%左右。
与此同时,该城市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从17千米/小时下降到12千米/小时(国家标准为20千米/小时),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材料二 车辆行驶速度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系图(1)该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结合图中信息,简要说明该市空气质量、酸雨与交通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生活实际,针对以上问题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材料中的“全市空气质量的优级率不断下降,居全省倒数第三,酸雨严重”是题眼,说明该市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和酸雨威胁。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第(2)题,正确阅读“车辆行驶速度与氮氧化物排放的关系图”是关键,图中信息显示,车辆行驶速度越慢,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越高。
第(3)题,“针对以上问题”是关键词,将答案限制在减少汽车尾气量的措施中。
答案:(1)大气污染物增多,酸雨严重。
(2)车辆的营运速度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呈负相关;由于交通拥堵,车速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全市空气质量下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酸雨增加。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3)①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②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交事业;③加强环岛及立体路网建设,优化交通路网;④各部门上下班时间相互错开,减少交通拥堵;⑤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或骑自行车)。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教材P28 图2.18 2004年我国年平均降水pH值的公布
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示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2.教材P29 案例
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如下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思考提示:思考1.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思考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思考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3.教材P30 案例
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如下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思考提示:贵阳市在治理酸雨的过程中采取了推广家庭生活和企业生产使用清洁能源、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