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6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2内环境的稳态课件(共6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6-23 08: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检测项目 英文对照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1 U/L 9~6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2 U/L 15~45
葡萄糖 GLU 10.96 mmol/L 3.9~6.1
糖化血清白蛋白 GA 33.70 % 10.8~17.1
肌酸激酶 CK 126 U/L 38~174
肌酸激酶同功酶MB MMB 1.9 ng/ml 0.6~6.3
乳酸脱氢酶 LDH 173 U/L 140~271
甘油三酯 TG 2.21 mmol/L 0~1.7
总胆固醇 TCHO 5.15 mmol/L 3.1~5.2
血液生化检测化验单(部分)
问题探讨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 ,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问题探讨
检测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葡萄糖
糖化血清白蛋白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同功酶MB
乳酸脱氢酶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1. 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够反映出人体的机体的健康状况?
血浆生化指标是指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具体含量,包括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当某一项生理功能产生了障碍之时,检测值超出了正常的范围,所以该指标可以反映健康状况。
肝功能
血 糖
心肌功能
肝功能
血脂
问题探讨
检测项目 英文对照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1 U/L 9~6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2 U/L 15~45
葡萄糖 GLU 10.96 mmol/L 3.9~6.1
糖化血清白蛋白 GA 33.70 % 10.8~17.1
肌酸激酶 CK 126 U/L 38~174
肌酸激酶同功酶MB MMB 1.9 ng/ml 0.6~6.3
乳酸脱氢酶 LDH 173 U/L 140~271
甘油三酯 TG 2.21 mmol/L 0~1.7
总胆固醇 TCHO 5.15 mmol/L 3.1~5.2
血液生化检测化验单(部分)
2.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问题探讨
检测项目 英文对照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11 U/L 9~60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12 U/L 15~45
葡萄糖 GLU 10.96 mmol/L 3.9~6.1
糖化血清白蛋白 GA 33.70 % 10.8~17.1
肌酸激酶 CK 126 U/L 38~174
肌酸激酶同功酶MB MMB 1.9 ng/ml 0.6~6.3
乳酸脱氢酶 LDH 173 U/L 140~271
甘油三酯 TG 2.21 mmol/L 0~1.7
总胆固醇 TCHO 5.15 mmol/L 3.1~5.2
血液生化检测化验单(部分)
问题探讨
3. 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葡萄糖含量超标,且糖化血清白蛋白严重超标,可能是糖尿病。
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细胞 代谢
酸性物质
(H2CO3)
食物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思考:剧烈运动会使肌肉产生大量乳酸等酸性物质;食物代谢后会产生酸性和碱性物质;细胞代谢也会产生酸性物质,这些会影响血浆的pH吗?

酸性物质
碱性物质
内环境
机体PH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思考:这些物质进入内环境,会使机体的pH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酸碱体质—宣扬酸性体质是身体“万恶之源”,认为需要食物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使身体处于碱性环境,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食物能否改变人体的pH环境?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 实验原理
在溶液中加入酸或碱,缓冲对(如:HPO42-/H2PO4-)能使溶液pH的变化减弱;与自来水相比,生物组织匀浆更类似于缓冲液。
2.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3. 实验变量
自变量:试剂种类
因变量:pH的变化
4. 实验材料
防护手套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防护手套
护目镜
4. 实验材料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防护手套
护目镜
4. 实验材料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防护手套
护目镜
pH计
pH试纸
4. 实验材料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4. 实验材料
防护手套
护目镜
pH计
pH试纸
50mL量筒
50mL烧杯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防护手套
护目镜
pH计
pH试纸
50mL量筒
50mL烧杯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4. 实验材料
5. 实验步骤
材料 0.1 mol/L的HCl 0.1 mol/L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注:缓冲液为pH=7的磷酸盐缓冲液。材料均加入25mL。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②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5. 实验步骤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②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③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5. 实验步骤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②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③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④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5. 实验步骤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②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③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④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⑤用同样的方法把0.1mol/L的NaOH加入自来水中并测定结果。
5. 实验步骤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②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③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④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⑤用同样的方法把0.1mol/L的NaOH加入自来水中并测定结果。
⑥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5. 实验步骤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①在记录本中,画一个如下的表格。
②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③用pH计或pH试纸测起始的pH,并作记录。
④一次加一滴0.1mol/L的HCl,然后轻轻摇动,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⑤用同样的方法把0.1mol/L的NaOH加入自来水中并测定结果。
⑥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⑦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⑧作图,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5. 实验步骤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材料 (25mL) 0.1mol/L的HCl 0.1mol/L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标准对照
空白对照
实验组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6. 结果与分析
讨论1:就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肝匀浆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讨论2: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 Na2HPO4 ,其中NaH2PO4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 Na2HPO4 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7. 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探究 · 实践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自来水
缓冲液
生物材料
1. 人体pH的相对稳定
(1)缓冲对:人体内环境中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2CO3 / NaHCO3,其次还有NaH2PO4 / Na2HPO4等。当一定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
①由一种弱酸与该种弱酸的碱性盐组成。
②既能抗酸,又能抗碱,有缓冲作用。
(2)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碱性食物
消化系统
Na2CO3
NaHCO3
泌尿系统
乳酸
乳酸钠 + H2CO3
H2CO3 / NaHCO3
H2O + CO2
呼吸系统
NaHCO3
乳酸钠
H2O + CO2
剧烈运动


pH↑
pH↓
pH↓
pH↑
内环境
1. 人体pH的相对稳定
CO2由肺排出体外,缓冲了体内过多的酸
NaHCO3 由肾脏排出,缓冲了体内过多的碱
HPO42- + H+ H2PO4-
H2PO4- + OH- HPO42- +H2O
1. 人体pH的相对稳定
(2)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NaH2PO4/ Na2HPO4 缓冲对的缓冲原理
溶液中酸性物质增加时
溶液中碱性物质增加时
2018年11月2日,美国的“人体酸碱体质理论”之父罗伯特·欧·杨被美国法庭判处赔偿1.05亿美元,并当庭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个骗局。
酸碱体质: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酸性体质会导致各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纠正偏酸的体质,就能治愈疾病、维持健康。”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成员 上午6h 上午10h 中午12h 下午2h 傍晚6h 晚上9h
父亲 36.4℃ 36.5℃ 36.8℃ 36.8 ℃ 36.6℃ 36.4 ℃
母亲 36.6℃ 36.7℃ 36.8℃ 37.0℃ 36.8 ℃ 36.6℃
自己(男、成年) 36.6 ℃ 36.8 ℃ 36.9 ℃ 37.0 ℃ 36.9 ℃ 36.8 ℃
某家庭成员体温的日变化调查结果
2. 人体体温的动态变化
(1)尽管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2)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
(3)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动,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1℃。
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
3. 内环境成分与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homeostasis)。
(2)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注意: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对稳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4. 稳态
(3)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①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②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 直接相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外界环境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营养物质
O2、CO2、H2O
水、无机盐、尿素等
内环境
消化系统
细胞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O2
CO2
皮肤
消化作用
滤过作用
重吸收
体外
体外
体外
体外
3. 直接相关的器官
小肠、肺、肾脏、皮肤等
4. 稳态调节机制
(1)1857年,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法国生理学家 贝尔纳 (1813-1878)
神经系统
4. 稳态调节机制
(2)1926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他提出: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1871-1945)
神经调节
+
体液调节
4. 稳态调节机制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免疫系统
清除
内环境
(异物、病原微生物等)
有利
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会失调吗?
5. 总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1)原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外因),或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因),内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甚至疾病的发生。
6. 稳态失调
外界环境变化
激烈
内环境
功能障碍
实例1: 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发高烧时,各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代谢紊乱,机体功能异常。
发热时的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
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出现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该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思考 · 讨论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实例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中的水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思考 · 讨论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实例3: 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剧烈,并且机体调节机制良好,内环境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调节能力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思考 · 讨论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实例4: 尿毒症: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不能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从而引起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思考 · 讨论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2021年5月22日(气温为9.1~24℃)中午1点左右,在甘肃省白银市举行的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高海拔赛段20公里至31公里处,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150多位参赛者有21名遇难。有赛事亲历者表示,不少选手出现失温症状,抽搐、口吐白沫,身着短裤短袖倒在海拔2000多米的赛道线路旁。
实例5:失温: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
思考 · 讨论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实例6:热射病: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人体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例如惊厥、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思考 · 讨论 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实例
病症名称 内环境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 症状
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无机盐等的代谢紊乱 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表现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内环境渗透压下降 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
中暑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高热、皮肤干燥、呕吐、食欲不振、心悸、头痛等
(2)稳态失调的实例
(3)组织水肿的原因
人体内组织间隙组织液增多会导致组织水肿,组织水肿的原因有多种,
结合下图分析:
组织液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液
少部分
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循环
毛细淋巴管壁
大部分渗回
O2、营养物质
CO2、代谢废物
毛细血管管壁损伤,血浆蛋白流失
营养不良,
摄入蛋白质不足
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通过尿液流失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向组织液渗透,而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液增多
组织水肿
(3)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液增多
毛细淋巴管受阻,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淋巴管
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蛋白质等溶质微粒增加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吸水,组织液增加
组织水肿
(3)组织水肿的原因
组织液增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 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含氧量异常:
剧烈运动、空气稀薄等血氧含量降低,患者会有呼吸困难、心悸、疲劳等症状,严重可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等。
血糖异常:
人体低血糖会出现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现象,需及时补充糖分;血糖过高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会有三多一少现象——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体重减少。
(1)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 举例
人体内正常情况下,pH应保持在7.35—7.45,过酸过碱均可以依赖于缓冲对NaHCO3/H2CO3 、 Na2HPO4/NaH2PO4进行调节,但过多的酸碱性物质则对身体有毒害作用。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2. 举例
食物过咸会直接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得组织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水分进入组织液中,进而流入血管,导致口干舌燥。
(3)渗透压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 举例
血钙含量异常:
机体缺乏血钙会导致抽搐,而血钙含量过多会导致肌无力。
尿素等代谢产物异常:
代谢产物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严重时会导致尿毒症、肾衰竭。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废物如尿素、CO2等排出可防止机体中毒。
2. 举例
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尿毒症
乳酸中毒
抽搐
血钙过低
代谢废物积累
O2缺乏
pH失调
酸中毒、碱中毒
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
组织水肿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血糖平衡失调
低血糖、糖尿病
内环境

稳态概念的发展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稳态
1. 个体(生理)水平——内环境的稳态
四 稳态概念的发展
2. 分子水平——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
例如:
①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
如果这个稳态被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
②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
如果他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稳态
3. 细胞水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稳态
4. 器官水平——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
5. 群体水平——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
6.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态(稳定性)
四 稳态概念的发展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淋巴液
组织液
血浆
组成
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
酸碱度
例如
温度
例如
渗透压
例如
细胞
O2、养料
CO2、代谢废物
外环境
O2、养料
CO2、代谢废物
【知识总结】
拓展应用(P12)
1.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
请你推测或搜集相关资料,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造子宫”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人造子宫”看起来像一个大塑胶袋,确切地说是用特殊材质制成的一种生物袋。它要代替母羊子宫孕育羊羔,这个生物袋内必须装“羊水”,能够为早产羊羔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该“羊水”模拟自然子宫羊水的成分种类和含量,除水和电解质外,包含多种可以促进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也包括抗生素、尿素等。此外,这种“羊水”还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人造子宫”接有专门管道,需要每天注入定量电解质溶液,以确保“羊水”得到更新,保持相对稳定。
另外,“人造子宫”外部配置了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带连通。早产羊羔靠机器胎盘来获得养料,排出代谢废物,以保持羊羔内环境的稳定:含有养料和O2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输送到羊羔体内,羊羔的心脏也将较多含有CO2和其他代谢废物的血液挤压到机器胎盘中,后者将血液更新之后再回输到羊羔体内。
拓展应用(P12)
本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