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课型 2013年全市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
年级 高二 班别 23班 主讲教师 徐 哲 时间 2013年10月18日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分析 1、本节概况: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是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六单元第17课,本课内容分二个部分,分别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花朵和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2、本节特点之一: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可能感觉有点陌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3、本节特点之二: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承“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启“启蒙运动”的到来,因此本课是深入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的关键,这两大运动影响深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但通过卓老师、李老师的介绍以及自己与学生的接触发现,尼尔基一中的高二学生虽然在知识含量上与重点中学有着不小的差距,但个人品德习惯较好,尤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要采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矫正。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图片材料的欣赏分析来提炼观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比分析、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1. 培养人文意识,认识到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 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教学重点 (1)文艺复兴发生的原因;(2)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 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好相关资料,完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工作。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材料学习法和思辩学习法。
教学设计思想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资料,或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文艺复兴的背景材料和宗教改革派的主要观点,让学生在课上分析、讨论,从而从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自创小诗一首,回顾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知识。普罗尺度人源泉苏老美德哲学端柏氏理想亚逻辑教会束缚要打翻[教师过渡]:学生快速阅读引言,教师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这一课的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标要求:1、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2、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内容一、文艺复兴背景、核心、成就、影响二、宗教改革背景、概况、影响2、新课教学第17课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 阅读教材和研读材料,完成本课知识结构一、文艺复兴运动(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什么文学、什么艺术、什么哲学,一切都得按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圣经》里说,人类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由于他们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乐园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作为他们后代的人类,就要世世代代地赎罪,终身受苦,不要有任何欲望,以求来世进入天堂。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沉沉,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 [问题生成]: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小组合作)必要性:中世纪欧洲,教会垄断文化,神权至上,压抑人性。可能性: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政治基础:资产阶级的兴起3.思想人才基础: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人才济济(复兴)直接原因: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尝试让学生总结文艺复兴的定义,从而引出文艺复兴的核心(二)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1、内涵: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2、主张:(1)抨击教会,重视现世生活,反对禁欲;(2)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倡导个性解放(3)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4)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教师注意解释----相比古希腊人文主义更充实)(三)文艺复兴的成就---以副板书的形式展现教师应该注意补充:前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后三杰: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 http: / / baike. / view / 2201.htm" \t "_blank )(让学生去猜一猜2009年尼古拉·巴贝特里发现的达芬奇本人的肖像画);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成就最高者)从文艺复兴时期不同作品对教会的抨击,自然过渡到宗教改革二、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背景(让学生结合文艺复兴的模式去分析)1、天主教会的腐朽,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3、资本主义的发展4、德意志四分五裂,受教皇压榨最深5、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卷(二)宗教改革的概况此处重点把握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主张,让学生找出相关内容,教师加以明确,但在此处注意对“先定论”的中肯评价。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可以与上帝交流;简化宗教仪式;建立民族教会。加尔文:信仰得救;先定论;主张政教合一;迫害异端(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影响,同文艺复兴一样,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上分析,使学生知道其对人文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沉重打击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注意其局限性。三、知识巩固四、学生小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点拨)五、作业作业:思考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哪些异同点?六、板书设计:第17课 14-17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必要性 ------ 文 核心可能性------- 艺 成就直接原因 ---- 复兴 影响宗资本主义发展----教 ------马丁·路德德意志受压榨--- 改 ------加尔文革 七、教学反思:
2013年呼伦贝尔市高中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
题 目: 14—16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讲课人:徐 哲
单 位:鄂伦春旗大杨树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