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4节 免疫调节【本节聚焦】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3.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4.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定义: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发挥免疫
作用的细胞)淋巴T细胞淋巴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在骨髓中发育成熟)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定义: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
用的物质。第一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吞噬细胞免疫系统组成。生来就有后天形成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无特异性、作用弱、时间短有特异性、作用强、时间长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
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增强了非特异性免疫。对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DACDD4、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C 感染是由于致病的微生物侵入人体,生长繁殖,使机体造成损害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并不一定突破两道防线,比如说人的呼吸道感染。三、特异性免疫(一)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特点:
异物性:细菌、病毒、自身的癌细胞
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万
特异性:抗原表面具有抗原决定簇(二)抗原和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概念:
举例: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异型血细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外毒素等。定义:化学本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球蛋白 性质:特异性2、抗体分布: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抗体的形成:抗原B细胞 浆细胞合成
分泌抗体抗原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效应T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三)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1)感应阶段:1、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
(识别)淋巴因子呈递抗原暴露抗原的
抗原决定簇刺激记忆细胞(小部分)2)反应阶段:B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浆细胞
(效应B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更快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记忆B细胞能很快分裂产生新的记忆细胞、分化成新的效应B细胞。3)效应阶段:+ 抗原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病原体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吞噬细胞(处理)B细胞(识别)小结:体液免疫的过程1)感应阶段:2、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T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 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T细胞小结: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呈递给T细胞产生浆细胞
产生记忆细胞产生效应T细胞
产生记忆细胞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释放淋巴因子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降低甚至丧失。 1、判断题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课堂练习×2、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C3、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C4、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5、下列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C、B细胞经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D、抗体是T细胞产生的
A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的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A1、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风湿性心脏病 心脏扩大 类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④过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特点: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灰尘、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1)过敏原:2、过敏反应(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3)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过敏原机 体抗 体某些细胞过敏原释放物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思考与讨论如何预防过敏反应?
找出过敏原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抗组织胺类药物能抑制过敏症状的表现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如:先天胸腺发育不良如:艾滋病(AIDS)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 艾滋病HIVHIV(蓝色)攻击T细胞资料分析(P36):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思考与讨论9年。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3、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4、艾滋病毒分布在哪? 你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吗?病毒分布: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5、如何预防艾滋病?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6、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在让他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的同时,在精神上鼓励他、劝导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生活上同情、支持、帮助他,让他学习了解艾滋病的知识,相信科学,相信现代化的医疗技术,树立信心,勇闯生活难关。 艾滋病不会通过空气、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等传染,也不会通过公共设施如电话机、餐饮具、卧具等传播。小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过于( )。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再次接触( )引起。
特点:发作迅速、遗传倾向
3)免疫缺陷症:艾滋病
发病机理:攻击( ) ,
使生物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强大过敏原T细胞免疫功能过强、过弱或缺陷,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五、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对外,防卫功能;
对内,监控功能;
清除外界病原体和内部突变细胞的功能。 免疫系统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湿疹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风湿性心脏病B课堂练习2、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A3、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感染艾滋病病毒( )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
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及
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
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D7、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 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 ,其特点是 ,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C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记忆BD8、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
(2)某种病原微生物(V)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 的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 ;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 ;当机体再次受到V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W )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W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
是 。第二次免疫反应吞噬抗原T淋巴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两种病原体的抗原不同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