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11 08:2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三节 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一 一种新的环境观课 前演 练1.环境观。
(1)概念:环境观是指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________,也称为自然观,或________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____________中的行为。
2.两种环境观的对比。
(1)传统环境观:________的观点。
(2)新的环境观:“________”或“人地归一”。基本认识人地关系生产和生活人地对立天人合一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1.图解发展观的概念。2.图示环境观的历史演变。
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人们的环境观也不同。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发展历史。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探 究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环境观也不断发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3.新的环境观与传统的环境观的区别。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1.下列言行中,反映新环境观的是(  )
A.“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B.鼓励购买私家车,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C.提倡使用塑料袋购物
D.提倡高消费,促进生产发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解析:“只有一个地球”强调保护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符合新的环境观的;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应提倡适度消费,不鼓励高消费;塑料袋的使用对环境影响很大,所以应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购物。
答案:A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二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课 前演 练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____________的需求,又不对____________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当代人后代人人类发展自然界经济增长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4.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________为我国的两大发展战略。科教兴国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比较: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2.关于海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叙述是(  )
A.水热条件优越,建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B.耕地比重大,成为我国外向型农产品出口基地
C.利用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D.地处热带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育种基地解析:海南省位于热带,水热条件优越;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平原面积狭小,多丘陵、山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合发展热带农作物育种基地。
答案:D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例1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有关问题。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给这幅图加上适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帮助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通过南方某山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领悟图中各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为了获取较多的粮食而过度开垦荒地,导致生态问题加剧。而严重的生态问题使自然灾害影响加剧,致使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南方地区山区面积较大,耕地资源比重较低,但具有水热充足、土地类型多样、河湖众多、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从而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答案:(1)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2)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3)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立体农业道路,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给予必要的经济和技术支持。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例2 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表示,中国四大沙尘暴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10多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
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60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80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在21世纪初出现不过几次,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材料二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4)结合材料一,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甘肃民勤县沙尘减少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第(1)题,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因为该地区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造成沙漠化进程快。第(2)题,②地区相对①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导致沙漠化严重。为防止沙漠化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第(3)题,③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直立性);多暴雨,降水集中;地质构造强烈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加剧水土流失。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民勤县虽然处于沙漠化严重地区,但只要人们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就能使环境得到改善,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黄土的特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
(4)民勤县人民改变了原来与环境对立的生产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退耕还林还牧,因地制宜,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环境得到改善。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教材P10 图1.9 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
图表分析:本图形象地显示了海洋中渔业资源锐减的严峻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商业性捕鱼开始以前,由于人类捕捞量较少,没有超过鱼类再生的能力,广阔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自从商业性捕鱼活动开始以来,由于人类渔船数量的增多,渔具、捕鱼技术的进步,海洋捕捞范围的扩展,捕鱼量大增,超过了鱼类再生的速度,造成了海洋渔业资源锐减,质量下降,导致部分物种濒临灭绝。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教材P10 活动
活动提示: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3.教材P13 思考
思考提示:关注乡土环境问题,注意本地建设项目,是使正确观念见诸行动的主要方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思考1.通过实际调查进行统计。
思考2.运用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评价,得 出结论。
思考3.意见书可从建设项目对环境的长远影响及可能产生的恶果方面进行综述。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