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6 11:58:08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简析
教材第一单元主题为《四季美景》,配套主题丛书(一)题目是《四季 如歌》, 内容都是有关四季的。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 多数出自名家之手, 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优 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设计目的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 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美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
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
单元信息
分类 内容 课时
阅读 1.春 2
2.济南的冬天 2
3.雨的四季 1
4.古代诗歌四首 2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2
基础作业( 1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鸡多用两只腿跑动,即使能飞起来的也只能飞很短的距离。当它逃不脱追者时, 就把头钻进草堆里,自以为安然无恙了。
B .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静谧(mi) 咄咄逼人(duó)
B.粗犷(kuàng) 高邈(miǎo) 瓢泼大雨(pō) C.屋檐(yán) 聚集(jù) 莅临人间(wèi) D.凄冷(qī) 菜畦(qí) 争先恐后(kǒng)
3.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长的路上, 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 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 就能打出灿烂的
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 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 了汗珠。
D .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别怕,有 我在。 ”
4.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首句“枯”“老”二字用得巧妙, 既写出“藤”“树”的特点, 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
凉的色彩。
B.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 富。
C.本首小令文字精练, 只有 5 句仅用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 的悲哀。
D.本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
妙合无痕的杰作。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 “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 .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íng) 花苞(bāo) 吝啬(sè) 端庄(duān)
B.池畦(wā) 睫毛(jié) 化妆(zhuāng) 掩饰(shì) C.高邈(mào) 干涩(sè) 凄冷(qī) 莅临(lì)
D.静谧(mì) 绿茵(yīn) 娇媚(mèi) 粗犷(guǎng)
二、基础知识综合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
息, 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 花 nèn 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wǎn 转的曲子, 与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润湿________ 应和_______ nèn 叶_______ wǎn 转________ (2)这段文字运用______ 、______等修辞,突出表现了春风温暖和芳香的特点。
(3)划线句子中“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 ,本文指________。
提升作业(20 分钟)
三、综合性学习
8.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 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
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 “见字如见人”
,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 悠扬的笔画, 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 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 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 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 解构汉 语的语法规则, 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 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 和异化, 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 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 要有 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 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
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 “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 “晶”是光亮 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四、课内阅读
(一)阅读《童趣》文段,完成小题。
①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 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 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
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蹲其身, 使与台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 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 见二虫斗草间, 观之, 兴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 方出神, 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捉虾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物外之趣 B.使之冲烟而飞鸣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D.驱之别院
11 .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2 .在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简单的短语概括回答。
五、课外阅读
(乙)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日流影移, 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 反席于树下, 及月 流影移, 复徙衽以从阴, 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 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 用夕矣。
(节选自《苻子》)
1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徙衽以从阴: ________________ (2)及至暮: _____________
(3)而患露之濡于身: _______________ (4)其阴逾去: 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5.郑入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
16.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评价量表
书写(5 分) 完成时间(5 分) 基础能力(50 分) 提升能力(30 分) 综合实践能力(10 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简析
教材第一单元主题为《四季美景》,配套主题丛书(一)题目是《四季 如歌》, 内容都是有关四季的。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 多数出自名家之手, 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优 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设计目的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 体验优美、充满韵味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美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要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的
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和词语。
单元信息
分类 内容 课时
阅读 1.春 2
2.济南的冬天 2
3.雨的四季 1
4.古代诗歌四首 2
写作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2
基础作业( 1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鸡多用两只腿跑动,即使能飞起来的也只能飞很短的距离。当它逃不脱追者时, 就把头钻进草堆里,自以为安然无恙了。
B .红树林深处,简直就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
C .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更优秀。
D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答案】 D
【详解】试题分析: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苞(bāo) 静谧(mi) 咄咄逼人(duó)
B.粗犷(kuàng) 高邈(miǎo) 瓢泼大雨(pō) C.屋檐(yán) 聚集(jù) 莅临人间(wèi) D.凄冷(qī) 菜畦(qí) 争先恐后(kǒng) 【答案】 D
【详解】 A.咄咄逼人(duó) ——duō;
B.粗犷(kuàng) ——guǎng;
C.莅临人间(wèi) ——lì;
3.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长的路上, 挫折也伴随着我们快速成长, 但只要认准方向努力, 就能打出灿烂的 明天。
B.炎炎夏日,我举目远眺:看到水鸟笨重的身躯掠过水面,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 的声音。
C.环保工人的善是他们在我们吹着空调的时候,顶着太阳,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 了汗珠。
D .你走过来,伸手一把把我从地上拉起来,紧紧地抱着我,拍着我的背说: “
别怕,有我在。 ”
【答案】 D
【详解】 A.“挫折”“快速成长”搭配不当。
B.“远眺”“羽毛划过水波发出的好听的声音”不合逻辑。
C.改为“流着汗,鼻头上早已挂满了汗珠”不合逻辑。
4.下列对《天净沙 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首句“枯”“老”二字用得巧妙, 既写出“藤”“树”的特点, 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 凉的色彩。
B.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 富。
C.本首小令文字精练, 只有 5 句仅用28 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 的悲哀。
D.本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 妙合无痕的杰作。
【答案】 D
【详解】 D .“断肠人在天涯”不是景语,而是情语。 “断肠”一词直接表现了游子的羁旅
之悲。故选 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 “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C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 .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答案】 D
【详解】 A.将问号改为逗号。这句与下文形成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B.将感叹号放在引号中;
C.“阳光”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íng) 花苞(bāo) 吝啬(sè) 端庄(duān)
B.池畦(wā) 睫毛(jié) 化妆(zhuāng) 掩饰(shì)
C.高邈(mào) D.静谧(mì)
【答案】 D
干涩(sè) 绿茵(yīn)
凄冷(qī)
娇媚(mèi)
莅临(lì)
粗犷(guǎng)
【详解】 A.“棱”应读 léng;
B.“畦”应读 qí;
C.“邈”应读 miǎo;
二、基础知识综合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
息, 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 花 nèn 叶当中, 高兴起来了,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wǎn 转的曲子, 与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润湿________ 应和_______ nèn 叶_______ wǎn 转________ (2)这段文字运用______ 、______等修辞,突出表现了春风温暖和芳香的特点。
(3)划线句子中“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 ,本文指________。
【答案】 rùn hè 嫩 宛 引用 拟人 造酒(的发酵过程) 各种气息在 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详解】(1)考查对汉字字形字音的辨析。主要考查对同音字、形近字、易错汉字、 多音字的辨析能力, 平时要注意掌握字词的意思和拼音, 区分开相近字词, 并及时积累。 注意:润不读作 lùn 。“和”是多音字,表平和、和谐、结束战争或争执、(下棋或赛球) 不分胜负时读 hé,表和谐地跟着唱、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时读 hè,表粉 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 煎的次数时读 huò,表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时读 huó,打麻将或斗纸 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 取得胜利时读 hú。“嫩”右边易错写成“负”。“宛”可能 写成“婉”。
(2) 考查修辞手法。 “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引用了志南和尚的《绝句》。 “像母亲的手抚 摸着你”“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与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 出春风的温暖醉人和芳香悦耳。
(3) 考查词义理解。要知道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还要能结合语境进行解释。 “原义” 即词的本义, “酝”即酿酒,有长时间储藏的意思。 “酿”指的就是用粮食造酒。 “酝酿”即
造酒(的发酵过程)。在语境中指“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在“
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和,似发酵般,产生一种熏人欲醉的气息。
提升作业(20 分钟)
三、综合性学习
8.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 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 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 “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 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 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 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 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 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 解构汉 语的语法规则, 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 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 和异化, 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 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 要有 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 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2)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 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 “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 “晶”是光亮 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答案】(1) 示例一:汉字既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示例二: 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示例: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 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为中学生, 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 我们更 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示例:书写中华汉字,弘扬传统文化。
(4)示例: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
“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 此具有休息之意。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苗, 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解析】【小题 1】试题分析:分别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可提炼出主要信息;材料二可根 据“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 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提炼信息。
【小题 2】试题分析: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进行劝说, 讲清汉字的特点, 最后再提出希望, 同时, 注意劝慰的语言要委婉得体, 让人乐于接受。
【小题 3】试题分析:拟写标语时,要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句如“世界唯一表意文字, 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存在着书写的审美”等,同时,语言要简洁,读来朗朗上口,富 有号召力。
【小题 4】试题分析:解答时,要根据所给的例子,先分析汉字的组成部分,然后分析 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其意思,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通顺连贯。
四、课内阅读
(一)阅读《童趣》文段,完成小题。
①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 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果如鹤唳云 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花台小草丛杂处, 蹲其身, 使与台齐,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 见二虫斗草间, 观之, 兴正浓, 忽有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 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 方出神, 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捉虾蟆, 鞭数十, 驱之别院。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10.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物外之趣 B.使之冲烟而飞鸣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 D.驱之别院
11 .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2 .在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简单的短语概括回答。
【答案】9.物外之趣 10 .A 11. (1) 我回想孩童的时候,能张大眼睛直视太阳,
能观察到最细微的事物。
(2)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完全被吞掉了。 12.观蚊如鹤;神游
山林;观虫斗、驱蛤蟆。
【解析】 9.本题考查提炼关键词语。作答此题,先梳理文章内容。文章依次写了观蚊 如鹤、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蛤蟆的等童年趣事, 体现了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故从“故 时有物外之趣”中提炼:物外之趣。
10 .A.结构助词,的;
B.代词,指夏蚊;
C.代词,指二虫斗草间的情景;
D.代词,指虾蟆;
1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忆,回忆;童稚,孩童,童年;张目对日,张大眼睛直视太阳;明察秋毫,观察 到最细微的事物。
(2)盖,原来是;尽,全,都;为,被;吞,吞掉。
12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要求用短语作答。
根据②段“夏蚊成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徐喷以烟,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 观”概括为:观蚊如鹤;
根据③段“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其”指土墙凹凸处的草木、土砾, 概括为:神游山林; 根据④段“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概括为:观虫斗;根据“神定,捉虾蟆,鞭数十, 驱之别院”概括为:驱蛤蟆。
五、课外阅读
(乙)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日流影移, 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 反席于树下, 及月 流影移, 复徙衽以从阴, 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 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 用夕矣。
(节选自《苻子》)
13.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徙衽以从阴: ________________ (2)及至暮: _____________
(3)而患露之濡于身: _______________ (4)其阴逾去: ___________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15.郑入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
16.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 13 . 移动 到 苦于 离开 14.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 但晚上 用就相当笨拙了。 15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6 .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 不要墨守成规。
【解析】 13 .本题考查重点实词。
(1)句意: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卧席。徙:移动。
(2)句意:等到了黄昏。至:到。
(3)句意: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患:苦于。 (4)句意: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古今异义词。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 “是:这个方法;巧:巧妙;于: 在;昼:白天;拙:笨拙;夕:晚上”是句中重点词,要准确翻译;“巧于用昼”“拙于用 夕”是倒装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阅读原文可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郑人逃暑的事。到了黄昏, 月 亮在空中移动, 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 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 而苦于露水沾 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 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据此看出此人思维笨拙。但要注意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案。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 晚上 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 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 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 里, 离树干远了, 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 所以被露水湿身了。郑人逃暑的寓言故事告诉 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而不能只用老眼光、 老办法去看待并解决新的问题, 不然就会碰壁。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 我 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要懂得融会贯通
评价量表
书写(5 分) 完成时间(5 分) 基础能力(50 分) 提升能力(30 分) 综合实践能力(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