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11 08: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一 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课 前演 练 1.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2.物种灭绝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地球上的生物3/4生活________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________中的物种最为丰富。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物种的平均寿命约________万年,地球历史最近2亿年来,每________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________年灭绝一个物种。遗传 物种生态系统热带珊瑚礁500百万1.1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物种灭绝现象可以从地球物种的数量、分布、寿命三个方面列表比较记忆。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探 究方法技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1.马莲河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据图可推断(  )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A.前期由于增加耕地导致森林面积减少
B.中期马莲河径流量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C.近期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在逐渐恢复
D.三个时期生态经历退化—恶化—持续恶化的过程解析:本题关键是读出面积的变化,从图中可看出,前期是草原面积上升,中期是农作物所占面积上升,后期是阔叶林面积上升,由此可得出生物多样性在近期逐渐恢复。
答案: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2.进入20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传染病的周期流行
C.天敌过多 D.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解析:现阶段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答案:D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二 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课 前演 练1.人类早期________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________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2.措施。
严禁滥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处理生活垃圾,防止“三废”污染。不盲目引种,对已造成危害的物种应科学治理。狩猎破坏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
探 究1.图表分析人类活动加速物种灭绝。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 堂探 究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以保护遗传资源。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3.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藏羚羊是珍稀物种,大量偷猎将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D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对 点演 练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草地、湿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
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C.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解析: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会加速其进程。
答案:C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例1 在原产地以外定居、生长、繁育的生物被称为“外来种”或“侵入种”。近年来,人们对物种入侵的后果及对策格外关注。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我国一些地区引进的大米草、水葫芦等外来种急剧生长,甚至取代了当地的优势物种,这一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请依据生态学原理回答:外来种对侵入地区定居扩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外来种对原有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在我国温带水域,水葫芦生长旺盛,既可消耗水体中多余的养分,又可作为饮料和绿肥,发挥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把他们引种到亚热带水域却因生长过于旺盛而引发了生态灾难。请简要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地理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因果关系原理,说明对待物种引进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以“生物入侵”的概念切入,要求考生理解环境的差异是导致外来物种异常发展的因素,在解答时还要注意对资料中有效信息的提取,形成准确的思路,才能确保解题正确。
答案:(1)环境条件适宜(或非生物因素适宜)  没有捕食者(或没有天敌)  破坏原有水土系统的平衡(或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温带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亚热带的热量条件优于温带,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3)正确把握物种引进与其结果的关系,提高物种引进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争取好的结果,避免坏的结果例2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 2006年10月27日9时50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在三峡总公司工程建设部宣布: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56米蓄水目标。三峡水库156米蓄水目标成功实现后,三峡工程由围堰挡水发电期正式转入水库初期运行期,其防洪、发电、通航三大功能开始全面发挥。三峡库区有144个植物群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6 388种高等植物,3 418种昆虫,500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36个植物群系受到部分或全部淹没影响,4种地方特有植物的野生种群遭到淹没(1种全淹,3种部分淹没)。水文情势改变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因素,长江水系共有鱼类350种,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1 085种,三峡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巨大,减少三峡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三峡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1)三峡大坝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2)三峡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特别是一些珍稀水生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不可逆转的,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3)对于受淹的陆生珍稀植物应采取哪些保护措施?解析:水电资源开发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水库淹没,大坝阻断河流、工程施工和移民安置等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巨大。水库形成后,将淹没江河两岸大片土地和森林植被,从而直接影响陆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本题考查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等知识。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答案:(1)水库淹没使一些陆生生物的栖息地丧失、活动范围缩小,使许多动物在蓄水时被淹没或被迫迁移他处;使一些陆生植物被淹没;水库建成后,从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变为水库湖泊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生物生长、产卵、繁殖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大坝建成后,阻断了中华鲟等珍稀鱼类洄游产卵,影响它们的繁殖。
(2)建立中华鲟、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在中游自然繁殖中华鲟,采取人工繁殖投放措施,解决其洄游产卵问题,建立长期的生物监测站等。
(3)采取移植、人工培育及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等措施加以解决。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教材P67 思考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呈上升趋势。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
3.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4.由此可以得出,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教材P69 思考
1.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之前,它将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并面临生存威胁。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回答时可以针对图中现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①青蛙的眼睛很敏锐,据此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
②利用超声波,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准确地捕捉到猎物,据此人们发明了雷达。
③鱼能在水中自由的上下游动,据此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④猫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事物,据此人们发明了夜视镜。
⑤某些植物的叶子有许多小齿,鲁班据此发明了锯。
3.从保护野生生物的角度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我们要积极宣传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