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0-11 08:3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36.8736.7136.74人体体温一天的变化曲线问题:从以上资料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4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4时最低,14~16时最高)
  2.体温有年龄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
  3.体温有性别差异,一般女性较高。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结 论体温和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一样都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而这种平衡都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5血浆的pH:7.35-7.45
体温:约37OC
血浆渗透压:约770kPa(37OC)稳态的事实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稳态的定义稳态的特点1.稳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的动态变化;
2.不同个体有差异。化学成分: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理化性质:食物、水和无机盐未被吸收的物质 CO2O2尿素、水和无机盐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稳态是怎样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法国贝尔纳:神经系统美国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清除异物、病菌等影响稳态的因素稳态是否意味着永远不会失衡呢?人体对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②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8 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稳态失调的病例:
尿毒症、糖尿病、高山反应、高烧、腹泻、酸碱中毒等。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引起中暑。人的体温升高时可引起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此外,大量出汗,体液过量丢失会引起乏力、低血压和虚脱;盐也随之丢失,导致血液循环和其他各系统功能紊乱。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血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成年人患骨质软化病、儿童患佝偻病);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9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正常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与功能
(2)适宜体温和pH:适宜酶发挥作用
(3)正常血糖含量和含氧量:机体的能量保障
(4)细胞代谢包括众多反应,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代谢紊乱.P9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目的要求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Na2HPO4、K2HPO4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 pH 的变化减弱)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结果讨论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pH=7的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和Na2HPO4 , NaH2PO4 水解呈酸性,能中和碱溶液中OH-;而Na2HPO4 呈碱性,能中和酸溶液中的H+。所以缓冲液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溶液中pH的稳定性,而水则无这种缓冲能力。实验结果 在滴加少量的HCl和NaOH后,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不一样,即自来水的变化明显,而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变化则不明显。 缓冲物质
(1)概念:
(2)组成:
(3)作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机体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并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水。血液中的CO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细胞食物中的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等消化系统碳酸钠组织液碳酸、
乳酸等血浆中
缓冲物质H2C03NaHCO3H2C03乳酸乳酸纳和
H2C03C02H2O碳酸钠H2CO3碳酸氢盐泌尿排出NaH2PO4Na2HPO4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剧烈运动时:H2O+CO2由肺将CO2排出Na2CO3 + H2CO3 NaHCO3碳酸钠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食物中的碱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