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0-11 13: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
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
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人类必须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协调的关系。这样人类才能和环境和谐相处。2·1·c·n·j·y
答案:D
2.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①大漠盐湖 ②农田 ③工厂 ④极地苔原 ⑤岩石 ⑥畜群牧场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www-2-1-cnjy-com
答案:B
3.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  )
A.非生物环境 B.生态系统
C.生物环境 D.生物圈
解析: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指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二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www.21-cn-jy.com
答案:C
4.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协调的时期是(  )
A.50万年前 B.3000年前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
解析:50万年前属于釆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人类处于完全依赖自然的阶段,人地关系协调,但属于低水平协调。2-1-c-n-j-y
答案:A
5.关于资源、生态、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其实是相互联系的
B.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自然资源
C.要保护自然资源就无法保护自然环境
D.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无任何关系
解析: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自然资源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大部分要素也是自然资源,但二者不能等同;保护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是一致的;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是有关系的。
答案:A
6.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5)题。
(1)人口子系统通过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提供______与之发生关系。
(2)社会、经济子系统通过为人口子系统提供______与之发生联系。
(3)环境要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______,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______。  21*cnjy*com
(4)人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和______,通过生产、消费又向______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______子系统。【来源:21cnj*y.co*m】
(5)______国家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占世界1/5的发达国家耗资和______量占全球的3/5。【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1)劳动 (2)物品和服务 (3)大气 水 土壤 生物 影响 影响 (4)物质 能量 环境 人类 (5)发达 排污21*cnjy*com
1.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B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21教育网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可持续发展中提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而我们的生态工程也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的。所以选D。21·cn·jy·com
答案:D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B
4.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协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答案:D
5.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  )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中相关地理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图中可以看出,前4年的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都小,鱼密度大,若保持这种状况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出海渔船数量多则捕鱼量大,之后则因为过度捕捞、资源匮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出海渔船再多也无鱼可捕,更难以恢复原来海域中的鱼密度,影响了生产的持续发展。
答案:A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答案:A
7.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完成8~9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
9.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加剧水土流失 ②诱发地质灾害 ③增加酸雨频率 ④影响生态群落 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第8题,各种植物的生存环境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大树移植到城市后其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影响了成活率。第9题,大量移植树木使得原生地树木减少,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加剧了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其生态环境也发生改变。21cnjy.com
答案:8.C 9.A
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人类与环境统一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
11.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解析:第10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第11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0.A 11.D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环境话题时说:“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李克强对粗放的发展方式能不能加快得到转变表示了担心。他说:“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人类发展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
B.对自然资源________;
C.生产活动________;
D.破坏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向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________。然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使二者的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该题以分析人类活动和环境质量的相互关系入手,可据课本知识得出答案。
答案:(1)A.过大;B.滥采滥用;C.违背自然规律;D.自然资源
(2)恶性;对立;协调统一
13.读以下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相关曲线图,完成(1)~(3)题。
(1)20世纪末以前,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和环境污染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前,世界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答案:(1)人口达到高峰,资源大量消耗;污染日益严重
(2)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3)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搞好国土整治工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