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读下图,完成1~2题。
1.在①~④四幅图片中,属于聚落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图片④与图片①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密集 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C.高效率和高效益D.多功能
许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状况。据此完成3~5题。
解析:聚落不仅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包括与居住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图①~④依次描述的是村落、梯田、车间和城市,它们都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与乡村聚落相比,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D 2.A
3.下列四组城市中,均位于河流干支流汇合处的是( )
A.上海、纽约和伦敦 B.巴黎、伦敦和北京
C.武汉、重庆和宜宾 D.南京、武汉和成都
4.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人口的不断增加 B.经济的不断增长
C.工业的不断集聚 D.农业的不断增加
5.城市发展后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为( )
A.第二产业向中心迅速集中
B.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C.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地位明显下降
D.第一产业的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武汉位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重庆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宜宾位于岷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的不断增长。到城市发展后期,社会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第三产业的推动。 21*cnjy*com
答案:3.C 4.B 5.B
6.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深厚,且土壤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顺河道可伸展成____________状。【来源:21cnj*y.co*m】
(2)D聚落发展的主要有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聚落中,比较有可能发展成城市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1)河流 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带
(2)交通便利 (3)B D
1.读下图,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古诗云: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据此完成2~3题。
解析:依据图示的地理特征及经纬度数值判断,该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盆地距海遥远,受海洋影响较小,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是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城镇沿河流分布。【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D
2.古诗描写的自然环境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西南地区
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
C.寒冷干燥的青藏高原
D.春季沙尘暴多发的华北地区
3.该地区的聚落特点是( )
A.呈点状,分布在山间盆地
B.呈点状,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C.呈带状,分布在高原边缘
D.呈团状,分布在盆地中央
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4~5题。21cnjy.com
解析:本题组通过古诗的语言描述考查沙漠边缘的乡村聚落。第2题,由材料“一阵风来一阵沙”,判断该地为多风沙的天气,应为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有人行处没人家”说明该地人口密度较小,而华北地区地形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第3题,由上题得知该地位于我国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缺乏水源。在缺水干旱地区,乡村聚落往往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在沙漠边缘的地下水出露处则形成绿洲,分布特点为在水源附近呈点状分布。
答案:2.B 3.B
4.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5.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6~7题。
解析:第4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两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但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此处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易发生崩塌滑坡的地方,故选D项。第5题,在农业社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越小,规模越大,因此C项正确。21·cn·jy·com
答案:4.D 5.C
6.该地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团状,地质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7.一般情况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9.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下图是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起始海拔1 210米)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分布变化图。读图,并完成10~11题。 2·1·c·n·j·y
解析本题主要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对其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的地理知识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此类试题,多给考生必要的图文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选择合理的正确答案。重点考查考生对于人文地理中聚落的区位选择、环境脆弱区的生态问题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读、推理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答案:6.D 7.A 8.D 9.C
10. 2000—2010年新增聚落主要分布于( )
A.较低海拔的山地陡坡
B.较低海拔的河谷阶地
C.较高海拔的山地缓坡
D.较高海拔的冲积平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统计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的读图理解和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挖掘出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人均耕地少,人地压力大,生态脆弱等隐性信息。乡村聚落的布局要有利于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平坦和接近水源的区位是有利于生产生活的。通过2000年和2010年云贵高原某流域乡村聚落在各海拔和坡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各个海拔和坡度的聚落密度都在增加,但增加幅度最大的聚落主要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坡度较大的山地陡坡、海拔较高的山地是不利于人类生存的。21教育网
答案: B
11.该流域乡村聚落的变化会使该流域( )
A.农业规模下降
B.暴雨灾害增加
C.生态环境改善
D.环境负荷加重
解析:两个年份的数据比较看出乡村聚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密度、新增聚落的坡度和海拔都在增大。说明随着该流域人口的增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乡村聚落的面积在扩大,但受地形的限制和人们获取土地资源的需要,聚落海拔和坡度均在增加。为了获得土地资源,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人类活动逐渐向高海拔和较大坡度的区域扩展,这样势必导致环境负荷增加,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www-2-1-cnjy-com
答案:D
12.根据材料及图,完成(1)~(2)题。
通常人们把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从表面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城乡聚落都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是人们的居住场所,但实际上还包括与居住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下图A、B为城乡聚落景观对比图。2-1-c-n-j-y
(1)结合上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类型(填序号) 生产活动方式 建筑等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完善度 人口主体 规模大小 形成时间
农业活动 分散 农业人口为主 较小 较早
相对完善
(2)结合上图,联系你身边的城市或乡村,推测聚落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1)
类型(填序号) 生产活动方式 建筑等人文景观 基础设施完善度 人口主体 规模大小 形成时间
A 农业活动 分散 相对落后 农业人口为主 较小 较早
B 非农业活动 密集 相对完善 非农业人口为主 较大 较晚
(2)聚落的形成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乡村聚落是人类社会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形成的,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人们开始定居后形成的;城市则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手工业和农业分离,由于剩余产品出现,商人出现,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集市,由集市慢慢演化而来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以“祝福祖国、共享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运”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于2009年8月16日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了点火起跑仪式,点火仪式后,“十一运”圣火在北京进行了首站传递,并依次在全国省会城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了传递(如下图),于9月19日传递至山东后依次在山东省内17地市传递。
材料二 据历史记载,约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前1045年,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建立周朝大封诸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封功臣于燕和蓟,这就是北京建城的开始。
材料三 燕京城的城市区位。
(1)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城市的迅速发展,并同时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说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www.21-cn-jy.com
(2)说明古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3)说明古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答案:(1)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科技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位于几条古代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东部平原地区,且距海较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