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写作 语言要连贯(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18: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言要连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语言连贯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运用关联词、提示语,保持句子之间的衔接连贯。
2.引导学生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言连贯。
3.通过篇章写作,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段落写作中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写作,注意段落内部的语言连贯。
2.通过篇章写作,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准备
学生带着目标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写作中,语言连贯畅达非常重要。连贯与畅达一前一后,互为因果,又浑然一体。要做到语言畅达,胸有成竹、思路明晰是关键。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得好:“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就要求写作之前思维要活跃流畅,如行云流水,笔下自然就滔滔不绝。叶圣陶先生也教导我们:“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
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连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写法指导
(一)讲解教材
1.下面这段文字不连贯,试着根据提示重写。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了,终于把机器修好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爸爸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
提示:①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话。②调整不合理的句子顺序。比如,可以把具体的例子放在要表达的观点后面,“爸爸单位……把机器修好了”应该放在“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的后面,这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③重写时,可以补充一些关联词、提示性语句、过渡句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自然。
分析:这段文字存在三个问题:①话题不统一;②句序不合理;③句子间衔接不够自然,重写时要注意。
2.每逢节日来临,人们欢声笑语,处处都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你也一定沉浸在欢乐之中吧。以《节日》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选一个具体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还可以是其他节日。②除了描写节日的场面,还应该写出人们在节日里的心情,并表达你的感受。③注意使句子顺序合理,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分析:选定一个节日,内容上除描写节日场面外,还要写出人们在节日的心情,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语言要衔接自然,前后连贯。
3.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衣服、打扫屋子等。②要把做事的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③写清楚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
分析:不管写哪件事,重点都是要把做事的过程写清楚,一般按时间顺序来叙述。
(二)思路点拨
1.什么是连贯
明确:连贯,是从句子前后逻辑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篇文章,都由许多句子组成,这些句子如果不连贯,就可能给读者的理解带来困难。
2.怎样做到语言连贯
明确:(1)保持前后话题统一。
一段话不管有多少句子,都应围绕共同的话题,而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随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例如《昆明的雨》中写菌子的那部分文字,作者提到了牛肝菌、青头菌、鸡、干巴菌、鸡油菌等,还穿插了一个坐火车捡鸡的笑话。虽然写的内容不少,但都围绕“昆明的菌子极多”这个话题,句子之间的意思是连贯的,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杂乱。
(2)要注意句子间的衔接过渡。
适当地运用关联词、提示语或过渡句,可以帮助我们衔接句子。如:表示关联的“可是”“比如”“例如”等,使用这样的提示性词语来引出例子,可以使句子上下衔接自然,过渡流畅。
3.技法点拨
写文章和说话一样,应当做到语言连贯,衔接紧密,而不能前后脱节,条理混乱。
(1)保持所述话题一致。
作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要统一于一个话题,围绕着一个中心,语意才能顺畅。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否则语言的连贯感就会随之减弱。
(2)表述角度要一致。
在说明一个意思或描述一个对象时,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前后一致,语言才能连贯。
(3)顺序要合理。
写作时,要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表达的需要加以选择,并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言之有序。句段之间也要讲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或者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有的语段若出现话题的转换,需在话题与话题之间加上适当的过渡词(句)。
(4)语境要和谐一致。
保持前后事理相符,情景相宜。尤其写景状物类文章,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景物有远近动静之分,色彩有明暗浓淡之别,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都必须和谐一致。
(5)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词语的衔接与呼应。比如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要在上文出现;表明话题的词句、提出大概念的词句往往在前;还要注意关联词语的前后呼应,方位词、数词的位置等。
句式的统一。看是长短句,还是整散句或单复句等,句式尽量统一,保持语脉贯通,语势畅达以及表达方式的对应。
语意的呼应。某一内容的表达方式会受到上下文某些语句意义的制约,如不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将受到影响。
问答的衔接与呼应。在设问句中,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回答。有的时候一连提出两个问题,便要兼顾两个问题作答,不能答非所问或者一概肯(否)定。
文章结构的衔接与呼应。议论文或说明文的文段经常开宗明义,以领起全文或全段;篇末或段尾简括总结,重申主旨。据此对于首尾的选择就应着眼于那个具有提挈或收束作用的句子。
三、实战巧练
(一)练习“写作实践”一。
1.活动交流。
(1)学生浏览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句子的语序是否合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完善。
(3)让学生在充分交流、借鉴、反思的基础上构思自己的作品。
2.学生写作。
3.展示点评。
爸爸既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又很爱我们。①首先,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②爸爸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着工作。记得有一次,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下班回到家里,吃饭时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终于把机器修好了。③其次,爸爸还是一个非常爱家的人。爸爸会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④ 写法点评 ①中心句,统领全段。 ②先写“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 ③用具体事例,写“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 在惦记着工作”。 ④用具体事例,写“爸爸还是一个非常爱家的人”。
教师点评:这段话首先用一个中心句统领全段,然后从爸爸爱工作、爱家人两个方面来写,再辅以具体事例,便成了一段语言连贯、条理清晰的话。
(二)练习“写作实践”二。
1.活动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说说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节日,可以是春节、端午节,也可以是国庆节、劳动节;讨论描写节日的场面,表达自己在节日里的心情。
(2)写作提示: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经验,形成初步的写作思路,在文中恰当位置穿插一两处议论和抒情语段,使文章起承转合自然,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学生写作。
3.展示点评。
节 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们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中秋、端午、清明、春节、重阳等。每到传统节日来临之时,人们都兴高采烈。最让我难忘的是今年的端午节。① 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在学校参加了庆端午活动,这让我们兴奋不已。②一进校门,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打扮成古代男子模样的老师,他用雄黄酒在我们的额头上写了一个“王”字,古人认为这能起到避邪的作用。接着又发给我们一个香袋和一个香蛋,据说这能驱虫。③拿到东西后,我们还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番。到了教室,老师给我们讲了端午节的来历:一般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屈原身为楚国的大臣,尽忠职守却不为君王所亲近,被贬流放。屈原的身上,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品质。屈原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④听了老师的讲解,我被屈原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这些习俗多与屈原有关,如吃粽子、赛龙舟等。⑤屈原怀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最终却因目睹楚国几近灭亡而抱石沉江,在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人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虾吞食屈原的尸体而向河中投粽子,于是,吃粽子就成了这个节日的习俗。为了表现人们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挽救屈原的情形,端午节又有了赛龙舟这一习俗,这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爱戴。⑥ 汉代司马迁曾在汨罗江边含泪缅怀屈原,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伟大人格深深影响着后人。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也要借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将屈原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⑦ 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不仅要过好这一节日,还要深入挖掘其内涵,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沃土上开花、结果。⑧ 写法点评 ①开篇从“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写起,继而转入要写的端午节,点明题目。 ②引起下文对庆端午活动的详写。 ③写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据说”一词,使语言极具分寸感。 ④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引用屈原的话,突出表现了屈原的精神品质。 ⑤介绍与屈原有关的端午节传统习俗。 ⑥介绍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⑦点明传承之意。 ⑧升华主题。表达过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的愿望。
教师点评:文章开篇写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然后详写今年端午节在学校参加庆端午活动的情景,通过老师讲端午节的来历,引出对屈原的怀念,让我们在缅怀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容。行文思路流畅,语言连贯,结构完整。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交流,相信同学们也认识到写作不是一件难事,同学们明确了语言要连贯的技巧,就要贯彻于自己的写作中。
五、布置作业
学生修改自己本节课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