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长时期的_____状态。全球性平均(2)形成:维度热量2.三圈环流:
(1)三圈环流 ①_________圈
②_________圈
③_________圈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2)七个气压带
(3)六个风带 A为___________带
C为_____________带
E为_____________带
G为___________带 南北半球同
纬度各有一个B为_____带
D为_____带
F为_________带 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南北半球同纬度
各有一个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成因:由于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
带的季节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
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冬季_____。就全球来讲,则7月份
_____,1月份_____。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偏北偏南【微点拨】
1.气压带形成的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面受热多,出现空气对流上升,形成低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面寒冷,出现下沉气流,形成了高压带。
2.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在高空出现了堆积,造成气流下沉,形成的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空气在地面出现冷暖空气交汇,造成暖空气上升,形成了低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分布: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1.判断正误。
(1)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 )
(2)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 )
(3)南、北半球极地东风带的风向一致。( )
(4)极地高气压带不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答案解析】(1)×。提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大规模大气运动。
(2)√。提示: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3)×。提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是东北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是东南风。
(4)×。提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都会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共有3个高气压带 B.全球共有3个低气压带
C.低气压带处气温均很高 D.全球有3个风带
【解析】选B。全球共7个气压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6个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所处纬度较高,气温并不是很高。3.南半球的信风带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选B。南半球的信风带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并向左偏转成东南风。4.位于北纬30°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解析】选B。位于北纬30°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5.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B.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C.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7月份偏南,1月份偏北
【解析】选B。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又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全球是7月份偏北,1月份偏南。6.下列各风带的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的是( )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中纬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解析】选C。信风带、极地东风带都是由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西风带是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7.大气环流是指( )
A.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
B.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C.海陆间的大气运动
D.大规模的热力环流
【解析】选B。大气环流是因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而形成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不仅指热力环流,还包括其他的环流形式,既有高低纬度间的大气运动,也有海陆间的大气运动,还有其他范围间的大气运动。8.形成极锋的风带是( )
①信风带 ②极地东风带
③中纬西风带 ④赤道无风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极地东风带和中纬西风带在南北纬60°相遇,形成的锋面为极锋。9.北半球的西风带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解析】选D。北半球的西风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风向为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2.地球自转使其偏: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立体图): (1)7个气压带。(2)6个风带。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警示】
(1)南北半球风带名称相同,但风向不同。
(2)气压带的形成并不全是热力原因,还有动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则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3)地球公转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移动,造成地球上各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拓展延伸】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②有充足的水汽。依据这两个条件,可结合下图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干湿属性。【微思考】
(1)在副极地低气压带相遇的气流为什么会上升?
提示: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来的气流属于暖湿气流,和极地高气压带来的冷干气流相遇后暖湿气流会上升。
(2)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二分二至哪个节气时,范围最小?
提示:夏至日。【过关题组】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三圈环流的形成)在图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
(2)(气压带的分布)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带的分布)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风带名称。(4)(极锋的形成)极锋是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
(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此图表示北半球_____
_____(季节),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明确三圈环流即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第(2)、(3)题,结合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可判断A、B、C、D的名称、风带名称及风向、三圈环流的方向。第(4)题,极锋约位于60°纬线处,是由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第(5)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故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答案:(1)、(3)见下图。
(2)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4)盛行西 极地东
(5)冬季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互动探究】
(1)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南半球低纬环流近地面的风向将如何变化?
提示:变为西南信风。
(2)如果在D处立一旗杆,则旗飘向何方?
提示:西北方。【方法规律】数字法记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七压六风: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2)三低四高: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
(3)零三六九:赤道低气压带分布在0°,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布在30°N(S),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布在60°N(S),极地高气压带分布在90°N(S)。【变式训练】读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读图完成(1)~(3)题。(1)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图中乙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3)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解析】(1)选B,(2)选D,(3)选B。第(1)题,甲地位于30°~40°间,对应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该图应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乙处为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第(3)题,图示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对应的季节应是北半球的夏季。【备选要点】
气压带形成中的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在气压带形成的成因分析中,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分别形成不同的气压带。
1.热力因素:气压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受热不均所致,如赤道地区,由于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引起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不断流走,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两极地区由于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引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气流不断汇集,气压升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2.动力因素:区别于热力因素,气压带的形成并不是由于冷热不均,而是由于其他的外力因素导致。例如副热带高气压带,自赤道流出的高空气流在纬度30°处的高空偏转成为高空西风,不能继续向高纬度行进,而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又源源不断流来,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气流被迫下沉到近地面,在近地面气流不断汇集,气压升高,使得纬度30°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纬度60°的近地面,来自极地高气压带的冷空气和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空气在此相遇,形成锋面,暖空气沿着冷空气不断抬升,近地面由于空气不断流走,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带,称之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课题: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图的判读【信息提取】
提取四大信息:①三圈环流;②气压带;③风带;④极锋位置。【方法总结】
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图的判读方法
(1)判读三圈环流。
根据纬度位置判读三圈环流,0°~30°间为低纬环流,30°~60°间为中纬环流,60°~90°间为高纬环流。
(2)判断气压带。
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近地面气压带,0°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N(S)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N(S)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N(S)为极地高气压带。(3)判断风带。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风带,如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气压的风为信风,风带应为信风带;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的风应为西风,风带为西风带;从极地来的风应为东风,风带为东风带。
(4)判断气流的冷暖。
来自低纬度的风暖而轻,如西风带;来自高纬度的风冷而沉,如东风带。
(5)判断极锋位置。
来自低纬度的气流与来自高纬度的气流相遇形成极锋,大致位置在南北纬60°附近。(6)判断雨区。
①根据气流运动状况判断雨区,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水汽容易冷凝形成降水,为多雨区,如西风带;
②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水汽不易冷凝则降水少,为少雨区,如信风带和东风带;
③气流上升水汽易冷凝形成降水,为多雨区,如0°、60°处;
④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冷凝,为少雨区,如30°、90°处。【针对训练】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2)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由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第(2)题,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日期可能是12月22日前后。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活动
点拨:(1)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赤道处气流上升,两极处气流下沉,近地面气流由两极流向赤道,高空气流由赤道流向两极。近地面赤道气压低,两极气压高。
(2)热力环流是不能维持的。因为地球不是静止的,地表也不是均匀的,大气一旦产生水平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近地面的气流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