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宋金南北对峙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是( )
A.宋真宗,宋神宗 B.宋徽宗,宋高宗
C.宋神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钦宗
2.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 )
A.金 B.西夏 C.蒙古 D.元朝
3.《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4.下列政权中曾经先灭辽、后灭北宋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西夏 D.金
5.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是指( )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南宋与金议和
C.岳飞被诬陷入狱遇害
D.金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契丹国建立②辽的灭亡③靖康之变④金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7.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8.1127年,金军再次南下,攻破开封,俘获宋徽宗,北宋灭亡,史称这次事变为( )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澶渊之盟 D.靖康之变
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辽宋战争 D.元灭南宋
1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佞臣”中“忠骨”和“佞臣”分别是指( )
A.岳飞与宋高宗 B.韩世忠与秦桧
C.秦桧与宋高宗 D.岳飞与秦桧
11.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繁华的商业都市,这是对南宋都城哪个城市的描述( )
A.东京 B.临安 C.西安 D.大都
12.下列关于宋金和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 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④双方在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下列对宋金和议叙述正确的是( )
A.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B.金对南宋称臣,并割让部分土地
C.宋每年向金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
D.金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王
14.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5.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南宋—金—西夏 B.西夏—南宋—金
C.金—西夏—南宋 D.西夏—金—南宋
16.率军取得郾城大捷的南宋抗金将领是( )
A.寇准 B.岳飞 C.秦桧 D.戚继光
17.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开始 B.1141 年宋金达成协议
C.郾城大捷 D.南宋收复建康
18.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19.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指( )
A.契丹的统治者 B.辽的统治者
C.女真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20.南宋和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
A.黄河至海为界 B.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C.划长江为界 D.以长城为界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融合的吗?
(3)材料三这句诗是谁写的?“靖康耻”是什么意思?
(4)上述的三段材料反映了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哪两种交往的方式?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杭州”“汴州”在当时还称为什么?
(2)诗中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情况?
(3)诗中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4)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3.阅读下列材料:
“靖康那一年冬天……金人将都城中的玉帛、子女、国宝、图籍等全部掠走……最后强取两位皇帝为人质,押解北走。东宫、亲王、六宫、戚属、宗室之家,全部被驱同行,自古以来,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地区,没有见过比这更厉害的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2)想一想,造成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3)你能举出历史上少数民族灭亡中原政权的三个例子吗?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
请回答:
(1)这首词是谁写的?
(2)“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中的“匈奴”应指何族?是现在哪一民族的祖先?
(4)金军中流传着怎样的一句话形容“岳家军”的?
25.分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坟对联的含义,并回答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肯定?举例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是宋徽宗,宋钦宗,选D
【点评】考查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
2.【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辽、北宋均亡于金,选A
【点评】考查辽、北宋的灭亡
3.【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国耻指金灭北宋
【点评】考查北宋的灭亡
4.【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金先灭了辽、后又灭北宋,选D
【点评】考查辽、北宋的灭亡
5.【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选D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6.【答案】B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排序,选B。
【点评】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
7.【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材料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崇敬
【点评】考查岳飞
8.【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9.【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10.【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材料中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指岳飞与秦桧
【点评】考查岳飞与秦桧
11.【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繁华的商业都市,选B。
【点评】考查南宋的城市临安
12.【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B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3.【答案】A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4.【答案】A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平稳定的局面,是南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5.【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西夏于1227年为蒙古(元朝)所灭,金国于1234年为蒙古(元朝)所灭。1276年蒙古(元朝)攻陷宋朝首都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在崖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南宋灭亡。故选D项。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6.【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率军取得郾城大捷,选B
【点评】考查对岳飞的了解
17.【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141 年宋金达成协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B。
【点评】考查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18.【答案】D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女真族的崛起;南宋的偏安;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西夏1038年建立,金是12世纪初期建立。西夏、金是在1206年后被蒙古军队灭亡。南宋是1276年建立。故1206年并立的政权是南宋、西夏、金、蒙古。
【点评】本题既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是对知识的综合归纳。
19.【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诗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的统治者
【点评】考查女真族
20.【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和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淮水至大散关一线,选B
【点评】考查南宋和金议和时双方约定的界线。
21.【答案】(1)宋真宗;契丹族;岁币;背景:宋军打退辽军,辽军请求和议;由于宋真宗害怕战事,主张和议。
(2)特点:辽和西夏都沿用汉族官制;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如何融合:宋辽夏战争与和议,在边境建立贸易市场,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西夏仿效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创造西夏文字。
(3)岳飞;靖康之变,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
(4)战争与和平交往。辽、宋、夏、金之间战和交融,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他们之间以和为主,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和他们友好往来,共同繁荣,战争将给双方带来灾难。(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5岳飞抗金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22.【答案】(1)临安;东京。
(2)南宋。
(3)南宋从宋高宗开始,大多教皇帝和官僚满足于偏安江南一隅,纵情享乐 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抱负。
(4)讽刺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心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文学作品往往反映时代特征 (2)诗中所写是南宋的情况(3)诗中反映了南宋从宋高宗开始,大多教皇帝和宜僚满足于偏安江南一隅,纵情享乐 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抱负(4)诗歌讽刺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心中蕴含着极大的惯怒和无穷的隐忧。
【点评】考查南宋当时的社会状况
23.【答案】(1)金灭北宋。
(2)金国十分强大;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
(3)犬戎灭西周;匈奴灭西晋;女真灭北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晋的兴衰;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由于事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而得名。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24.【答案】(1)岳飞。
(2)金灭北宋。
(3)女真族;满族。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知识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靖康之变,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点评】考查岳飞和靖康之变
25.【答案】①作者赋桧青山、白铁以人的感情,就更能突出岳飞爱国精神。秦桧等人卖国的卑劣。
②气国爱民、高尚的情操和“不爱钱”,“不惜死”的一身正气。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作者赋桧青山、白铁以人的感情,就更能突出岳飞爱国精神。秦桧等人卖国的卑劣。
【点评】考查南宋英雄岳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一课宋金南北对峙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是( )
A.宋真宗,宋神宗 B.宋徽宗,宋高宗
C.宋神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钦宗
【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是宋徽宗,宋钦宗,选D
【点评】考查北宋快灭亡时,被金军掳走的皇帝
2.辽、北宋均亡于哪个政权( )
A.金 B.西夏 C.蒙古 D.元朝
【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辽、北宋均亡于金,选A
【点评】考查辽、北宋的灭亡
3.《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辽灭金 D.蒙古灭南宋
【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国耻指金灭北宋
【点评】考查北宋的灭亡
4.下列政权中曾经先灭辽、后灭北宋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西夏 D.金
【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金先灭了辽、后又灭北宋,选D
【点评】考查辽、北宋的灭亡
5.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其中“靖康耻”是指( )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南宋与金议和
C.岳飞被诬陷入狱遇害
D.金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
【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选D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契丹国建立②辽的灭亡③靖康之变④金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答案】B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找出事件发生的时间,然后排序,选B。
【点评】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
7.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材料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崇敬
【点评】考查岳飞
8.1127年,金军再次南下,攻破开封,俘获宋徽宗,北宋灭亡,史称这次事变为( )
A.陈桥兵变 B.杯酒释兵权 C.澶渊之盟 D.靖康之变
【答案】D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满江红》中的“靖康耻”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
A.金灭北宋 B.澶渊之盟 C.辽宋战争 D.元灭南宋
【答案】A
【知识点】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1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佞臣”中“忠骨”和“佞臣”分别是指( )
A.岳飞与宋高宗 B.韩世忠与秦桧
C.秦桧与宋高宗 D.岳飞与秦桧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材料中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指岳飞与秦桧
【点评】考查岳飞与秦桧
11.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繁华的商业都市,这是对南宋都城哪个城市的描述( )
A.东京 B.临安 C.西安 D.大都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繁华的商业都市,选B。
【点评】考查南宋的城市临安
12.下列关于宋金和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双方以淮水和大散关一线为界 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④双方在边境设榷场进行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B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3.下列对宋金和议叙述正确的是( )
A.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B.金对南宋称臣,并割让部分土地
C.宋每年向金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
D.金取消帝号,由宋册立为王
【答案】A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宋每年向金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4.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B.宋辽议和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和平稳定的局面,是南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前提。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5.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南宋—金—西夏 B.西夏—南宋—金
C.金—西夏—南宋 D.西夏—金—南宋
【答案】D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西夏于1227年为蒙古(元朝)所灭,金国于1234年为蒙古(元朝)所灭。1276年蒙古(元朝)攻陷宋朝首都临安,至元十六年(1279)在崖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南宋灭亡。故选D项。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16.率军取得郾城大捷的南宋抗金将领是( )
A.寇准 B.岳飞 C.秦桧 D.戚继光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率军取得郾城大捷,选B
【点评】考查对岳飞的了解
17.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南宋开始 B.1141 年宋金达成协议
C.郾城大捷 D.南宋收复建康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1141 年宋金达成协议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B。
【点评】考查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
18.1206年,我国土地上并立的政权主要有( )
A.北宋、辽、夏、金 B.南宋、辽、夏金
C.南宋、西夏、金元 D.南宋、西夏、金、蒙古
【答案】D
【知识点】契丹族与党项族;女真族的崛起;南宋的偏安;蒙古族的兴起与蒙古灭夏金
【解析】【分析】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西夏1038年建立,金是12世纪初期建立。西夏、金是在1206年后被蒙古军队灭亡。南宋是1276年建立。故1206年并立的政权是南宋、西夏、金、蒙古。
【点评】本题既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是对知识的综合归纳。
19.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指( )
A.契丹的统治者 B.辽的统治者
C.女真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答案】C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岳飞诗中的匈奴指的是女真的统治者
【点评】考查女真族
20.南宋和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
A.黄河至海为界 B.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C.划长江为界 D.以长城为界
【答案】B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和金议和,双方约定的界线是 淮水至大散关一线,选B
【点评】考查南宋和金议和时双方约定的界线。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材料三 靖康耻,犹未雪;臣于恨,何时灭?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概括这个盟约订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辽、西夏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你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如何在碰撞中融合的吗?
(3)材料三这句诗是谁写的?“靖康耻”是什么意思?
(4)上述的三段材料反映了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哪两种交往的方式?你怎样看待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答案】(1)宋真宗;契丹族;岁币;背景:宋军打退辽军,辽军请求和议;由于宋真宗害怕战事,主张和议。
(2)特点:辽和西夏都沿用汉族官制;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权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如何融合:宋辽夏战争与和议,在边境建立贸易市场,经济文化得到交流,西夏仿效宋朝制度设置行政机构,创造西夏文字。
(3)岳飞;靖康之变,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
(4)战争与和平交往。辽、宋、夏、金之间战和交融,他们之间的战争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纷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别。他们之间以和为主,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和他们友好往来,共同繁荣,战争将给双方带来灾难。(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5岳飞抗金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点评】考查金与南宋的对峙
22.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杭州”“汴州”在当时还称为什么?
(2)诗中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情况?
(3)诗中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实?
(4)诗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临安;东京。
(2)南宋。
(3)南宋从宋高宗开始,大多教皇帝和官僚满足于偏安江南一隅,纵情享乐 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抱负。
(4)讽刺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心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文学作品往往反映时代特征 (2)诗中所写是南宋的情况(3)诗中反映了南宋从宋高宗开始,大多教皇帝和宜僚满足于偏安江南一隅,纵情享乐 根本没有收复失地的抱负(4)诗歌讽刺了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心中蕴含着极大的惯怒和无穷的隐忧。
【点评】考查南宋当时的社会状况
23.阅读下列材料:
“靖康那一年冬天……金人将都城中的玉帛、子女、国宝、图籍等全部掠走……最后强取两位皇帝为人质,押解北走。东宫、亲王、六宫、戚属、宗室之家,全部被驱同行,自古以来,少数民族侵扰中原地区,没有见过比这更厉害的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2)想一想,造成这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有哪些?
(3)你能举出历史上少数民族灭亡中原政权的三个例子吗?
【答案】(1)金灭北宋。
(2)金国十分强大;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
(3)犬戎灭西周;匈奴灭西晋;女真灭北宋。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晋的兴衰;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
【解析】【分析】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 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由于事年发生于宋钦宗靖康年间而得名。
【点评】考查靖康之变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怒发冲冠》
请回答:
(1)这首词是谁写的?
(2)“靖康耻”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中的“匈奴”应指何族?是现在哪一民族的祖先?
(4)金军中流传着怎样的一句话形容“岳家军”的?
【答案】(1)岳飞。
(2)金灭北宋。
(3)女真族;满族。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知识点】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靖康之变,是指公元1126年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攻占当时北宋帝国的首都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县),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点评】考查岳飞和靖康之变
25.分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杭州岳坟对联的含义,并回答岳飞为什么受到后人的肯定?举例说明。
【答案】①作者赋桧青山、白铁以人的感情,就更能突出岳飞爱国精神。秦桧等人卖国的卑劣。
②气国爱民、高尚的情操和“不爱钱”,“不惜死”的一身正气。
【知识点】南宋的偏安
【解析】【分析】南宋初年,金军大举进攻南宋,岳飞组织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但权臣秦桧却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作者赋桧青山、白铁以人的感情,就更能突出岳飞爱国精神。秦桧等人卖国的卑劣。
【点评】考查南宋英雄岳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