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23:0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藤野先生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文中运用大量篇幅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其作用是展示自己思想变化的心路历程,衬托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同时为文章最后“弃医从文”的情节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
(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读第5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大概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一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 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表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学生自读课文24~31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在考试风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做出的结论和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期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
(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4)匿名信事件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下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侧重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第38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的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慨,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拓展延伸
1.关于对课文主旨的理解,论争颇为激烈,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以及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 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明确:(示例)人要有爱国情怀,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选择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作为一名中学生,首先应树立爱国主义理想,其次要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努力学习。
四、达标检测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案:“无非”是“只,不外乎”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失望、不满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留学生丑态的描写。
2.请写出你最喜欢的鲁迅的一句诗,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答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出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服务。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也无怪他们疑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2)“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日本所谓的“爱国青年”。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4.选文第3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觉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D )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5.选文第3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却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答案:“那时”指看电影以后,“那地”指在仙台,“意见却变化了”指决定弃医从文。
6.用一句话准确概括选文内容的一项是( C )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电影演的是日本人枪毙中国人。
五、课堂小结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其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沐浴在关爱中,让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六、布置作业
将课后练笔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