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8 23:1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
 (1)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  )  
 发。
 (2)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   )的各国议会联盟。
 (3)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   )收入。
zhǔ
bān
cái
é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们,他们选择简单、宁静的生活,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 ,   
 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 。他 
 们不愿在众人面前 ,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
 纯粹。
 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境判断选用。做此题可使用排除法,“奢华”形容生活富足表现出的状态,“繁华”形容(城镇、街市)繁荣热闹,根据句意,第一个空应填“奢华”,排除B、C两项;“喧闹”指喧哗热闹,“喧嚣”指声音杂乱,不清静,根据句意,第二个空应填“喧嚣”,排除A项,故答案为D。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1年诺贝尔奖是由诺贝尔基金会主办的综合类奖项,共设置6类奖项。
 B.我们必须扩大和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
 C.疫情期间,记者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D.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作家。
A
解析:
  B.搭配不当,将“扩大和”删去;C.有歧义,改为“张老师的许多事迹”;D.用词重复,删去“第一个”或“首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C
解析:新闻标题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故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主要成就以及颁奖者的信息等才是主体部分介绍的重点。“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是相关新闻背景。
A.“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是新闻的电头,它表明材料真实,报道迅速及时。
B.“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一标题概括了新闻的主要事件。
C.这则消息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诺贝尔奖的由来,所以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才是主体部分介绍的重点。
D.本文语言客观、准确、简练、平实,如在介绍伦琴和范托夫的科学成就时,都用“发现”一词,突出了两位科学家的贡献。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 
  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
  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即使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
  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通常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解析:新闻报道的对象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已发生的事件。
6.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人
   车鸣呜咽,人声悲泣!长沙市民用最真诚的方式送别袁隆平院士。22日下午5时,从湘雅医 
 院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路经芙蓉路、晚报大道……“袁爷爷,一路走好!”十里相送,沿
 途前来送别的市民齐声高喊。
   袁老是一个追梦人,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水稻比高粱还高,籽粒比花生还大,他就坐在
 稻穗下乘凉。几十年,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酷暑严寒,都执着地在大地间,播种着、耕耘着,
 属于他的,更是属于人类的梦想——没有饥饿、没有苦难。历经半个世纪水稻研究,袁隆平将梦
 的种子撒向了更远的地方。
   1978年,袁隆平与学生李必湖在水稻田里做观察记录,长沙晚报记者谢金庭记录下了师徒共
 同研究杂交水稻珍贵的瞬间。
   2020年11月,他的团队再创纪录——属于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晚稻品种表现不俗,使杂交水稻 
 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
   袁老,是一个把爱写在大地上的人,是一个纯粹而丰富的人,一个奋发而快乐的人,一个伟
 大而平凡的人。几十年来,长沙晚报记者一直跟随着袁老前行的步伐,从发现杂交水稻到育种,
 从实验到亩产的节节攀升,记录、见证着袁老追梦的足迹。
   袁隆平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是稻田的忠实守望者,更是时代的追梦人!
解析:
  本篇新闻主要人物是:袁隆平。事件:袁隆平逝世,回忆袁隆平的过往(扎根于我国的粮食事业)、对国家的贡献,饱含对袁隆平爷爷的思念。据此内容拟写标题即可。如“稻田的忠实守望者,时代的追梦人”等。
点拨:
  给新闻拟写标题:第一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关键句、特征句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第二步,规范化表达。标题的句式一般采用主谓句,必备要素包括:人物(或事件的主体)、事件(往往不需要时间);第三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
答案示例:
  把爱洒在大地上,稻田里的追梦人
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15字以内,含标点)
   新冠大流行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为防控新冠疫情,人类迫切需要疫苗。来自中国的科研 
 团队研发了名为 BBIBP-CorV的新冠灭活疫苗,已在动物实验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该疫苗高
 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和恒河猴)体内均能诱导高
 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2μg/剂便能提供针对新冠病毒的高效保护。同时,该候选疫苗是国内
 开发的第二个重要灭活疫苗,增加了国内的候选疫苗选择。
解析:
  结合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一般格式为:人物(单位、组织)+事件。本题应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
  中国再添新冠灭活疫苗。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名女科学家分享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
  ①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记者和苗 付一鸣) 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将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
  ②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戈兰·汉松当天在皇家科学院公布了获奖者名单及主要成就。汉松说,今年的获奖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写生命密码的工具”。
  ③据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介绍,两位获奖者发现了基因技术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即“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基于这项技术,研究人员能以极高精度改变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有望更改某些生物的生命周期。这一技术对生命科学研究产生了突破性影响,有助于研发新的癌症疗法,并可能使治愈遗传性疾病成为现实。
  ④评选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沙尔庞捷在研究一种对人类危害巨大的细菌——化脓性链球菌时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分子tracrRNA。这种分子是细菌古老免疫系统CRISPR/Cas的一部分,它可通过切割病毒的DNA解除病毒的危害。沙尔庞捷在2011年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同年她与资深生物化学家道德纳展开合作,在试管中共同重建了具有上述切割功能的细菌“基因剪刀”,并简化了“剪刀”的分子组成以便使用。
  ⑤公报指出,在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中,沙尔庞捷和道德纳对“基因剪刀”进行了改造。在天然形式下,该“剪刀”能够识别病毒的DNA。但这两位获奖者发现能对这种“剪刀”施加控制,这样一来就能在任何预先设定的位置切割任何DNA分子。一旦DNA被切割,那么重写生命的密码就变得简单了。
  ⑥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松说:“这个基因编辑工具拥有巨大能量,它不仅在基础科学领域引发了变革,还产生了很多创新性成果,并将带来具有独创性的新治疗方法。”
  ⑦沙尔庞捷在发布会的电话连线中说,她得知获奖时感到很惊喜,“作为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我希望能对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年轻女性传递信息,女性能在科学界有所作为并获诺奖”。她还强调,“基因剪刀”技术有可能在将来开发出击败细菌的疗法。
  ⑧沙尔庞捷1968年出生于法国,现任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室主任;道德纳1964年生于美国,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⑨两名科学家将平分1 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2万美元)奖金。
8.请找出这则新闻的电头,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9.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两名女科学家分享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两名女科 
 学家是谁?她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10.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8.请找出这则新闻的电头,并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解析:
  电头是电讯稿件发出单位、时间和地点的说明。电头多放在新闻稿件的开头,用括号或比较显著的字体区别于正文,有时也放在稿件的末尾。电头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社××地×月×日电”;另一种是“据××社××地×月×日电”,表明报社编辑部对电讯稿件进行了某些删节,以适应自己的特点和版面安排。此外,电讯稿件如果是发向本地报纸的又改称“讯”。
答案示例:
电头: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0月7日电。作用:交代了电讯稿件的发出单位、地点和时间。
9.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两名女科学家分享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两名女科学家是谁?
 她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解析:
  第一问,可从第①段中找到答案。第二问,可结合第②—⑤段筛选概括。
答案示例:
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主要成就:在试管中重建了具有切割功能的细菌“基因剪刀”,并简化了“剪刀”的分子组成以便使用。
10.最后一段中加点的“约”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解析:
  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除,然后阐述“约”字的意思和其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不能删除。“约”是“大概”的意思,表明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折合成美元后,大约为112万。若删除“约”字,则与事实不符。
11.(21-22 ·威海质检)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功勋》是一部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李延年、于敏、张富清、黄旭华、申纪 
 兰、孙家栋、屠呦呦、袁隆平等八位新中国功勋人物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的电视剧。
 它一经播出便席卷整个网络,是今年国产剧中的翘楚。为此,你所在的班级将举行以
 “我眼中的功勋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了解这些功勋人物,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展开专题研究,请围绕功勋人物,设
 计三个不同的研究专题。
 (2)为了进一步宣传这些功勋人物,市青少年宫举办了功勋人物事迹展,你邀请本组
 的好朋友小明周末去看展览,他觉得周末作业多,看展览既耽误学习,又浪费时间。
 你该如何劝说他去看展览?(100~120字)
(1)为了了解这些功勋人物,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展开专题研究,请围绕功勋人物,设计三个不同的研究专题。
答案示例:
①功勋人物的生平事迹;②功勋人物的精神品质;③功勋人物的贡献。
解析:
  首先围绕“我眼中的功勋人物”主题,至少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言简意赅,表达得体即可。既然是功勋人物,首先应想到贡献大,应设计了解人物主要贡献;其次,可探究他们的生平事迹;其三,可探究他们身上的品质或精神。
(2)为了进一步宣传这些功勋人物,市青少年宫举办了功勋人物事迹展,你邀请本组的好朋友小明周末去看展览,他觉得周末作业多,看展览既耽误学习,又浪费时间。你该如何劝说他去看展览?(100~120字)
答案示例:
  小明,生活处处是学习,看展览也属于学习的一种。通过看展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功勋人物的生平事迹、贡献和精神品质等,这不仅不是浪费时间,还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精神素养。我们提前把时间安排好,作业合理安排完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