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消息二则(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9 08: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消息二则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消息中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战役。这则消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板书标题、作者。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订(qiān)    歼灭(jiān)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当,抵挡。
(2)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3)业已:已经。
(4)歼灭:消灭(敌人)。
3.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4.跳读课文,口头复述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事)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如何)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合作探究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2.关于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较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四、拓展延伸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自主阅读课文,揣摩语言,并做好批注。
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交流点拨示例:
1.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明确:“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明确:“百万”“冲破”“横渡”以数量的庞大和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场景,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明确:“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英勇善战。
4.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连用六个动词,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五、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dū(督)战 荻港(dí) 摧枯拉朽(xiǔ)
要塞(sài) 歼灭(jiān) 锐不可当(dāng)
qiān(签)订 xiè(泄)气
2.2019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
(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
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
战斗英雄: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全体人员不怕牺牲,乘着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渡过了长江。(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
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一定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
战斗英雄: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2)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六、课堂小结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阅读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激发人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所以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养成阅读新闻、关心时事的习惯。
七、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主题丛书。
2.回顾新闻的相关文体知识,就近期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尝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稿。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