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11 与朱元思书
第三单元
piǎo( )碧 轩邈( ) 戾( )天
泠( )泠 经lún( )世务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lì
miǎo
缥
纶
líng
解析:
B项中的两个“见”都是“看见”的意思。
A项第一个“绝”意思为“绝妙”,第二个“绝”意思为“停止,消失”;
C项第一个“百”是数词,“十个十”,第二个“百”意思为“概数,极言其多”;
D项第一个“甚”意思为“超过”,第二个“甚”意思为“很,非常”。
B
A.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
C.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D.急湍甚箭 意暇甚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的“东西”是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B项的“奔”是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D项的“净”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而C项的“许”表示约数,不是词类活用。
C
A.任意东西
B.猛浪若奔
C.一百许里
D.风烟俱净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幽美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向往自
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美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山丽水和诱人
景色。
C.第2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写出了富
春江江水的特色。
D.第3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了山中
热闹的景象。
解析:
文章第3段描写了群山的动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以动衬静,衬托山林的寂静,不是“以静写动,表现了山中热闹的景象”。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1)文中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 。”
(2)文中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5.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20-21·石家庄晋州期中)阅读 《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 俱: 。
(2)互相轩邈 轩: 。
(3)负势竞上 负: 。
(4)望峰息心 息心: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8.文中“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这一奇景,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9.“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风烟俱净 俱: 。
(2)互相轩邈 轩: 。
(3)负势竞上 负: 。
(4)望峰息心 息心: 。
全、都
高,句中指争着往高处伸展
凭借
平息名利之心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案示例: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答案示例: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也不断地长啸。
8.文中“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这一奇景,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与前文哪句
话相照应?
答案示例:
突出树多的特点。与前文的“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相照应。
9.“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
答案示例: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10.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挑选一条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选哪一条?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
我选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不仅因为他的《与朱元思书》在众多赞美富春江的诗文中最为人所熟知,而且这两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富春江美景的特色,从宣传语的角度看,这两句只有八个字,且读来铿锵有力。
解析:说理由时要从所选语句能否体现富春江的美,是否符合宣传语的要求这两方面进行解释。
【甲】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施从事书
吴 均
故鄣①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②天,孤峰入汉③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⑤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⑥颐物⑦ ,悟衷⑧散赏⑨ 。
.
①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干:连接。③汉:指银河。④企水:口渴思饮。⑤萝:一种蔓生植物。⑥荡累:清除忧虑。 ⑦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⑧悟衷:开阔心胸。⑨散赏:自由欣赏。
(21-22·石家庄第十三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泉水激石 激: 。
(2)经纶世务者 经纶: 。
(3)春萝被径 被: 。
(4)鸡鸣不已 已: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其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乙】文中的“绝壁干天,孤峰入汉”写出了山峰高峻险拔的特点。
D.【乙】文中作者描绘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寄寓了自己高雅的志趣。
14.试从感官角度和抒发感情的角度,简析两文有什么共同点。
【乙】故鄣县往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连接云霄,孤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千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百臂相接(,探头水面)。秋露变为霜,春草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有所感悟。
参考译文:
【乙】故鄣①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②天,孤峰入汉③ ;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萝⑤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⑥颐物⑦,悟衷⑧散赏⑨ 。
.
①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②干:连接。③汉:指银河。④企水:口渴思饮。⑤萝:一种蔓生植物。⑥荡累:清除忧虑。 ⑦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⑧悟衷:开阔心胸。⑨散赏:自由欣赏。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泉水激石 激: 。
(2)经纶世务者 经纶: 。
(3)春萝被径 被: 。
(4)鸡鸣不已 已: 。
冲击,撞击
筹划、治理
覆盖
停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答案示例: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峡谷也会流连忘返。
答案示例:绝壁连接云霄,孤峰直插银河。
解析:
(1)鸢飞戾天,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反,同“返”,返回。
(2)注意结合注释②和③。
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绘了富春江的山水之美,其中“奇山异水”四字总括全文。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直接描写了江水的清澈。
C.【乙】文中的“绝壁干天,孤峰入汉”写出了山峰高峻险拔的特点。
D.【乙】文中作者描绘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寄寓了自己高雅的志趣。
解析:“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间接描写江水的清澈。
B
14.试从感官角度和抒发感情的角度,简析两文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示例:
①两文都主要从视觉角度写景。②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感情。
解析:
题目限定了分析角度——感官角度和抒发感情的角度。两文都是写景的小品文,写景时都是通过视觉所见,介绍所见到的美景。两文所抒发的感情,可分别结合【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和【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来总结体会。
15.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是把山水整合得灵秀扑面,
令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引人入胜的魅力。于是带着好奇与牵挂,李阳参加了
“春游富春江”的旅行活动。
(2)行至一处,李阳看到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 。
(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将如何向李阳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1)如果你是旅行社的导游,将如何向李阳介绍富春江呢?请结合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写一段导游词。
答案示例:
李阳,你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心生兴奋。那“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江水,欢快流淌,游动的小鱼嬉戏其间,似与游者相乐。面对如此人间仙境,你是否已经陶醉其中,“窥谷忘反”了呢?
解析:
根据课文《与朱元思书》中的相关描写介绍富春江的美丽景致即可。
(2)行至一处,李阳看到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请你为其配上一个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 。
百舸争流,异水传来鼓角鸣
解析:
上联结构形式为“名+动,名+动+名”,下联也应采用这种形式。上联写山,根据材料中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和《与朱元思书》一课,可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