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数学5.2菱形说课课件(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 数学5.2菱形说课课件(说课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01 23:2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五章
5.2 菱形(1)
1
2
3
4
5
内容及其解析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问题诊断
目标及其解析
说课目录




内容及其解析
1
菱 形
标题
概念
判定
性质
应用
矩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类比
角特殊化
边角特殊化
边特殊化
类比
角特殊化
教学地位
菱形
内容及其解析
1
类比
一般到特殊
归纳
矩形
研究思路和方法
数学思想
操作观察
类比
操作观察
推理论证
平行四边形
数学抽象
几何直观
逻辑推理
……
数学素养
概念
性质
应用
特殊到一般
运动变化
菱形的性质探究及应用
教学重点
目标及其解析
2
2.经历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体会几何研究的一般思路
3.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1.经历菱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理解菱形的概念.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3
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以及应用
策略一
一.剪纸得到菱形, 直观感受菱形美
策略二
二.类比矩形性质,明确菱形性质研究方向
策略三
三.经历观察猜想后,用几何方法严谨证明
策略四
四.用课后练习、例1来掌握菱形性质,再通过思维拓展,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3
菱形性质的探究过程,以及如何灵活应用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动手摆拼
挑战自我
环节六
小结升华
明晰方法
环节七
类比矩形
探究性质
环节三
动手合作
形成概念
环节一
尝试成功
初用性质
环节四
例题讲解
巩固性质
环节五
找寻菱形
欣赏美图
环节二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再加以简单的说理证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经历菱形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建立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归纳以及运动变化思想。
动手合作
形成概念
环节一
设计意图:概念形成之后,及时进行概念辨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菱形的概念。
动手合作
形成概念
环节一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动手剪菱形,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对所学知识更有兴趣。
找寻菱形
欣赏美图
环节二
设计意图:1.通过回顾矩形性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而明确菱形性质的探究方法和内容。
2.直接观察菱形整体形象,感受菱形特殊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为猜想菱形相关性质做准备。
3.类比矩形性质,从一般到特殊,观察猜想菱形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思想。
类比矩形
探究性质
环节三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体验观察猜想、严谨证明的几何研究思路。方法的多样化,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引起更大的好奇心。
类比矩形
探究性质
环节三
尝试成功
初用性质
环节四
设计意图:利用课内练习1、2,采用独立思考,学生板演,教师断后的形式来处理,规范书写过程,初步尝试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分离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得到四个等腰三角形,初步形成菱形中的基本图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例题讲解
巩固性质
环节五
设计意图:采用教师编题,学生模仿编题的形式,从第一题的对角线具体化,到第二题对角线一般化,归纳出菱形面积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化条件,赋予对角线和的关系,以及边长,利用七年级下册整式变形,求得面积。有了老师出题的经验,学生可以模仿教师把变式2条件一般化,求面积,以此编题,由始至终贯穿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思想。当然也期待出现其它形式多样的题目,用开放性问题解放学生思维,兼顾所有学生。
动手摆拼
挑战自我
环节六
A
D
C
B
O
1、已知对角线AC=12,BD=16,求菱形ABCD的面积。
变式1:已知对角线AC=a,BD=b,求菱形ABCD的面积。
变式2:已知对角线AC+BD=16,AB=5,求菱形ABCD的面积。
你能改变变式2的条件,自己编一个问题吗?
动手摆拼
挑战自我
环节六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感受周围同学的思维,期待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从一般化的等腰三角形摆拼,再到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拼,从而拼出更特殊的图形正方形,为下一节课做铺垫,形成课堂的延续性。
学生编题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进行课堂小结,第一个问题指向“学了什么”,第二个问题明确“怎么学的”,第三个问题关注“有什么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清思路,达到复习前一节课学的内容,巩固本节课学的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埋下伏笔。
小结升华
明晰方法
环节七
学了什么
怎么学的
有什么用
教学反思
5
从教学设计看:在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原有认知基础上,改变条件,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设计的动手实践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菱形性质的探索活动都是可行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
从难点突破看:针对性采用书本习题,逐条应用练习,再到自己编题,难度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有成功感也有了挑战意识。
3
课堂存在的问题:由于本节课安排内容较多,执教班级学生水平一般,前面环节花的时间较多,在编题环节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所以编出的题类型也较少。
4
从学习过程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菱形概念形成以及性质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动手操作、观察猜想、严谨证明的研究几何的一般思路。
2
谢 谢!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