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生物 编写人:赵洪伟审稿人:贾俊忠
第二章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进一步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能力目标: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基础薄弱,要提前预习。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讲授法、对话法、演示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阅读问题探讨】玩过山车的图片
【讲述】过山车大家玩过吗。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不少人感到心怦怦直跳,有些人还会狂呼乱叫。如果此时检测血液,发现能使心跳和呼吸加快的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升高。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山车现象”。
问题探讨: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做出的反应,那些与神经调节有关?那些与激素调节有关?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什么是体液调节呢?看到体液调节大家马上能联想到什么?
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可以说激素调节就属于体液调节。但是,体液调节就完全等同于激素调节吗?
提示:兔子在CO2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呼吸会加快加强,这说明CO2有什么功能呢?
CO2在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运输的呢?
所以,CO2的调节应该属于哪种调节方式?
除了CO2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非激素类调节因子也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请同学总结什么是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探究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要更好解释“过山车现象”,我们先要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二者各自不同的特点来做个比较。先简单复习一下前两节的相关内容。学生思考: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其结构基础是什么?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是以什么方式传递的?它们的速度怎样?
激素的分泌有着什么样的调节机制?激素从产生到起作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不同点。填下表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精讲〗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当然它的作用途径就是反射弧了。体液调节中的激素或其他调节因子都必须靠体液来运输,它的作用途径自然是体液的运输。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神经冲动,产生原因是形成了局部电流,所以这种运输速度非常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虽然有突触延搁的现象存在,但相对来说延搁的时间还是非常短的。而体液体调节需要经过物质的分泌、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等过程,时间经过得就长了。
神经调节中,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某一刺激引起的反射作用范围就是这条反射弧的效应器,比较准确而局限。体液调节中的激素和其他调节因子广泛弥散在体液中,很多调节因子(如甲状腺激素、CO2)的靶细胞是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细胞。即使它有特定的靶器官,它的功能也常常会影响到全身。如胰岛素分泌的不正常会使流遍全身的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过高,产生糖尿病。
神经调节中因为神经冲动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电流回路,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在兴奋后马上回到静息状态,而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很快会受突触间隙中的其他物质的影响而失去功能。所以每次反射产生的时间很快,完成后又马上回到原来状态。而体液调节中激素或是其他调节因子被分泌到体液中后,它能存在较长的时间。
我们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但两者又是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
探究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这里我们用两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一问题。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学生思考讨论:
1.不论是在炎热的环境中,还是在寒冷的环境中,人的体温总是保持恒定的,这种恒定有什么意义?
2.一个物体温度的高低取决于什么?人的体温高低又取决于什么?
3.人体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讲述】体温的恒定对人体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人体安静时以肝脏放能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为主。热量的三处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吸、排尿和排便等。
出示图:体液调节图解
4.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散热的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呢?5.在上一节课上我们曾经接触过一种激素,它能在寒冷刺激下调节机体产热增加,是什么激素?
6.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受什么调节和控制的呢?如何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7.在这个实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怎样的?
8.人体的体温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恒定吗?哪些情况下可能导致体温失恒?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9.请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10.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得水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无机盐,同时又要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的水和无机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水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排尿。关于尿液的形成,我们在初中时已经学过,这里大家来重温这个知识。尿液形成过程中直接影响尿量多少和回到内环境中水盐的量的是在哪里进行的什么过程?
11.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功能,我们在前面的题目中接触过了,还记得它的作用吗?
【转折】很好。水盐调节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激素和神经的协调作用。下面仅以抗利尿激素及相关神经调节为例,来探讨水盐平衡的维持。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示图:水盐平衡调节图解
【说明及问题】1.大家根据水盐平衡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节图解,展开分析讨论,然后分别请两位同学来说明当饮水不足和饮水过多的情况下,人体是怎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2.在这个实例中,下丘脑及参与了神经调节,又作为内分泌腺参与了体液调节。请同学比较分析实例一和实例二,进一步阐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提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3.反过来,体液调节对神经系统就没有作用了吗 请举例说明。
【讲述】是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小结】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最后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文章——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和激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调节,共同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还有免疫系统。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免疫调节。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处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