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优化开发区域—我国三大经济圈示意
功能区:可视为一个空间系统,各部分相互依存。它一般是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同利益的外围地区所组成。
(1)优化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这些区域的功能定位为全国性经济发展龙头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要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
优化开发区域——我国三大经济圈示意
了解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差异
我国“两横三纵”为主体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2)重点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这些区域的功能定位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地区,应重点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承接其他区域的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
国家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
(3)限制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这些区域的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功能定位为全国或区域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发展时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
(4)禁止开发区:功能定位为全国主要的生态功能区,应立足于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了解我国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及差异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条件各不相同,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区域发展含义:
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
区域发展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
成长阶段
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
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不同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区域发展状态
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区域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必备知识:产业结构
(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1)人口结构:变化明显;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
城市空间:分布由东部聚拢,形成城市群。级别明显提升。
(2)议一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创新等。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
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低
交通运输:少而稀疏
城镇化特点:水平较低,缺乏大城市
人地关系:
区域发展状态:的均衡状态
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低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工业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
低
少而稀疏
水平较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
影响微弱
低水平均衡状态
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由点到面发展
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资源不断消耗
城市化
工业化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物质、能量输出大幅度增加
人地关系呈现不协调
(二)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
(1)在美国地图(p23,24)上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农业发达。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经济效益
--------------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
科学技术
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区域协作条件(集聚)、资金、原有工业基础等
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
产业集聚:
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
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
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于复杂化,出现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有关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空间结构的变化:①工业区域不断扩大,涌现新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②交通建设加快,③对外联系加强。
原因——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和推进。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有关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空间结构
核心(城市发展)
交通、信息网络
外围空间(区域内部差异、对外开放性)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出现的问题:区域内资源逐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人地关系不协调。
对生活生产产生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受一定破坏,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区域内资源短缺,需从外地输入大量资源,导致当地交通运输压力加重。
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有关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二)以工业化为主的成长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区域发展状态: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占比最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逐步提高
建设显著加快
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
不协调,环境问题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转型
原 因
措 施
优势丧失:资源、土地、劳动力
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失业率高、高污染、人口减少(经济,社会问题)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阅读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思考以下问题:
1.东三省为何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应措施?
东三省为何能成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有利条件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
海陆交通便利
工业基础雄厚
农业发展潜力大。
2.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
①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
②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
③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3.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应措施?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面临问题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振兴措施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我国近年来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深圳通过多次转型,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低端,走向数字革命时代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数字革命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如今,深圳实现了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华丽转身。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也是我国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
“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
深圳的转型提升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四)以创新驱动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区域产业结构:
对外开放程度:
交通运输:
城镇化特点:
人地关系:
区域发展状况:
水平高,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高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大幅度增强
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
协调、可持续
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四、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此阶段区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1)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增长动力的转换;
(2)强调以创新为引领,主要是产业创新、城市创新、科技创新和开放创新。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
(3)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02
阅读教材第65-67页,思考以下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哪些?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哪些地区?
2.反映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
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民收入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区域类型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低收入地区
蓝、绿、紫、红分别代表
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国家/地区
根据世界银行之前公布的标准,只要人均国民收入(GNI)大于12056美元的国家列为——高收入国家(经济体)(high-income economies),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全球当时有81个国家和地区属于高收入经济体。
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按联合国之前公布人类发展指数(综合收入、生产率、教育水平等综合计算),该指数只要大于0.8,就属于发达经济体。按照这一标准,全球有58个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目前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奥地利、瑞士、挪威、冰岛、丹麦、瑞典、芬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马耳他、塞浦路斯
美洲:美国、加拿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日本,新加坡,韩国、以色列
而比如阿联酋、沙特等中东国家,尽管人均GDP也非常高,但他们还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中东国家还有其他工业等关键性的指标,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及实力
自主探究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棕壤、褐土
自主探究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自主探究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自主探究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联系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综合型工业基地为主
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
产业结构合理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积极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发展快
产业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比重大
秦 岭
淮 河
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一月份0℃等温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与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
小结:秦岭-淮河
02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01
区域发展阶段
03
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区域自然环境
(必修第一册、选必一)
区域人文环境
必修第二册
要素禀赋和演化过程
区域存在差异性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适宜本区域的发展战略、对策
(一)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促进区域发展
阅读思考
思考:瑞士如何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的发展,最终构建了高品质的产业体系。
发挥历史文化、钟表制造的优势,发展钟表文化产业;
发挥湖光山色、旅游景观多样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发挥中立国优势,发展国际会展、国际组织总部产业;
发挥农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发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产业。
乳畜带:
【分布】东北部,五大湖沿岸地区;
【成因】
①气候湿冷,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靠近美国传统老工业基地,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
小麦带:【分布】中部平原(冬小麦)和北部平原(春小麦);
玉米带:【分布】中部平原;
棉花带:
【分布】东南部,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地区
【中国新疆】新疆的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虫害轻。
【美国】气候:美国棉花带气候以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优势是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强;
地形:棉花带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大平原地形区;
水源:密西西比河为棉花带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土壤:所在地区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自主探究: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成因】
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较少,光照强,夏季热量充足,
北美大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西部 高大山脉,呈南北向分布,太平洋湿润水汽受阻,迎风一侧湿润,山间盆地干燥。
东部 山脉低缓,夏季大西洋湿润气流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冬季由高气压吹来的干冷风影响东海岸。
北部 北冰洋的极地寒流,可迅速南下至墨西哥湾,使冬季气温低,并形成暴风雪。
南部 夏季墨西哥湾湿润气流可北上,使中部和东部普遍高温。
(3)议一议,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形成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①便于把一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作物集中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挖掘增产潜力;
②便于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和技术装备,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③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生产,保证国家对某些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