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济源四中:水艳粉
一、课程目标:
本节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洋流的概念、类型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兴趣,增强其客观、理性地思考问题的理念,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洋流模式图的成因分析,描绘世界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2、情境导学法3、读图、绘图分析法4、对比归纳法5、师生互动学习法6、小组合作探究法7、案例分析法8、自主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1、『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承』――讲授新课、形成概念
3、『转』――读图绘图、概括规律
A、忆图分析、归纳模式B、动手绘图、提高能力C、读图探究、概括规律
4、『合』――思考小结、问题探究
具体过程如下:
『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创设一个情境:1、“泰坦尼克号”在首航式上遭遇冰山,发生了被人们称为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的海难。
这个小故事选用学生熟悉的电影,其中提出的问题必定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承』――讲授新课、形成概念
一、洋流概念:
让学生们快速阅读教材,思考洋流的特点,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关键词,先让学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学生总结完关键字后,教师再展示出关键字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并强调洋流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学习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
教师需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而后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巩固加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断。
『转』――读图绘图、概括规律
三、 “洋流的影响因素”:
学生根据学过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再结合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媒体教学,组织学生探究洋流的成因。学生可以从中得出洋流成因是由多种因素――盛行风、大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等的作用综合形成的,教师可以强调不同种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不同的。
四、对“洋流分布规律”:
A、忆图分析、归纳模式
将学生观察下面四道问题对应的海域,看洋流方向如何?
第一题:南、北太平洋中低纬度以回归线为中心海区?
第二题:南、北大西洋中低纬度以回归线为中心海区?
第三题: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以北纬600为中心海区?
第四题:北大西洋中高纬度以北纬600为中心海区?
B、动手绘图、提高能力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绘制“洋流模式图”。
C、读图探究、概括规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本部分内容。
设计三道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符合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思想,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推理能力。。)
五、 “南半球洋流模式、北印度洋的洋流”:
本部分与“全球洋流模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规律是不一样的,通过“读图探究”让学生自己来“概括规律”,并让学生明白,“知识要活学活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合』――思考小结、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1、通过练习巩固学习的知识,解决课前留下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前后呼应,达到“龙头凤尾”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2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