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水》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水》
单元主题 一天,小水滴在看电视剧《西游记》,当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七十二变时十分羡慕,这时它想到自己只能是一个水滴,十分沮丧。小水滴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白云爷爷看到后,鼓励它像孙悟空一样去学习本领,于是小水滴开始了自己的拜师学艺之路……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3-4年级)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木屑等。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说出冰、水、水蒸气在状态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道三种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或结冰的现象,了解一般状况下,水沸腾和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的重要因素。 2.1物质的三态变化: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2.2物质的溶解与溶液: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学业要求:(3-4年级) 能说出水的三种状态。 能比较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点。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对常见物体的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意识到各种材料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认识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能说明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大胆的推测;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念,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水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并且已经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于水,哪些物质不能溶于水,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和实践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水”这一主题,共设置了8课时,有《水到哪里去了》、《水沸腾了》、《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加快溶解》、《混合与分离》、《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水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并且已经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于水,哪些物质不能溶于水,但是这些认知大多在表层。例如:知道水有液态和固态两种,但是两者之间的转化条件不清楚。虽然知道哪些物质溶于水,但是对于设计实验去探究论证的能力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系统总结。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思维: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3.探究实践: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态度责任: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溶解和分离混合物的综合应用、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状态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实验课水到哪里去了学习水蒸气的特点感受水蒸发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影响水蒸发的条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明白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1实验课水沸腾了感受沸腾现象,学习水沸腾的条件水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掌握水沸腾的现象及条件(温度)。1实验课水结冰了感受水结冰现象,学习水结冰的条件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掌握结冰的现象及条件 (温度)。1实验课冰融化了感受冰融化现象,学习冰融化的条件温度升到0摄氏度时,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掌握冰融化的现象及条件(温度)。1实验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明白谁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不同哪些物质溶解,溶解质量不同。明白谁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1实验课加快溶解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加快溶解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1实验课混合与分离掌握盐和沙分离的方法盐和沙分离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盐和沙分离的方法。1观察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白物质变化的实质物质变化的实质。通过跟水的对比,明白物质变化的实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1.1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内容总览
单元主题
01
单元结构化活动
02
教学目标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目录
作业布置
07
板书设计
08
小水滴的成长之路
我什么时候能像齐天大圣一样千变万化呢?
单元主题
一天,小水滴在看电视剧《西游记》,当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七十二变时十分羡慕,这时它想到自己只能是一个水滴,十分沮丧。小水滴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白云爷爷看到后,鼓励它像孙悟空一样去学习本领,于是小水滴开始了自己的拜师学艺之路……
单元主题
于是小水滴踏上求艺之路……
小水滴的成长之路
孩子,其实你也很棒,你要像齐天大圣一样去虚心学艺,才能有一身本领!
单元结构化活动
小水滴的成长之路
小水滴
拜师学艺
学习三种
形态变化
三态变化形态及条件
大展
身手
溶解
溶解速度
分离混合物
升华本领:其他物质变化的相同、不同
学习隐身术
第一天,小水滴遇见了阳光姐姐和微风哥哥!小水滴向它们请教!
它们决定传授他隐身术!
它们要小水滴附在湿布和手上……
新知讲解
教学目标
《水到哪里去了》
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5.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探索1
小水滴藏到湿布、人的手中……,一会儿就消失了,它藏到哪里去了呢?
用湿布檫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
湿的手变干了
跑到空气里去了
新知讲解
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新知讲解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
水蒸汽
(液体)
(气体)
蒸发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水蒸气的特点
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新知讲解
活动体验
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这些动作?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新知讲解
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呢?
活动 体验 探究
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对一只手吹气
甩动一只手
……
手背先干
吹气的手先干
甩动的手先干
手背液体温度高
液体上空气流动快
液体表面小
结果大揭秘
新知讲解
液 体
表 面
上 方
空 气
的 流
动 速
度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拓展提高
评价任务
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研究思路,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评价量表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满分5星)
说出自己体验 分享一条加一颗星
实验设计思路 每少一步去掉一颗星
注意事项 每对一项加一颗星
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吗?
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探索2
新知讲解
晾干衣服
吹干湿发
新知讲解
探索2
烘干湿手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探索3:模拟实验
新知讲解
实验(1)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新知讲解
知识拓展:1.杯子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是为了缩短蒸发时间。
2.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防止水蒸气外套,更好地做对照实验。
实验结果大揭秘
新知讲解
评价任务
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小组实验评价量表 步骤 操作要求 评分标准 评价星等(涂黑)
1 提出实验猜想 提出实验所研究的问题,并可以简要讲述1星
2 检查实验器材 检测并说出器材名称1星 3 实验过程:将杯子放置在同一位置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并标出水的高度1星;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1星;3.把杯子放到通风、向阳的位置1星;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1星 4 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1.说出没有塑料膜的杯子中水的高度明显低于初始标记高度,有塑料膜的杯子中水的高度变化不太明显,但塑料膜上有水珠2星 2.总结出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1星 新知讲解
1.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现象?
2.塑料薄膜上的是什么?
两个杯子中水的高度全部低于标出的高度,没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比有塑料薄膜杯子中的水少
塑料薄膜上的是水珠。
实验(2)
③观察盒中变化
①将透明的塑料盒或透明杯倒扣在地面上(也可改成潮湿的泥土)
②放置一段时间
新知讲解
实验(2)
新知讲解
将空置的量杯倒扣在略微潮湿的泥土上。
倒扣在泥土上的量杯里出现了很多小水珠。
研讨2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小水滴
地面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新知讲解
研讨3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新知讲解
水
水蒸气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水蒸发现象的应用
熨烫衣服
农民伯伯晒粮食
新知讲解
地板烘干机可以加速干燥地面
评价任务
3.根据实验结论,能够总结水蒸气的特征,并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评价量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标准 评价星等(满5星)
1 能够说出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不同点 每条一分
2 能够举例说明蒸发的应用 每条一分
大家来填空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 ),但有一定的( )。
2、水蒸气与水相同点是( )、( )、( )。
3、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 )。
4、湿衣服晾干后,水跑到( )里去了。
形状
体积
无色
无味
透明
蒸发
空气
课堂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每个小组试一试用简报或者手抄报的形式画下来吧!
我们知道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发后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同时又知道水蒸气和水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但水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在活动体验中,研讨水蒸发特点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了我们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的科学态度。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小水滴的“隐身术”到底是什么?
隐身术
蒸发
成果集成
1.总结小水滴“隐身术”的实质。
2.影响“隐身术”的因素,用简笔画表现出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水
水蒸气
蒸发
液态
看得见
摸得着
有固定体积
较重
无色
无味
透明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气态
看不见
摸不着
没有固定体积
较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水到哪里去了”的探究实验,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认识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水的蒸发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对水的蒸发现象提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验中,形成细致、客观的观察态度,培养对水深入研讨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蒸发概念。
难点: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 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研究思路,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评价量表1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说出自己体验 分享一条加一颗星 ( )
实验设计思路 每少一步去掉一颗星
注意事项 每对一项加一颗星
2.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评价量表2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提出实验猜想 提出实验所研究的问题,并可以简要讲述1星 ( )
检查实验器材 检测并说出器材名称1星
实验过程:将杯子放置在同一位置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并标出水的高度1星;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1星;3.把杯子放到通风、向阳的位置1星;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1星
记录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 1.说出没有塑料膜的杯子中水的高度明显低于初始标记高度,有塑料膜的杯子中水的高度变化不太明显,但塑料膜上有水珠2星 2.总结出水会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1星
3.根据实验结论,能够总结水蒸气的特征,并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量表3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星等
能够说出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不同点 每条一分 ( )
能够举例说明蒸发的应用 每条一分 ( )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一天,小水滴在看电视剧《西游记》,当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七十二变时十分羡慕,这时它想到自己只能是一个水滴,十分沮丧。小水滴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白云爷爷看到后,鼓励它像孙悟空一样去学习本领,于是小水滴开始了自己的拜师学艺之路……第一天,它遇见了阳光姐姐和微风哥哥,在这里小水滴将学习什么法术呢?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对法术进行猜想,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与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 教师出示课件,小水滴学习第一个法术是隐身术,在阳光姐姐和微风哥哥的帮助下,小水滴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1.用湿抹布擦黑板。 2.手沾水,体验变干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 蒸发的概念:常温下,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3.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快慢: ①握着手,伸展手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总结常温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空气流速和表面积 评价活动二: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蒸发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评价活动三: 组织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一、 1.导入 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师:想一想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是需要注意的吗?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播放模拟实验视频; 展示实验结果图: 教师提问 两个杯子有什么不同现象? 塑料薄膜上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薄膜上有一些小水珠,那塑料薄膜上的水是哪里来的? 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教师引导总结: 1.水变成水蒸气,遇到薄膜,又凝结成了水。 2.总结出水蒸气的特点。(区别白色水雾) 实验二、 也可以用另外方法实验:将透明塑料盒(或透明杯)倒扣在地上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学生课后操作) 展示实验结果: 师:这是某位学生的实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是的,倒扣在泥土上的量杯里出现了很多小水珠。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试着完成下图吧。 引导学生完成总结: 活动一: 通过小水滴学习隐身术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小水滴去哪里了?然后通过活动,体验水在常温下蒸发的现象,蒸发吸热的过程,总结常温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活动二: 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的品质 活动三: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进行总结。 活动一: 教师通过学生表现进行评价:能否说出自己的体验,总结出蒸发吸热的结论,以及常温下加快蒸发的方法。 活动二: 积极引导,对有生活经验的学生要给与肯定。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记录等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小组实验评价量表。 讨论总结环节中完成量规三评价。
(三)生活应用 水蒸发现象的应用? 学生交流。 熨烫衣服 农民伯伯晒粮食 地板烘干机可以加速干燥地面 教师引导强调:加快蒸发的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了解水蒸发的应用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谈论及对影响水蒸发快慢因素的总结。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揭秘小水滴隐身术的实质。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_____,但有一定的______。
2、水蒸气与水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_____。
4、湿衣服晾干后,水跑到_____里去了。
答案:
1、形状 体积
2、无色 无味 透明
3、蒸发
4、空气
【综合实践类作业】
总结小水滴“隐身术”的实质,以及影响“隐身术”的因素,用简笔画表现出来。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师“导”,学生“学”,放手让学生资助探索学习,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