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2.梦回繁华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2.梦回繁华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4 22: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2.梦回繁华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C.马可 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D.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美轮美奂。
2.【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动百科”号称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上,“互动百科”被曝光成“最大虚假广告垃圾站”。
B.鄂州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该市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C.历史伟人之所以让后人铭记的原因,在于其思想和人格的不朽,而不是无证可考的坊间情事。
D.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绢本(juān) 瀚林(hàn) 田畴(chóu)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竿(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杻(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4.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进而转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考定 活跃 骨骼 摩肩接踵
B.拓展 擅长 坐阵 梦回繁华
C.桥梁 扫墓 神采 一幅画卷
D.漕运 经典 亲睐 细致入微
二、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 ) 题跋( ) 绢本( ) 翰林( ) 田畴( )
料峭( ) 簇拥( ) 漕运( ) 舳舻( ) 沉檀( )
摄取( ) 遒劲(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8.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天的最后一阵风拂过田野,青杏躲进苍cuì(1)_____的叶片背后抿嘴偷笑。麦苗轻轻摇曳,翩然起舞。豌豆花含苞待放,娇羞地依wēi(2)____在大地温暖的怀里。野草跟在庄稼身后,跳着,笑着,追zhú(3)_____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三、填空题
9.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本文属于哪类说明文?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10.完成思维导图(填表)
11.判断下面句子的语气。
(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
(2)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3)我们休息一会儿吧。( )
(4)不能停留!(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毛宁《梦回繁华》
[材料二]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福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自信》
12.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宋时期,城市的文化生活十分活跃,因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B.北宋时期,由于城市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所以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
C.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都是对称的。
D.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美术画,不是图案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3.结合[材料二],对苏州园林的特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的建筑绝不讲究对称。
C.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D.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14.[材料二]中,对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列数字)
B.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资料)
C.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分类别)
D.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作比较)
15.下列对三则材料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一句中,加点词去掉,不影响表达效果。
B.[材料二]选自事物说明文《苏州园林》,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C.[材料二]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D.[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6.兰兰以上面三则材料为素材办了一期黑板报,她拟写了几个主题,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赏名画,游名园,拓宽视野。
B.提高艺术修养,做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C.走近中国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信。
D.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17.选段第①段和《中国石拱桥》第一段相比,你一定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请你简要概括出三点。
石拱桥的桥网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中国石拱桥》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8.某班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005年12 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 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请你来设计一则公益宣传标语。
(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恰当的标题。
近日,有网友爆料,国家文物局向日本横滨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发函,要求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根据网友提供的图片,这封《关于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的函》中提到,上述日本拍卖公司原计划于10月29日至31日在日本东京举办“横滨国际2016秋季五周年拍卖会”, 拍卖一批从中国非法劫掠的文物。
国家文物局要求该拍卖公司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停止拍卖这些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并将对有关文物保留追索权利。此前,横滨国际拍卖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确实收到了相关文件,调查后最终决定撤拍,将拍品返还给了委托人。
(3)右图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图标,请说明该图标的内容。
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C
6.C
7. biàn bá juàn hàn chóu qiào cù cáo zhú lú tán shè qiú zhǒng yì
8. (1)翠 (2)偎 (3)逐
9.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
10.答案
11. (1)祈使句 (2)感叹句 (3)祈使句 (4)祈使句
12.A 13.C 14.C 15.A 16.C
17. 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都是总体概况说明 都明确指出说明对象
18.(1)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国家文物局首次成功叫停海外中国流失文物拍卖。
(3)示例:该图标整体呈圆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面的圆环部分包含“中国文化遗产”的中文及英文书写。里面的圆中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变成的火球飞行,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突出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