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4.愚公移山 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30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书中蝉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郑国人,战国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C.抒情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文章真实地展示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D.《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洛阳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迂回(yū) 箕畚(běn) 雍南(yōng) 荷担(hè)
B.一厝(cuò) 太行(xíng) 陇断(lǒng) 万仞(rèn)
C.始龀(chèn) 智叟(sǒu) 惩罚(chéng) 阻塞(sè)
D.冀州(jì) 愚公(yú) 豫南(yù) 匮乏(kuì)
5.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抗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两种装土石的工具
C.寒暑易节 易:更替
D.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二、填空题
6.文学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 ________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方七百里( ) ②惩山北之塞( )
③出入之迂也( ) ④聚室而谋曰( )
⑤杂然相许( ) ⑥如太行、王屋何( )
⑦且焉置土石( ) ⑧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⑨寒暑易节( ) ⑩固不可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无陇断焉( )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这两段文字出自《_____》(书名),这部著作中有很多寓言,比如我们学过的《_____》等。
9.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杂然相许 ②焉置土石 ③始龀 ④山之一毛
10.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11.选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出一种,并指出其作用。
12.“愚公移山”结局,山并不是愚公直接移走的,但为什么他移山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依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日新月异的当代,是否已经不需要愚公精神了?请写出理由。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丙】
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②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3.解释下列加点字。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汝之不惠
(3)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1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5.【甲】文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是借用____和____(人名)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___想法。
16.【乙】文中众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不同态度,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家中三个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前往参与。 B.京城氏遗男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支持移山。
C.妻子提出批驳,认为无法移动太行、王屋。 D.智叟嘲笑、制止,认为愚公无法处理土石。
17.经历了困难险阻,【甲】文中作者对理想的态度是____;【乙】文“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寓意是____;【丙】文中关尹子提出“守而勿失”,要“守”的是“____”。
五、翻译
18.翻译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厝朔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B
6. 列子·汤问 寓言 列子 御寇 道
7.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阻塞 曲折,绕远 家 纷纷地 把……怎么样 放置、安放 肩负、扛 更替 通达,这里指改变 穷尽 隔绝
8. 列子 《两小儿辨日》或者《杞人忧天》 9.①赞同;②哪里;③换牙;④草木。 10.①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②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11.对比或者语言描写。通过智叟和愚公的对比(辩论),揭示了本则寓言的哲理,既突出了愚公的可贵精神,同时深化了主题思想。 12.虽然愚公移山的事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却反映了当时的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改变大自然的雄伟气魄,所以流传至今。
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我们固然不会用那么原始笨拙的方式“移山”,但愚公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它让我们能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13.(1)终将 (2)同“慧”,智慧 (3)代词,你 14.(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所以圣人不关心事情的结果,而是注重清楚的了解观察为什么会这样。 15. 姜尚/姜太公 伊尹 希望得到重用 16.C 17. 积极乐观 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克服困难 “所以然”
18.①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去回来都得绕远。
②你也太不聪明了!
③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9. (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2)削减。 (3)更替 (4)停止 (5)放置、安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