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知识回顾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孔孟之学为其学说基点 秦始皇为巩固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家,甚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庐山白鹿洞书院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二)创立过程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发展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儒学本身的缺陷: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不明”。
且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政治腐败,王朝更革代起,军阀割据,战争颇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也开始受到怀疑。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
汉唐儒学简单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于是,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西汉以来从未有过的自由氛围。
三、表现:程朱
理学陆王
心学(一)理学的创立:1.思想来源:
儒学+佛教思想 +道教思想 2、含 义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原
是精神存在物。在社会中表现的是三纲五常。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核心)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 ——朱熹
2、“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四书章句集注》
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理。
——《大学章句》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理是万物本源,理先于气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2.成熟:朱熹(理学集大成者)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本源)气一体,理先于气“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评价:《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教科书学术:(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2)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修养论:格物致知;仁者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2.陆九渊——“发明本心”(1)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2)思想: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心学”1.心学的特点:陆九渊课堂活动1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
(人固有的善性)“知行合一”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3)意义: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王阳明的心学“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即理”“心外无物”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的影响:
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 )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
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
A、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
加以完善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新思想巩固练习:DC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D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C6、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