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18: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赤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读懂古体诗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2、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诗歌,读懂古体诗韵律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
师:向同学们讲述赤壁之战的故事。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古诗《赤壁》。
二、探索新知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自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哀帝天佑四年(825—907)年,共计八十三年,文学史上一般称为晚唐时期。这个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诗人杜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晚唐时期。他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举进士,因为秉性刚直,被人排挤,在江西等地做了十年幕僚,“促束于簿书宴游间”,很不得志。三十六岁内迁为京官,后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贬为黄州、池州等地剌史。在晚唐诗坛上,他与李商隐被合称为“小李杜”,其诗多感慨时事,抒写性情,诗风俊朗雄丽。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认准字音
折戟(jǐ)
一词多义
将 自将磨洗认前朝(动词,拿起)
李白乘舟将欲行(副词,将要)
与 东风不与周郎便(动词,给予)
陈太丘与友期 (连词,和,跟)
词语解释
⑴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词类活用
铜雀春深锁二乔(名词做动词,囚禁)
二、整体感知
1、师:注意朗读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师提示:这些韵字押“ao”韵,吟诵诗歌时,一般“韵要拖长”,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请再有感情朗读一遍本诗,语气要舒缓一些。
师:试着翻译古诗
预设: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仔细研读
1、师:作者为什么要从一只折断的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预设: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这两句的主要作用并不在此,它本身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殆尽,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戟,诗人无法平静,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两句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铺垫。
2、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3、师:什么情况下大乔小乔会被锁近曹操的铜雀台呢?大乔小乔的命运象征了什么?
预设:假设赤壁之战中东吴灭亡了,孙策和周瑜的妻子,这两个大美女,就可能会被曹操掳走,所以,大乔小乔的命运其实是暗示了东吴的--命运,作者说美丽的大乔和小乔被曹操掳去锁进了铜雀台,其实意思是说东吴也灭亡了。
4、师:有人认为,杜牧只关心两个美女的命运,而不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对此,你有何看法?
预设:杜牧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锁二乔”是作为东吴政权灭亡的特征而出现的,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象征国家的命运,更为形象贴切,耐人寻味。
5、师:作者认为之所以赤壁之战中东吴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
这场战争是东风帮助了周瑜火烧战船,大败曹军,也就是说,作者认为,东风的到来为吴蜀联军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师: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预设: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7、师: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预设: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8、师:“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特点。
预设:
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
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时统治阶级的昏庸。
③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的雄心壮志。
随堂检测
1、古人善用诗词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杜牧身临赤壁,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含蓄地表现出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不平之气。
2、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而间接地通过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这种变化,以小见大,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
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4、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
参考答案:“磨”“洗”“认”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心情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铺垫。
5、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写作特色
反面落笔,论述深远
诗人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事迹的无限慨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交代兴感之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虽历经许多岁月,但并未完全销蚀;经过一番磨洗之后,认出它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顿生思古之幽情。
后两句写“幽情”——要是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必败无疑,那么,大乔、小乔,就会被曹操掳去,关押在铜雀台。作者不直接叙写政治形势的变迁,而是通过写两个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地反映这种变迁。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情致。
总结
这首咏史诗,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同时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