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重要性(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的重要性(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0-20 10:0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 Hello!课前准备请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做以下准备
课本、导学案、
双色笔(红笔改正)
导学案反馈
郑洁、姚文文、张艺为、袁文朝同学:
本次导学案你们写的最认真,最好!继续努力! 1、态度:知难而退
2、理解:囫囵吞枣
3、答题:丢三落四
例:调节作用、渗透压、稳定、平衡

存在问题知难而进
深钻细研
滴水不漏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包括 , 含量最多的是 。
其中的____就是内环境, 包括: 、 、 等 。
复习回顾12、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细胞 ,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

3、血浆成分 :约90%为 ,还有 、 ,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 、 、 、 等。4、下列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
呼吸酶、淀粉酶、葡萄糖、麦芽糖、O2、CO2、激素
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 , 渗透压 ,吸水力 。
2、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PH、温度分别是 。
复习回顾2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是 ,
密切相关的系统有 、 、 、 。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生命会怎样飘摇。。。。。。一个小小的细胞内环境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掌握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 建立敢于质疑、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学习目标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影响内环境的稳态的因素
(1)外因: 。
(2)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 ,都会使内环境的各种 和 不断变化。
实例——体温变化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变化不超过1℃
(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知识梳理外界环境的变化新陈代谢活动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一、内环境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叫做稳态。
各个器官、系统相对稳定状态调节 知识梳理呼吸系统O2
消化系统营养物质CO2. 水.尿素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体外循环系统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参与稳态的系统主要有: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 一致地正常运行 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内环境中 各物质来源与去路? 二、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体液——免疫系统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法国贝尔纳: 神经系统美国坎农: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
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空调病
尿毒症、糖尿病、 佝偻病、肌无力
三、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 或 , 稳态就会被破坏。有一定限度的变化太剧烈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加盖棉被正确吗?1 ↑↑↑下列哪种成分超标,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一种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四、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1、正常的 水平和 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是酶正常发挥________作用的基本条件;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破坏。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
血糖血氧温度PH催化作用紊乱  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方法步骤:1.以4人为一组。在记录本中,画 记录表。
2.将25 mL自来水倒人 50ml烧杯中。
3.用pH计或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 ,并作记录。
4.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l,然后轻轻摇动。
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止。
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5、充分冲洗烧杯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的pH。再如步骤4,一滴一滴地加入0.1mol/LNaoH,测定并记录pH。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四、实验目的要求:通过比较 、 和 在加入 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自来水生物材料酸或碱后缓冲液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 6、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7、充分冲洗烧杯,选两种生物材料分别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2至步骤5,记录结果。
8、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 以pH为纵轴,画出自来水pH变化的曲线。 以实线表示加入酸后变化,虚线表示加入碱后变化。再用其它颜色的线条分别表示生物材料、缓冲液pH的变化情况,也同样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加入酸和碱的变化。
PH=7的磷酸缓冲液
NaH2PO4/Na2HPO4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记录表【课内探究3】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
①实验:对自来水的处理(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
结论::滴加盐酸后,自来水PH ,
滴加NaOH后,自来水PH 。
②实验:对缓冲液的处理(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
结论: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 。
③实验:对生物材料的处理(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
结论3: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 。
总 结:由以上分析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
而不同于 ,
原因 。 (2分钟)
自查自纠答案一、1.外界环境的变化 新陈代谢的活动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年龄、性别 不超过1 ℃ 37 ℃
2、各个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的状态 不是 动态平衡 范围内
二、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 一致地正常运行
2. 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
3. 贝尔纳 神经系统 坎农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系统
4. 有一定限度的 变化太剧烈 自身调节出现障碍 高山缺氧反应、尿毒症、糖尿病、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
三、1.血糖 血氧 2.温度 pH 催化 4.必要条件
四、自来水缓冲液 两种生物材料 酸或碱后
1.画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记录表
3.起始的pH 5. NaoH 6.缓冲液 7.两种生物材料 8.酸或碱的滴数 pH 酸后的 加入碱后 生物材料 缓冲液pH
选择:DB DDCDD ABDAB
重点讨论:探究问题1、2、3
目标要求: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先一对一分层讨论,
再小组内集中讨论,
(2)讨论时,手不离笔、随时记录,争取在讨论
时就能将问题解决,未解决的问题,
组长记录好,准备展示质疑
(3)讨论将要结束时,小组长注意观察大屏幕上
的展示分工 合作探究5分钟目标:
(1)规范认真,争取脱稿展示;
(2)不但要展示解题过程,更重要的是展示规律方法、
注意的问题、拓展,
其他同学讨论完毕总结完善,不浪费一分钟;
(3)小组长要检查落实,力争全部达标高效展示5分钟目标: (1)首先分析考点,然后点评正误, 再顺着思路方法 分析过程,最后总结规律方法、易错点。 (2)其它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 有不明白或有补充的要大胆提出。 (3)力争全部达成目标。精彩点评13分钟
【学习目标】 1.掌握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 建立敢于质疑、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
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学习难点】 稳态的调节机制
回扣目标(1分钟)判断正误:
1、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2、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3、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 疾病当堂检测(2分钟)你争我抢,秀出风采4、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与内环境的稳态有直接关系.
5、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增加。
6、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说明说明环境条件变化超过了人体对稳态的调节能力。
当堂检测你争我抢,秀出风采

1.本节所学内容。
2.同学们的课堂表现
3. 对同学们的期望和要求。 学科班长课堂总结1、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叫做稳态。
2、目前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系统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 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 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重点记忆 再见下课!再见Hello! 1
2分2
1分3
3分4
1分5
2分 开心练习1练习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1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加盖棉被,
增加排汗量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与内环境的稳态
有直接关系.
D5.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 1、血浆中水只来源于组织液
2、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3、血红蛋白、呼吸酶、消化酶、丙酮酸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血浆蛋白、激素、CO2、氨基酸属内环境成分。
4、小肠腔内的消化液、膀胱内的尿液、心室腔内的血浆不属于内环境
5、贫血、尿毒症、浮肿、手足抽搐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引起的
10、淀粉的消化、血浆蛋白的合成、受精作用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
11、过敏症、营养不良、饮食过咸会导致组织水肿
12、体内细胞只通过内环境就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1呼吸
系统细胞食物
(营养成分)氧气CO2和H2O体外体外体内消化
系统泌尿
系统皮肤血浆淋巴组织液内环境呼吸
系统练习巩固1.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2.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CO2增加,会使呼吸加快B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B4.与维持内环境稳定无关的生理活动是( )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A5.水对人类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人体内的水约占人体总重的____,统称为_____,除一部分存在人体细胞内液外,其余的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外液内。
(2)水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
(3)人体血液的pH浓度变化范围很小,显然人体的血液具有______作用。
(4)在医院里注射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是_____,为什么?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体液pH有什么变化?_______。(1)65%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水是生命不可缺的物质,是生命的组成成分,也是生物体内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生物体内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要在水的参与下才能进行,水不仅是媒介物,还是反应物。总之离开了水生物就不能生存。?
(3)使血液的pH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4)0.9% 因为人体体液的无机盐含量为0.9%,0.9%的盐水与体液是等渗溶液 。
(5)变小孩子经常过食大鱼大肉,会使体内的酸性物质积聚,血液就会偏酸性,人体的内环境就开始恶化,便出现了极不健康的“酸性体质”,可使孩子出现头晕、焦躁、便秘、失眠、疲劳、抵抗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由于血液的粘度增加了,还可使动脉硬化。如果摄入酸性食物过多,大大超过体内调整PH系统的限度,那就会使体内PH位失衡,进而引起酸碱平衡破坏。摄入酸性食物过多的危害1酸性食物过多影响孩子的体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酸性体质”使参与正常发育和维持大脑生理功能的钾、钙、镁、锌等元素大量消耗掉,引起思维紊乱,而使孩子患上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表现为淡漠、迟钝、沉默寡言,或过于敏感、偏激易怒、不愿与人交往等。英国科学家发现:人体大脑液的酸碱性与智商有关,也就是说在体液酸碱性允许的范围内(即PH值为6.8~7.5,酸性偏高时(即PH值偏低时)智商低;碱性偏高时(即PH偏高)智商高。可见多食用碱性食物,避免体内的“酸”多“碱”少,有助于提高智力。2 酸性食物过多影响孩子的智力3 酸性食物过多影响孩子的性格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知识梳理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一种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引起糖尿病。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血脂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会因此而剧烈变动吗?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总结: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变化不超过1℃
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项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怎样实现的?稳态是怎样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法国贝尔纳:神经系统美国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稳态是怎样实现的?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稳态破坏→生病状态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保证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 稳态破坏→生病状态 导学案反馈 郑洁、姚文文、张艺为、袁文朝同学: 本次导学案你们写的最认真,
最好!继续努力! 导学案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