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消息二则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05 21:4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消息二则(两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理解消息的内容及结构。
2.领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铿锵有力的语言特点。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探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了解其写法特点;理解消息的内容及结构。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探究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润之 ,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2. 背景资料
两则消息均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1948年,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准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军队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国民政府玩弄“和平”阴谋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限国民政府于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毛泽东、朱德共同发布的进军令,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击即溃。
3.文体知识
(1)指报道事情的 概貌 而不讲述 详细 的经过和细节,以 简洁 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也是最常见、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2)消息的文体特征: 用事实说话 、 时效性强 、 叙述的表达方式 、 简明扼要 。
(3)消息的结构: 标题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
(4)新闻六要素: 何人 、 何时 、 何地 、 何事 、 何故 、 如何 。
4.梳理文本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芜湖(wú ) 要塞( sài ) 溃退( kuì) 锐不可当(dāng )
歼灭(jiāi) 荻港( dí ) 殷家汇( yīn ) 摧枯拉朽( xiǔ )
解释下列词语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督战:监督作战
歼灭:消灭全部的敌人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二、深入了解
5.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回答以下问题。
(1)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找出本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交代了什么内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交代了“何人”、“何地”、“何时”、“何事”
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是从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 到 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它与导语的关系是 更加详尽地说明了导语的内容 。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你从“经营”二字中读出了什么?
写出了国民党军队精心准备,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形成对比,突出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中“不到”、“即已”说明了什么?
“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词又体现了什么?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充分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之势
“直取”、“突破”、“占领”、“进击”动词连用,雄健有力,说明了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
说一说你觉得这则消息哪里体现了“英雄式战斗”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村出我军的英勇善战而“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则通过正面叙述,表现我军“英雄式的战斗”。
阅读《人民解放军白万大军横渡长江》,回答问题。
分别找出新闻的导语和主体部分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从“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到“我军前锋,业已⑼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括号中的“不含”有什么作用?
“不含”准确反映了当时九江不在渡江范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 准确性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议论,分析了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增加了新闻的深度,提升其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为什么详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详略得当,东路军这里的敌人防线比较巩固,战略意义比较大,因而详写,突出中心。
说一说这两则消息的主旨是什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 ,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心涣散、毫无斗志。
《人民解放军白万大军横渡长江》 报道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概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司今部和各指挥部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三、拓展迁移
8. 分析这两则新闻的写作特色
短小精悍、一气呵成,语言简洁有力。
详略得当,叙议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