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的写作方法。
2.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体会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总—分—总”的结构,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课前准备
《清明上河图》图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的艺术宝库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了解一下这幅名画。
二、预习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
汴京(biàn) 田畴(chóu) 沉檀(tán)
遒劲(qiújìng) 坊(fāng) 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shè) 舳舻(zhúl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luòyì)
2.简介作者作品。
明确:毛宁,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等。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明确: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写实性很强。
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明确: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具体景象。(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历史价值。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了绘画题材的拓展。这些,既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3.第三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是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明确: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画面后段——汴京城内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是按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6.在说明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举例子。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桥”“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三个事物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画面中段的景象。
②打比方。说明“宏敞的拱桥”时,说它“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
③摹状貌。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延伸
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明确:(1)艺术价值: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2)史学价值: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形象资料。
五、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形神兼备中国画
①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中国数千年的绘画发展史上,画家辈出,名作荟萃,在世界美术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辉。
②中国画有整套独特的表现手法,不追求形象的逼真,而着力于意境的表现,要求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有“书画同源”之说。中国画的颜料由天然的植物或矿物制成。画作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因常用朱红色和青色,所以又称为“丹青”。
③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④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绘画。从传世的人物画作中,后人可以一窥中国古代帝王将相的面容,还能看到仕女图表现的宫廷生活和风俗画中展现的市井百态等。这些画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例如明代曾鲸的代表作《王时敏像》,画作中人物画得不大,线条流畅遒劲,形象栩栩如生;背景则大幅留白,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配以书法题字,更彰显了人物的精神气度。
⑤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对象的画作。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山水蕴含着天地宇宙间无穷的奥妙,由此形成了独到的山水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运用散点透视法,利用远近、高低的对比,营造出江山万里、山谷深邃的立体效果,极具空间感。例如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这是一幅恢宏壮丽、色彩斑斓的巨幅山水作品,画卷长11.915米、高0.515米,画幅几乎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此画以略带俯视的角度横向展开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呈现出一派万象皆容的场景。画卷采用散点透视法,远近距离分明,空间层次清晰。在色彩表现上,该画以色调浓重的矿物颜料绘成,较同时期流传下来的其他青绿山水画作都要鲜艳。全画除青绿主色外,还以赭石来渲染山脚、天色,并以笔墨线条皴染山石,使山峰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格外鲜明生动。元代书法家、鉴赏家溥光和尚在此画题跋中称其“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也”。
⑥花鸟画主要以花草树木、禽鸟鱼虫为题材。花鸟画表现的是边、角、点的小景,注重笔情墨趣。中国花鸟画并不只是纯粹的写生,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的关系,表达画家的思想情感。所以,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例如南宋赵孟坚的《春兰图》,描绘了两株生于杂草丛间的幽兰,摇曳多姿,舒展飘逸。兰叶、花瓣均以淡墨一笔绘出,笔法潇洒灵动、柔中带刚,画面旷淡清幽、意蕴无穷。画中左方题诗一首,以兰喻人。全图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表现了画家洁身自好、清高脱俗的追求。
⑦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⑧中国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将诗、书、印等元素与画结合,这些元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图画的境界。中国画有壁画、屏风、卷轴、册页、扇面等多种画幅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给人带来更多的审美感受。
⑨领略中国画的魅力,不仅要欣赏画面,还要从古人的妙笔中感受他们的性情与哲思。
(节选自《中国画》,有删改)
1.请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中国画按照题材主要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类。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画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明代曾鲸的《王时敏像》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物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注意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特征。
3.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
A.中国画主要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水墨为主体色,也常用朱红色和青色,又称为“丹青”。
B.宋代《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巨幅山水作品,画幅是同时期《清明上河图》的两倍。
C.中国花鸟画注重笔情墨趣,重视形似但不拘泥于形似,更崇尚意境与情趣。
D.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地介绍了中国画。
4.请根据选文信息,说说下面的《梅花》扇面中,除了画以外,还可以增添哪些中国画的元素?请简要说明增添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可以增添与梅花有关的诗句,诗句与梅花相得益彰,不仅提高了扇面的观赏性,且以梅喻人,还体现出人的精神追求。再盖上印章,将诗、书、画、印结合起来,可以丰富画面的内容,提升图画的境界。
(示例二)可以增添“凌寒独自开”这句诗,并盖上印章。这句诗能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质,诗与画融为一体,突显出人的高洁品格。题诗盖印,使画面更丰富,意境更深远。
六、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艺术珍品的全貌,揭示了其重大的历史价值。
七、布置作业
阅读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文章。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