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水》第2课 水沸腾了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一单元《水》第2课 水沸腾了 课件+单元教学规划+课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1:01:0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课时《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
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够正确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过程、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意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难点: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评价任务(根据需要设计评价量规)
1.预测:能说出或画出水加热后会出现的情况。
2.能够自己说出实验器材名称,学会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评价量表1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满分5星)
能够说出实验器材名称 根据表现评分,说对一个得1颗星 ( )
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正确使用温度计并准确测出水的温度得5星,每错一步扣掉1星 ( )
认识并学会使用酒精灯 能说出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得5星,每错一个扣1星 ( )
3.动手操作: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量表2
序号 简要步骤 评价星等
1 正确组装加热装置得1星 ( )
2 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并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得3星
3 能够正确使用酒精灯,正确熄灭酒精灯得3星
4 能够正确描述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得3星
4.根据实验结论,能够水加热发生哪些变化,水沸腾的条件及现象。
评价量表3
序号 评价内容 标准 评价星等(满5星)
1 能够说出水加热发生哪些变化 每条一星
2 能够说出水沸腾的条件及现象 每条一星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小水滴掌握了隐身术后,再次踏上求艺之路,这次它飞到了灶台边,看到锅里的水翻滚而起,于是它开始学习翻滚术……教师出示课件,小水滴学习第二个是翻滚术,这次在火苗哥哥的帮助下能否学会呢? 小水滴钻进了热锅里,身体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出示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现象。 通过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学生对法术进行猜想,对能够联系本节内容的,要给与积极评价。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评价活动二: 让我们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吧! 教师提问:“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实验,都需要哪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我们将用到的实验材料有哪些。 1.幻灯出示实验材料,并初步介绍各种实验材料的用途。 2.测量水的温度 认识温度计、摄氏度,掌握温度计的正确读数、使用注意事项。 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 3.学习使用酒精灯 酒精灯的组成及使用注意事项。 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评价活动三: 通过学习我们已掌握了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那么我们继续给烧杯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防在火上加热。 2.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3.观察水沸腾,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教师播放指导视频。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冒热气,小气泡越来越多,逐渐扩散到空气中,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展示实验结果图 评价活动四: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了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出问题2: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出结果后,教师引导总结: 1.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雾气,这是蒸发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 ℃沸腾的。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温度不变,水的体积增大,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后破裂。 活动一: 引导学生说出或画出水加热后的情况,了解学生对于沸腾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二:通过教师对实验材料的使用详细讲解,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活动三: 通过实验活动,在此过程中提高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认识到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活动四: 通过研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热的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并能够判断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活动一: 教师通过考察学生对于是否能准确预测水加热后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水沸腾现象的了解情况,从而做出及时的引导。 活动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温度计和酒精灯。教师对过程进行指导,学生操作失误方面给与指正,成功之处给与肯定。完成评价量表1。 活动三: 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记录等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实验评价量表2。 活动四: 教师通过学生总结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知识,完成小组实验评价量表3。
(三)生活应用 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吗? 小红的妈妈用铁锅给他烧水煮面,当水烧开时,小红发现,盖在锅上的盖子动了,并有水和大量“白汽”冒出来,请你帮他解释一下这些现象? 原来:水加热沸腾后,水面会出现许多气泡,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将盖子顶起来,同时“白汽”是大量水蒸气跑出来,遇冷开成的。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了解生活中水沸腾的现象。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谈论以及对生活现象的解释。
(四)知识总结 学生自主总结,用简报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展示。 帮助学生学会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导图总结归纳本节课内容。 教师考察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及时给予评价。
四、成果集成
揭秘小水滴“翻滚术”的实质:在标准大气压下,达到100℃时水会发生沸腾。
五、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填空题。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填“不变”“升高”或“降低”];当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时( )[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2、当温度计受热时,液柱会( );当温度计受冷时,液柱会( )。
判断题。
1、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
3、酒精是易燃液体,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应该用水浇。( )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
答案:
填空题
1、升高 由小变大 2、上升 下降
判断题
1、√2、 3、 4、√
【综合实践类作业】
总结小水滴“翻滚术”的实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手抄报形式呈现出来。
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用故事引入,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认识到了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1.2 水沸腾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小水滴的成长之路
我什么时候能像齐天大圣一样千变万化呢?
单元主题
一天,小水滴在看电视剧《西游记》,当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七十二变时十分羡慕,这时它想到自己只能是一个水滴,十分沮丧。小水滴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白云爷爷看到后,鼓励它像孙悟空一样去学习本领,于是小水滴开始了自己的拜师学艺之路……
单元主题
于是小水滴踏上求艺之路……
小水滴的成长之路
孩子,其实你也很棒,你要像齐天大圣一样去虚心学艺,才能有一身本领!
单元结构化活动
小水滴的成长之路
小水滴
拜师学艺
学习三种
形态变化
三态变化形态及条件
大展
身手
溶解
溶解速度
分离混合物
升华本领:其他物质变化的相同、不同
单元课时规划
课时 课型 课时内容 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 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
1 实验课 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水蒸气的特点感受水蒸发的现象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影响水蒸发的条件。 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明白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
1 实验课 水沸腾了 感受沸腾现象,学习水沸腾的条件 水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 掌握水沸腾的现象及条件(温度)。
1 实验课 水结冰了 感受水结冰现象,学习水结冰的条件 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 掌握结冰的现象及条件
(温度)。
1 实验课 冰融化了 感受冰融化现象,学习冰融化的条件 温度升到0摄氏度时,冰由固态变为液态。 掌握冰融化的现象及条件(温度)。
1 实验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明白谁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不同 哪些物质溶解,溶解质量不同。 明白谁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
1 实验课 加快溶解 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 加快溶解的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
1 实验课 混合与分离 掌握盐和沙分离的方法 盐和沙分离的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盐和沙分离的方法。
1 观察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白物质变化的实质 物质变化的实质。 通过跟水的对比,明白物质变化的实质。
学习翻滚术
小水滴学习隐身术后,便又踏上了学艺之路。这次它飞到了灶台边,看到锅里的水翻滚而起,于是它开始学习翻滚术……
这次在火苗哥哥的帮助下,它能否学会呢?
新知讲解
学习目标
《水沸腾了》
科学观念:通过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活动,知道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发生变化。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体积会变大。
科学思维:通过交流、分析、概括等方法,知道水沸腾与水蒸发两种现象的异同。
探究实践:能够正确利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用口述、图文结合、数据等方式表达水加热过程、水沸腾时观察到的现象。
态度责任: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以及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新知探究
小水滴钻进了热锅里,身体出现了奇妙变化?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新知讲解
活动一: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新知探究
活动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温度计: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
烧杯:一般都可以加热,在加热时一般应该均匀加热。
石棉网:均匀散热,防止爆裂
酒精灯: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适用于温度不需太高的实验
铁架台: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准备实验材料
新知探究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测量单位通常为摄氏度,写作℃
温度计度数:数字+单位
学习使用温度计
20℃
40℃
新知讲解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新知讲解
灯帽
灯芯管
灯芯
灯壶
酒精
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加热要用外焰。使用完毕时,要用灯帽盖灭。
酒精灯的使用
评价任务
评价量表1
项目 评价标准 星等(满分5星)
能够说出实验器材名称 根据表现评分,说对一个得1颗星 ( )
学会使用温度计并读数 正确使用温度计并准确测出水的温度得5星,每错一步扣掉1星 ( )
认识并学会使用酒精灯 能说出酒精灯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得5星,每错一个扣1星 ( )
能够自己说出实验器材名称,学会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新知探究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1.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2.不能用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3.加热后的三脚架、烧杯不要用手触碰。
安全提示:
新知探究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水会蒸发、温度会上升,
会有气泡产生……
新知探究
原来这叫做沸腾!
沸腾是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水的沸点是100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1、继续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2、观察水沸腾,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3、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活动3:继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实验探究
实验指导
实验探究
温度℃ 温度计示数变化 气泡数量 气泡运动情况 气泡上升过程大小变化
60 ℃以下 上升 少量气泡 杯底产生少量气泡,气泡上升 下大上小
60 ℃—90 ℃ 上升 逐渐增多 气泡上升速度加快 下大上小
90 ℃—100 ℃ 上升 继续增多 小气泡上升速度越来越快 下大上小
沸腾时温度100 ℃ 达到最高温度 非常多 大量气泡迅速上升 下小上大
沸腾后继续加热 不变 不变 不变 下小上大
移走酒精灯后 下降 减少至没有 气泡上升速度减慢,至没有气泡 下小上大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实验记录
实验探究
实验现象:
加热过程中,烧杯壁开始变模糊并冒热气,小气泡越来越多,逐渐扩散到空气中,有水汽形成,加热一段时间后,液面开始沸腾。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
继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研讨探究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活动2:真相讨论
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
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雾气,这是蒸发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研讨探究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是在100 ℃沸腾的。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温度不变,水的体积增大,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一直上升到液面后破裂。
生活应用
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吗?
小红的妈妈用铁锅给他烧水煮面,当水烧开时,小红发现,盖在锅上的盖子动了,并有水和大量“白汽”冒出来。
原来:水加热沸腾后,水面会出现许多气泡,会产生大量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大,将盖子顶起来,同时“白汽”是大量水蒸气跑出来,遇冷开成的。
课堂练习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 );
当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时( )。
2、当温度计受热时,液柱会( );当温度计受冷时,液柱会( )。
一、填空题
升高
由小变大
上升
下降
课堂练习
1、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
2、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
3、酒精是易燃液体,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应该用水浇。( )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
二、判断对错

×
×

1.总结小水滴“翻滚术”的实质。
2.“翻滚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手抄报形式呈现出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水(室温)
持续加热
沸腾(100 ℃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水》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水》
单元主题 一天,小水滴在看电视剧《西游记》,当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七十二变时十分羡慕,这时它想到自己只能是一个水滴,十分沮丧。小水滴闷闷不乐地坐在一边,白云爷爷看到后,鼓励它像孙悟空一样去学习本领,于是小水滴开始了自己的拜师学艺之路……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3-4年级) 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质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木屑等。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说出冰、水、水蒸气在状态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知道三种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观察并描述水沸腾或结冰的现象,了解一般状况下,水沸腾和结冰时的温度,知道温度是影响水沸腾和结冰的重要因素。 2.1物质的三态变化: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2.2物质的溶解与溶液: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学业要求:(3-4年级) 能说出水的三种状态。 能比较水的三种状态的不同点。 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对常见物体的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性能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意识到各种材料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认识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程度;能说明物质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能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能对影响因素进行大胆的推测;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念,完善和改进探究活动。
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前,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水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并且已经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于水,哪些物质不能溶于水,这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和实践基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围绕“水”这一主题,共设置了8课时,有《水到哪里去了》、《水沸腾了》、《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加快溶解》、《混合与分离》、《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第1课到第4课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引导学生探究一定数量的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物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水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并且已经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于水,哪些物质不能溶于水,但是这些认知大多在表层。例如:知道水有液态和固态两种,但是两者之间的转化条件不清楚。虽然知道哪些物质溶于水,但是对于设计实验去探究论证的能力不足。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系统总结。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思维: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3.探究实践: 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态度责任: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条件、溶解和分离混合物的综合应用、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1.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2.探究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状态的生活应用。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 (或问题) (一般1-2个) 达成评价1实验课水到哪里去了学习水蒸气的特点感受水蒸发的现象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影响水蒸发的条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气体。明白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1实验课水沸腾了感受沸腾现象,学习水沸腾的条件水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掌握水沸腾的现象及条件(温度)。1实验课水结冰了感受水结冰现象,学习水结冰的条件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掌握结冰的现象及条件 (温度)。1实验课冰融化了感受冰融化现象,学习冰融化的条件温度升到0摄氏度时,冰由固态变为液态。掌握冰融化的现象及条件(温度)。1实验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明白谁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不同哪些物质溶解,溶解质量不同。明白谁能溶解一些物质,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质量。1实验课加快溶解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加快溶解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加快溶解的方法。1实验课混合与分离掌握盐和沙分离的方法盐和沙分离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盐和沙分离的方法。1观察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白物质变化的实质物质变化的实质。通过跟水的对比,明白物质变化的实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