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继有理数加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减法既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其中蕴含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学习中有示范作用.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培 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感受数学加法和减法的统一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法则,本节课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温差导入,并借助数轴进行几何直观感受,再从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从代数角度去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差,通过“具体事例——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得到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形成对减法法则的充分感受.概括和使用法则时要突出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和过程:减数 它的相反数,减法
加法.
教学重点
经历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1)通过实例,经历减法法则的产生过程.
(2)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运用法则求两个有理数的差.
(3)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1)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利用数轴和逆运算两种不同方法得到有理数减法的运算结果.
(2)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能按照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成加法,然后按照有理数加法法则运算.
(3)学生能理解问题,并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减法是小学学过的减法运算的拓展,学生能够解决非负数范围内的大数减去小数的运算,还具备了有理数加法法则、数轴、相反数等知识.本节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应用法则,更要让学生经历法则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深入的独立思考,因此情境解决和归纳结论这两个环节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法则.同时在学生做练习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而不要只简单机械地将减法化成加法.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包含较复杂符号问题的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1:这是某一天浙江省部分城市的天气情况,
请问这一天的各城市温差有多少度?
师生活动:根据温差的算法列出6个算式,前三个是小学范畴的减法运算,后面三个算式减数为负数,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一个数减去负数.
设计意图:根据生活中计算温差的问题,引入有理数的减法,而减数为负数的设计给学生制造了障碍,让他们发现小学的减法不够用了,激发学生去思考解决的方法.
2.观察归纳,学习法则
问题2:如何计算后面三个算式?先计算6-(-2).
师生活动:根据温差的概念,借助温度计可以直接
读出结果为8(右图),并对比两个算式发现减法转换
成加法进行运算.
设计意图:温度计很直观的让学生看到结果,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问题解释有理数的减法.
追问1:那3-(-2)和0-(-2)如何运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反馈,可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1)把“温度计”变为“数轴”,在数轴上直接看出结果.
(2)利用代数运算验证
根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求出结果.
设计意图:把温度计抽象成数轴,提出几何直观得出结果,同时还可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来求得结果.本环节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思考、交流展示,经历法则形成的过程.
追问2:观察这三个算式,能发现什么规律?
6-(-2)=6+2=8
3-(-2)=3+2=5
0-(-2)=0+2=2
师生活动:比较等式的左右两边可以发现结论:把减数转化为它的相反数,把减法运算转化成加法运算,如6“减去-2”就等于6“加上+2”结果相同.
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运算的规律,让学生初步形成减法法则的猜想.
追问3:这个结论适用于所有的减法运算吗?
师生活动:利用前面3个算式9 3=6,9 2=7,5 0=5来验证,发现结果成立,再把被减数改为负数,如算式 1 ( 2), 3 ( 2), 1 2,可以利用数轴观察或加法逆运算求出结果,与 1+(+2), 3+(+2), 1+( 2)进行比较,结果一样,说明结论依然成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尝试运算 发现规律 归纳结论,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讨论,并观察各种类型的算式与结果,形成对减法法则的充分感受.
追问4:如何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归纳减法法则?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归纳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符号表示为: a-b=a+(-b) .教师强调法则注意事项:减法在运算时有 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减号转变成加号;(2)减数转变成它的相反数.同时指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举例示范,实践应用
基础练习:
(1)口答:把下列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①4 ( 3)= ②( 3) ( 1)= ③( 7) 5= ④0 ( 2) = ⑤0 3= ⑥7 8=
⑦ 6 9=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小结注意事项:(1)有理数减法是转化为有理数加法实施的.在进行减法运算时,首先应弄清减数的符号(是“+”号,还是“-”号);(2)将有理数减法转化为加法时,要同时改变两个符号:一个是运算符号由“-”变以“+”号;另一个是减数的性质符号.
(2)计算:
①(+8) (+5)= ② (+8) ( 5)=
③( 8) ( 5)= ④( 8) (+5)=
⑤6 10= ⑥10 6=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小结减法运算的注意点:
(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③④⑤题.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②③题.
(4)大数减小数,差为正数.如:第①②⑥题.
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如:第③④⑤题.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如第⑤和⑥题的结果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训练巩固减法法则,尤其突出减法转变为加法,减数转变为它的相反数这两个转化过程.
例1 计算:
(1)5-(-5) (2)0-7-5
(-1.3)-(-2.1) (4)1-2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小结:此题涉及分数、小数、连减问题,只要成功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初学时要把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过程写出来,还要注意改变减数的性质符号.
例2 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是 154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 392米.哪里的海拔更低?低多少米?
追问:求哪里的海拔更低,应比较哪两个有理数?结果中“-”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说明结果中“-”的实际意义,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并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需注意哪些方面?(2)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得到有理数减法法则?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使学生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突出减法转换为加法的条件和过程:减法转换为加法,减数转变为它的相反数.
使学生关注利用几何直观和代数运算两种不同角度解决数学问题.
课堂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口答:把下列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1)4 ( 3)= (2)( 3) ( 1)=
(3)( 7) 5= (4)0 ( 2) =
(5)0 3= (6)7 8=
6 9=
计算:
(1)(+8) (+5)= (2)(+8) ( 5)=
(3)( 8) ( 5)= (4)( 8) (+5)=
(5)10 6= (6)6 10=
例题:
例1 计算:
(1)5-(-5) (2)0-7-5
(-1.3)-(-2.1) (4)1-2
例2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点的海拔是 154米,死海湖面的海拔是 392米.哪里的海拔更低?低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