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能结合现实中的产业转移实例,全面提取该产业在不同区域区位因素的差异,从促进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路径方式及影响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通过分析全球范围内三次产业转移一般规律,促进对当地产业转移升级进行思考,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力)
3.通过学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和适者生存的人地协调发展观。(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越南近10年来为什么“赚惨了”?
越南、印度等国为什么成为企业家眼中的“香饽饽”?
1、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产业转移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A国
B国
甲区
乙区
国际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
企业生产目的
最佳工业区位
生产要素
生产成本和利润变化
重新寻找工厂地点
最低的生产成本
最高的生产利润
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
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向越南转移的产业大都属于什么类型的产业
2.与中国相比,越南具有哪些优势
3.在中国,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驱力有哪些
合作探究:
材料一:从数据来看,2019年越南鞋业出口达182亿美元,仅次于中国;越南的服装出口额已突破300亿美元,超过孟加拉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成衣出口国。尤其在中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越南还承接了美国从中国转移的大部分订单。到2019年二季度,美国在从中国减少的310亿美元进口商品中,越南就吸收了140亿美元,几乎吃掉了一半。
材料二:越南是东南亚劳动力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有5750万的工人,相当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劳动力人口之和,同时越南生产工人平均月薪仅为216美元,还不到中国工人工资的一半。
材料三: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全面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印染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 ——《中国制造2025》
材料四:中国服装行业竞争者众多,其中上市服装企业的代表企业有海澜之家、森马服饰、太平鸟、美邦服饰等,各企业旗下品牌可分为男装品牌、女装品牌、童装品牌和男女装兼备的综合品牌。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7年第四季度起,服装和布的销售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服装销售量2018年是540.6亿件,相较2017年的719.1亿件下降了24.8%。
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同时环保政策的出台驱使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
此外中国服装市场竞争激烈。
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向越南转移的产业大都属于什么类型的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2.与中国相比,越南具有哪些优势
越南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地价较低,生产成本低。
3.在中国,影响产业转移的内驱力有哪些
要
素
约
束
因
素
要素供给
状况恶化
劳动力价格上涨
劳动力供给紧张
环保约束加强
生产成本增加
利润减少
市场竞争激烈
经营环境欠佳
税负加重
竞争对手增加
市场需求减少
产
业
转
移
1、要素约束因素的影响
(产业跨区域转移的重要原因)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生产要素:
自然要素(土地、水、能源矿产、原材料等)
人文要素(市场、工资、劳动力、税费、政策、基础设施、科技等)
材料三:2020年6月30日,越南与欧盟正式签订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协议生效后,欧盟将立刻取消对越南商品85%的关税,并在未来7年内逐步削减剩余产品的关税,而越南则将在未来10年内削减商品关税,最终双边贸易中99%的商品将被免税或减税。
材料一: 截至2020年6月,一些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已将其生产工厂迁往越南。值得注意的是,LG的智能手机生产已经完全从韩国转移到了越南海防市。苹果已经转移了其AirPods产品的一部分,而任天堂也已将其Switch Lite游戏机的一部分转移到了越南。
材料二:越南政府多次修改《投资法》,大力吸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率为20%,低于中国的25%,工业园中的企业能获得“两免四减半”(头两年免税,之后四年缴税减半)的政策优惠,高科技产业更能享受到“四免九减半”
阅读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与以前相比,越南在2019年后更多承接的是什么类型的产业
越南开始承接电子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开始增加
2.这些类型的产业转移主要原因是什么
越南政府与欧盟签订合约,政府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东南亚国家制造业带动经济发展,使得人均经济提升,对于电子产品的需求增加,市场扩大。
2、市场因素的影响
国际市场
直接投资建厂
企
业
产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内市场满足不了其发展壮大的需要
开
辟
限
制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同
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
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思考: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
3、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转出地
政府可以通过间接干预的方式调节市场机制,也可以通过项目审批、价格管制、紧缩信贷等方式
落后产业向外转移
产业承接地
政府可以通过优惠的土地、税收、区域补贴政策,以及改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吸引企业进驻
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降低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知识小结:
案例: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跨区域转移,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图3-2 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承接地区示意
结合我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分别说出转出地推力、转入地拉力主要有哪些。
转出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案例:中国白色家电产业转移
转入地(中西部地区)
推力:
①原材料价格上涨; ②劳动力成本提高;
③加工贸易优惠政策支持度减弱等;
④当地市场相对饱和。
拉力:
①基础设施与投资软环境逐步完善;
②资源丰富;③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较低;
④市场潜力大。
1.影响韩国制鞋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为什么韩国制鞋企业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
3.通过韩国制鞋业出口额的变化,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与韩国相比,我国劳动力更加低廉,土地租金更低,市场更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海运交通便利,方便原料与产品的运输。
劳动力价格、地租、政策、市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原料、劳动力、土地租金、科技、市场、政策等因素发生改变时,当地的经济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汽车市场主体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和广大乡村逐步转移,尤其是小轿车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此种状况引起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汽车企业的高度关注,非常重视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深度开发。这些国家的汽车企业多采取合资、合作、联营的方式,在研发汽车产品时重视注入中国元素,针对我国市场实施专门开发,汽车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进驻我国。
(1)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1)为什么国际汽车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会注入中国元素
注入中国元素使汽车产品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更易扩大市场份额。
(2)为什么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进驻我国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进程较快,小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汽车生产厂商众多,对汽车零部件需求大,企业进驻我国能获得广阔的市场;
2、土地成本、运营成本较低;
3、就近布局,加强与汽车生产厂的联系,有利于降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本。
随堂巩固:
美国T企业是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跑者,掌握着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T企业在本土拥有两座核心工厂,并计划在全球每个大洲建设一座超级工厂,上海超级工厂是该企业的首个海外核心工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T企业选择在中国建超级工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
A.政策支持 B.劳动力价格低
C.技术先进 D.市场广阔
政策支持是辅助因素,新能源汽车生产属于高端制造业,对劳动力价格不敏感,美国的技术更先进,ABC错误。T企业在中国建超级工厂,主要是为了占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D正确,故选D。
D
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的美国制造业转移到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地,80年代初这些企业又逐渐转移至中国大陆。近年来,美国调整政策,重启关税壁垒,迫使这些美国制造业回迁美国。据此完成第2~3题。
2.美国调整政策迫使本国制造业企业回迁美国,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知识产权 B.形成完整工业体系
C.增大国内销量 D.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3.回到美国的制造业企业,初期将主要直接面临( )
A.熟练技术工人短缺 B.原材料、燃料短缺
C.生产与研发和销售脱节 D.信息服务严重滞后
D
A
在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抱团转移”成为一种新型转移模式。例如,南通纺织和服装等企业组团“扎堆”投资有30多年纺织产业历史的太康,在太康形成了一座“南通纺织城”。右图为南通、太康分布示意图。完成第4题。
4.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小 B.协作条件好
C.接近原料产地 D.地租更加便宜
B
对比探究一和探究二中的材料,完成下列表格,并归纳规律。
转移时间 转移的产业 产业类型 产业价值
2018年左右
2020年左右
高附加值
服装制造业
鞋制造业
电子产业
劳动力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低附加值
越南在向新一任制造业霸主冲刺,现任的制造业霸主是中国,但是在中国之前,谁是上一任制造业大国
拓展延伸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二战后,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哪三次大的产业转移?主导影响因素分别有哪些
2.总结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图3-4 世界三次产业转移路线示意
时间 产业转出区 产业承接区 产业转移类型 主导因素
20世纪50-60年代 美国 欧洲、日本 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
20世纪60-80年代 美国、德国、日本 东亚、拉丁美洲 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80-90年代 发达国家和地区 东盟及我国东部沿海 劳动密集型产业、 低端制造业
资源
劳动力
劳动力
劳动力
市场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由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上升到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环节。
1.产业转移的类型:
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产业转移的生产环节: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发达国家或地区
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大幅度萎缩,尤其是劳动力价格高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国际市场格局变化,国家间贸易壁垒限制,原料、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国家环保政策限制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经济发展需求迫切,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产品需求量大增,劳动力技术水平提高,原料丰富,工业化发展需要,国家优惠政策支持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3.转移方向:
注意:也有发展中国家部分企业为了获取技术、占领市场等把工厂转移到发达国家。
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材料二:2019年,越南被世界经济论坛(WEF) 评为全球竞争能力指数和排名改善最显著的国家。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越南的竞争力指数以61.5点排名第67位,较去年上升10位,增加了3.5点。
材料一:越南2017-2020年三大产业占GDP的比例以及GDP增速
产业类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GDP增速
2017年 15.34% 33.34% 41.32% 6.94%
2018年 14.15% 33.78% 41.82% 7.08%
2019年 4.6% 50.4% 45% 7.02%
2020年 13.5% 53% 33.5% 2.91%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数据统计,在东亚地区,中国就业率为65.05%;在东南亚地区,越南就业率为75.89%,泰国为66.82%,柬埔寨为81.76%,菲律宾为58.34%,马来西亚为62.15%,新加坡为67.64%,印尼64.33%;南亚地区的印度则为46.65%。越南女性参加劳动比例是72%,高于世界平均值的49%,该比例也高于东亚与亚太地区平均值的59%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39%。
材料四: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1至10月份,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64.0%、51.9%、50.9%。同时,服务业贡献率提升。前三季度,服务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材料五:目前,中国森林面积达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2.96%,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5.3%;湿地面积达8亿亩;荒漠化防治成效显著,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自然公园共1.18万处,保护了85%的野生动物种群、近200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物种、65%的高等植物群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进程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材料六:截至2019年9月,河内被列为全球空气最差的城市之一,胡志明市位列第三。在越南城市区域,汽车、摩托车导致的空气污染加剧,在农村区域,秋收后秸秆燃烧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塑料垃圾排名第四。
材料七:越南成功纺织公司(TCM) 2021年7 月份营收1400 万美元(近 3310 亿越南盾) 的收入,与 2020 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3%。但税后利润只有近67.3万美元 (150亿越南盾) ,同比下降47%。越南统计总局发布的报告中还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越南所有就业人员的“平均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3万越南盾,收入下滑至520万越南盾”。
材料八:越南和印度一样,近些年表现亮眼的高增长经济数据其实都是由大量数额的美元债务堆积而成的。而美国为了保全自己,决定让美联储放水,开启无限制的增印钞票,外汇储备达830亿美元越南受伤惨重。从某种意义而言,美国牺牲了越南等国的利益,所以越南制造正遭遇美国的拦截、缺乏独立发展的越南暂时无法保全自己的发展,经济可能面临衰退甚至退回原形,短期内也不可能实现该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梦想。
材料九:多年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吸纳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沿海地区,一些制造业企业利用区位优势,通过加工贸易吸纳了大量中西部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这些地区后续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如今,随着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我国部分工厂已经出现“无班可加”,甚至裁员的现象。
对转出地
有利影响:
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2、有利于改善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不利影响:
1、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出,可能导致就业困难。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转入地
有利影响:
1、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
1、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迁入,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2、大量消耗当地的自然资源,导致当地资源迅速减少,甚至枯竭。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转入地 经济效益: ①推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②改善及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财政税收。 社会效益: ①扩大就业机会,增强发展活力; ②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生态效益:
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用地。
转出地 经济效益:腾出发展空间,凝聚创新力量,促进产业升级;加速高科技和新型产业的开发。 生态效益:减少资源消耗,缓解环境压力,改善民生质量。 社会效益:主要是减少传统的劳动就业人口,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即原有产业萎靡萧条,新兴产业又未能发展起来。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小结:
1、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 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夕阳产业。
2、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区域发展各有侧重,扬长补短。
3、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对整体性的影响
越南崛起的情况下,中国该如何应对?
1.加速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力整体的技能和素质。加大对5G、人工智能等的投入。
2.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吸引更多国家来华投资。
3.加强和各国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图3-5 1965-2013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活动:日本汽车产业
(1)说明日本汽车工业布局和市场变化的特点。
日本汽车工业一开始面向国内市场,布局在日本国内,随着欧美市场对节油汽车的需求增加,为了占领更大市场,日本在海外投资建生产基地。
图3-5 1965-2013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示意
(2)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什么
1、自身条件:依靠资金、技术优势,加速海外投资;
2、外部条件:
①市场:可以占有海外庞大的市场
②劳动力:吸引廉价的劳动力
③原料:利用低价优质的海外原材料和矿产等资源。
有利影响:国内生产要素集中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加速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使产业升级,同时关注产品的设计和营销,获取更大的利润。
(3)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不利影响:日本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总额会减少,国内制造业就业机会少,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1)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组装环节。这种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影响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某电子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分布示意
活动:微笑曲线
(1)这种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有哪些影响
发展中国家承接的是价值链中利润空间较小的加工和组装环节。
有利影响:
社会效益:
①就业: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②城市化:加快城市化进程。
经济效益: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入第二产业,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
不利影响:
生态效益:可能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但同时也存在利润空间小,资金积累慢,产业升级困难等不利影响。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转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本地区产业升级。
1、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同时注重转入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售后服务或销售营销环节;
2、如果早期只能转入加工、组装环节,也必须加快培养技术人才,创立自主品牌等;
日本某豪华品牌轿车在中国市场一直采用“日本制造+整车出口”方式销售,产品长期供不应求。2020年初,该轿车企业在印度投资新建了一家工厂,这是该企业继美国、日本后的全球第三家工厂,该工厂采用“全零件进口+本地组装”模式生产。目前,产自该工厂的轿车在当地的价格明显高于我国市场上同款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针对中国市场,该轿车企业采用整车出口的目的是 ( )
A.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B.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
C.提高产品总体竞争力 D.避免两国间贸易壁垒
2. 印度吸引该轿车企业在该国投资建厂的优势在于 ( )
①科技实力 ②劳动力资源 ③市场潜力 ④交通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 该工厂生产的轿车价格高于在我国销售的同款产品,这表明投产后下列费用依然偏高的是 ( )
A.税收费用 B.研发投入 C.土地成本 D.组装加工
C
D
A
制造业是墨西哥的支柱产业之一。该国汽车生产总量的75%销往美国,美国、日本、德国等著名汽车企业纷纷在墨西哥开设工厂,并将研发中心落户该国。新出台的北美贸易政策规定,汽车零部件的75%必须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生产,并将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16美元才能享受优惠的关税政策。据此完成4~5题。
4.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将研发中心落户到墨西哥,主要原因是 ( )
A.降低生产成本 B.占领汽车市场
C.发挥政策优势 D.尊重当地文化
5.新政策下,墨西哥汽车制造业 ( )
A.空间分布更趋均衡
B.自主研发实力增强
C.民族品牌数量增大
D.全产业链构建困难
B
D
中国汽车工业根基薄弱,依托市场换技术艰辛发展。但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F公司四十年来的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F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完成1~3题。
1.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资金 B.原料 C.市场 D.政策
C
2.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生产玻璃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贸易壁垒加强 B.成本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技术革新缓慢
3.近年来,该公司发展致力于( )
A.承接海外订单 B.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C.吸引海外投资 D.加强研发与服务
B
D
中国汽车工业根基薄弱,依托市场换技术艰辛发展。但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F公司四十年来的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F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完成1~3题。
读“我国消费类某电子生产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示意图”,完成1~3题。
1.从生产投入看,①阶段主要是( )
A.原材料 B.劳动力 C.资金 D.技术
2.该企业在②③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市场 B.降低成本 C.减少运输 D.提高品质
3.④阶段在国外建技术研发中心的目的是( )
A.促进国外技术发展 B.扩大国外生产规模
C.增强产业集群效益 D.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B
A
D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
甲国汽车的(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2020全国Ⅲ卷)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 1~3 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D
C
A
组装厂
原组装厂
市场
零部件生产厂
市场
【解析】【1题详解】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厂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厂家,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同时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不发达,组装厂在乙国不可能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是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规模扩大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若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此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经济差距较大,若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企业布局应该是全部环节都在邻国,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不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乙国小,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销售到甲国,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在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广西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直播的桑籽能一次成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蚕农每年养蚕可达十多个批次。2006年起,我国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南宁成为当地蚕丝交易中心。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
简析我国实施“东桑西移”的影响。
对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促进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对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调整农业
生产结构;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