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3张PPT)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区 域 发 展
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
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
提升为主体的
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
高效益
综合发展阶段
一、区域的发展阶段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泊面积变化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 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乍得湖沿湖地区处于区域的哪个发展阶段?有什么特点?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1、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B.工业化处于发展阶段,以资源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高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A
对比项 产业 就业 交通 城市发展 开放程度 人地关系
初级阶段
农业为主
集中于
农业
稀疏
无高水平
中心城市
低
协调
收割水稻
传统纺织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
十八洞村地处湘黔边界的湖南花垣县,是一个山环水绕的秀美山寨,全村2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只有几分。过去,这里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地方,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工业,交通信息闭塞,村民靠种植玉米、水稻和外出打工为生,自给自足特征明显,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县平均水平的四成,贫困发生率高达58%。
十八洞村的变化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首倡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有十八个溶洞而得名),平均海拔700米。中国城科院将通过战略合作,把十八洞村从精准扶贫的样板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
材料二:由十八洞村全体村民共同参股和苗汉子合作社合作,在十八洞村境内流转30亩土地,建设精品猕猴桃产业示范基地,直接带动十八洞村225户村民930余人人均年增收0.5万元以上。
如今,特色种植、养殖初具规模,乡村旅游热火朝天,电商扶贫正在起步,十八洞村不仅激活了自我“造血”功能,顺利脱贫摘帽。
【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猕猴桃喜湿润,15—18.5℃的地区种植最为适宜。有机猕猴桃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无水质、土壤污染。简析十八洞村种植猕猴桃的优势自然条件。
(2)简述电商参与精准扶贫对十八洞村的有利影响。
(1)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②地处山区,夏季凉爽,温度适宜;③远离城市,人口密度小,生态环境良好,猕猴桃品质好。
(2)①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农产品的品牌意识;②有助于与市场的对接,扩大销售范围;③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1)简析长城以西以北的古代游牧民族善骑射、耕作水平低的地理原因。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长城以北以西地区,以内蒙古高原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居民以游牧业为主。降水在400mm以下,草原面积辽阔,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且农业受干旱、风沙、寒潮等自然灾害影响大。
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而且是一条实际存在的重要地理界线。历代长城的布设都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走向与我国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分界线基本一致。古代,长城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分界线,该线以西以北为游牧民族聚居地,他们善骑射,耕作水平极低,衣食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
【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长城在东段主要以砖石砌成,西段主要用夯土筑成,分析原因。
(3)长城沿线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原因。
(2)地形:东段山地多,地形起伏大,使用砖石依山势而建才稳固;西段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可以就地建设。
气候:东段降水量较大,须使用砖石减少雨水侵蚀;西段降水量较小,可使用夯土。
建筑材料的获取:东段山地多,基岩出露,可就近采石;西段黄土堆积层厚,可就地取土。
(3)长城沿线地区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高原山地与丘陵、平原的过渡区,降水量较少且时空变率大;植被较少;水蚀、风蚀交错。
1. 在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某一优势因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此形成支柱产业。选择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区域,说一说如何确定该区域发展的突破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1.在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随着匹兹堡等早期中心城市的逐步扩展,涌现出了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等工业中心,工业区域不断扩大。同时,产业结构也趋于复杂化,出现了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当局不仅在当地大规模开采铁矿和煤炭,还从外地输入了大量资源。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据此,查阅有关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找出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分析它们的地理区位特点。
位于五大湖工业区,水陆交通便利,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广阔平坦,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市场广大。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成长阶段与初期阶段相比,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产业结构的变化:趋于复杂化,出现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部门;
空间结构的变化:工业区域不断扩大,涌现新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交通建设加快,对外联系加强。
原因: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和推进。
3.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在成长阶段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题: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五大湖区的生态也遭到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变得空前紧张。
影响:
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人口外迁;
资源的大量消耗→ 资源短缺,工业生产速度下降,效益降低
对比项 产业 就业 交通 城市发展 开放程度 人地关系
成长阶段
工业为主
转向工业服务业
建设
加快
形成中心城市工业基地
不断提升
不协调
二、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项目 内容
区位优势
历史地位
面临问题
振兴措施
煤、铁、石油、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展潜力大。
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经济体制落后,生产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枯竭(大庆),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
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
(1)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2)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改造和提升加工制造业
(3)优化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
(4)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原 因
措 施
优势丧失:资源、土地、劳动力
出现问题:竞争力下降、失业率高、高污染、人口减少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转型
三、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转型阶段
深圳通过多次转型,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低端,走向数字革命时代的前沿。信息技术和数字革命成为深圳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如今,深圳实现了从“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的华丽转身。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也是我国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
深圳的转型提升
方 法
目 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
创新:产业、城市、科技、开放
经济、社会、环境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创新
四、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改变以往拼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借此改善生态环境;
以创新驱动发展,多发展一些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部门,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此提升整体发展素质;
倡导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借此提升我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
“中国智造”: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
区域发展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初级阶段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较低 加速发展 经济增长缓慢 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化起步(劳动、资源密集型) 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 产业萎缩、产业层次偏低、人口减少 以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 缺乏高水平中心城市 出现大中城市和工业基地、内部集聚作用加强 区域集聚效应减弱 区域集聚效应增强
对外联系 交通运输线稀疏 加快 减弱 交通运输网络化
对外开放 较低 提高 减弱 增强
区域内部差异 小,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区域内部差异增大 区域集聚效应减弱 差异小、协同发展
人地关系 对环境影响小 人地关系不协调 环境污染加剧、资源枯竭 人地协调发展
平衡
不平衡
平衡
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1、三次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指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三、区域产业结构
1、三次产业的划分
思考: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产业结构呈现怎样的格局比较理想?
2、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
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
(1)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5)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人口也逐渐由农村居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第三产业逐渐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3、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
区域发展早期
第一产业
工业化加快
第二产业
城市化加快
三、二、一
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1952年:50.95%,20.88%,28.16%
1980年:30.17%,48.22%,21.60%
2000年:15.06%,45.92%,39.12%
2011年:10.12%,46.78%,43.10%
衡阳地区产业结构:
2005年:25.4%,38.5%,36.1%
2010年:18.6%,45.5%,35.9%
2016年:15.1%,43.9%,41.0%
2015年:9.10%,45.40%,45.50%
2020年:7.10%,39.00%,53.90%
2020年:12.5%,35.4%,52.1%
美国产业结构:
2017年:1%,20.4%,78.6%
思考:
针对我国与美国、日本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我们应怎样应对?
日本产业结构:
2017年:1.1%,29.0%,69.9%
(2)你家乡目前的产业结构处在哪一个阶段?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衡阳市的产业结构处在第⑤阶段;
未来发展的方向: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1.下表A、B、C、D四个地区分别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C:以结构优化和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
D: 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后期阶段
判断理由: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则发展阶段越高级。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2. 湖南省长沙县位于长沙市区以东,原来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乡村人口多,居民收入低,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自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县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代表的现代工业迅速崛起,位于该县的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湖南工业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开发区。长沙县为中部地区主要的工程机械、汽车、空调、盾构机制造基地。县城高楼林立,企业总部云集,高速路网四通八达,还修建了磁浮快线。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4.2万元,县域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六位。长沙县连续两次被评为我国最具幸福感的中小城市。
(1)长沙县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从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到以工业化
为主的成长阶段。
(2)在长沙县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当地居民
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由乡村生活进入城市生活,生活方式发生
改变;由低矮瓦房到高楼大厦,生活观念发生变化;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交通便利,出行更加便利。
(3)议一议,长沙县的发展壮大给我们哪些启迪?
发展需要认清本地区位优势,扬长避短,积极融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1~2题。
1.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 )
A.湘 B.冀 C.赣 D.陕
2.南方部分城市冬季温度低,却一直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原因可能是( )
A.供暖设施占地面积大,挤占大量生活空间
B.南方冬季湿度大,导致供暖系统稳定性差
C.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
D.南方地势起伏大,供暖设施建设工程量大
D
C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曲线表示的产业类型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金融业
4.关于该城市目前发展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工业化水平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用地规模小,对外联系少
C.区域发展水平高,科技成为主导力量
D.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产值低
B
A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完成5~6题。
5.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6.“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众多的技术人才 D.丰富的水能资源
A
B
思考:推测以下三幅图的拍摄地点?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阅读课本P20-21,回答下列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哪些?根据这些指标可将区域划分为哪些地区?
2.反映区域总体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些?
(一)区域发展水平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民收入( GNP)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区域 类型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世界银行眼里的世界各国人均收入分布图
蓝、绿、紫、红分别代表高、中高、中低和低收入国家
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地图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常用指标
常用 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人均国民收入( GNP)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区域 类型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地区
(2)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世界排名 预期寿命指数 教育程度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人文发展指数
中国 90 0.76 0.83 0.64 0.745
美国 12 0.87 0.97 0.98 0.924
全球 0.70 0.76 0.73 0.729
2018年人文发展指数(HDI)中美比较
世界排名 预期寿命指数 教育程度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人文发展指数
中国 79 0.76 0.83 0.64 0.768
美国 21 0.87 0.97 0.98 0.921
全球 0.70 0.76 0.73 0.732
2021年人文发展指数(HDI)中美比较
瑞士、挪威、冰岛、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大利亚、丹麦、瑞典、爱尔兰、德国、荷 兰
我国四大地区分布
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
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差异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雨林
土壤 红壤、砖红壤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黑土、棕壤、褐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 以旱作为主,小麦、玉米生产占据突出地位
工业生产
产业结构
交通运输
对外联系
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
以重工业为主
以轻工业和综合型工业基地为主
铁路、公路交通发达
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
产业结构合理
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积极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发展快
产业结构不合理
重工业比重大
湖南省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湖南省内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1)分析湖南省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2)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城市化过程明显,人口结构变化明显:
①乡村人口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人口比重增加;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为主逐渐转变为第二、三产业为主,占比最大的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变为第三产业;③城市级别明显提升,城市空间分布向东部聚集,形成了城市群。
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创新等。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土壤、生物等。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
人口、乡村和城镇、农业、工业、服务业、交通。
区 域 发 展
因地制宜,扬长补短,推行适宜的发展战略与对策措施。
三、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瑞士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瑞士国土面积狭小,高山雪峰林立,冬季寒冷漫长,矿产资源匮乏。但这样一个号称“欧洲屋脊”、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国家,无论总体发展水平,还是人均国民收入,都位居世界前列。究其原因,在于瑞士依托自身的区位条件、历史文化和秀美景观,大力发展金融、钟表制造、旅游、会展等产业,构建了高品质的产业体系。
发挥历史文化、钟表制造的优势,发展钟表文化产业;
发挥湖光山色、旅游景观多样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发挥中立国优势,发展国际会展、国际组织总部产业;
发挥农产品生产技术优势,发展奶酪、巧克力、速溶咖啡产业。
【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是瑞士钟表却以其准确的授时、精良的手工工艺享誉世界,95%以上的瑞士钟表用于出口。近几年,瑞士钟表出口额大幅下降,针对这一现状瑞士政府积极引导发展医药化工业(医药化工产品是将简单化工品通过先进的工艺提炼制成的高级化工产品)。目前,瑞士医药化工产品逐步成为该国出口的主产品,出口额位于世界前列。瑞士的医药化工业集中程度高,主要在巴塞尔等4个地区,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
(1)分析瑞士钟表闻名欧洲、享誉世界,对外销售量大的原因。
(2)分析瑞士钟表业出口额下降的原因。
(3)推断瑞士政府选择医药化工业成为
该国支柱产业的原因。
(1)瑞士钟表工艺精良,技术含量高;瑞士周边国家众多,经济发达,国际市场广阔,知名度提高;钟表产品轻薄短小,价值昂贵,长距离运输成本不高,产品享誉国际市场。
(2)获取准确时间的方式增加,钟表的市场需求减少;高科技手表的出现对传统手表产生了冲击;价格较高,市场相对狭小。
(3)瑞士自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应当选择高附加值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医药化工业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瑞士位于内陆地区,山地多,运输不便,医药化工产品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出口。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读图1—24,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
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
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冬小麦)和北部(春小麦);
玉米带位于乳畜带以南的地区;
棉花带位于冬小麦带和混合农业带以南(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地区。
(2)读图1—23,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照、温度、降水、土壤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美国东北部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形成乳畜带;
美国中部和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形成小麦区,北部由于冬季较长,以种植春小麦为主,中部以种植冬小麦为主。
乳畜带以南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为160-200天,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自然条件十分利于玉米的生长,形成玉米带;
西部高原山区,海拔高,降水少,面积辽阔,多天然牧场适宜发展畜牧业。
2、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1、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发挥地区优势,充分挖掘生产潜力;
3、便于扩大农产品的商品性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布局有什么优点?
思考:
“
两横三纵
“
“
七区二十三带
“
“
两屏三带
“
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确定每一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明确开发方向
控制开发强度
完善开发政策
规范开发秩序
四类主体功能区
(1)说出海南岛地形气候特征。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1)归纳海南岛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
地形特征:以山地丘陵为主,四周分布面积狭小的沿海平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丘陵、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充沛,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2)为什么海南岛能成为我国主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我国热带地区范围较小,海南岛纬度较低,全部位于热带,水热充足,适宜发展热带作物。
(3)归纳海南岛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丰富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国家政策支持。
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课堂小结:
【例2】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指出图中所示区域积温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1)积温由西南向东北(由西向东)递增;兰州以西积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降低,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
(2)气温日较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例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安道尔地处比利牛斯山脉南坡,为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的内陆山地国家,是欧洲多个“袖珍国”之一。安道尔境内高山峡谷遍布,地形崎岖,整个国家被三条“Y”形的峡谷分割,境内平均海拔1 300 m左右,最低处800 m。每年10月中下旬,当巴塞罗那还沐浴在艳阳中的时候,距离不远的安道尔已漫天飞雪。安道尔是欧洲阳光最充足的冬季滑雪胜地。目前,欧洲大大小小的冬季冰雪赛事都将这里作为比赛场地。下图示意安道尔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
(1)描述安道尔的地形特点。
(2)分析纬度位置和地形对安道尔气候的影响。
(3)阐释地形对安道尔河流水系的制约作用。
(4)欧洲冬季冰雪赛事都将安道尔作为比赛场地。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1)以山地、峡谷地貌为主;“Y”字形的三条峡谷与山地相间分布;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
(2)纬度位置决定安道尔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冬季,因海拔高,大部分地区漫长寒冷,在西风影响和地形抬升下,降雪多;夏季,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下,降水稀少,因海拔高,气候凉爽。
(3)安道尔地处比利牛斯山脉南坡,地势是北高南低,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峡谷大致南北纵贯,相对高度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作用强,河床呈“V”字形;开阔平缓的地形少,限制河流流域面积。
(4)海拔高,降雪量大,积雪时间长,雪质好;冬季阳光充裕,利于赛事的顺利进行;山地多,积雪面积大,适宜开辟的滑雪场地多且面积大;多蜿蜒的山地,雪道起伏跌宕,坡度陡,适宜高难度的滑雪比赛。
我国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集中供暖分界线。近年来,随着南方异常寒冷天气频频出现,居民对供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据此完成1~2题。
1.集中供暖分界线经过( )
A.湘 B.冀 C.赣 D.陕
2.南方部分城市冬季温度低,却一直未实现集中供暖的原因可能是( )
A.供暖设施占地面积大,挤占大量生活空间
B.南方冬季湿度大,导致供暖系统稳定性差
C.南方冬季低温期短,供暖设施的利用率低
D.南方地势起伏大,供暖设施建设工程量大
D
C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曲线表示的产业类型是( )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金融业
4.关于该城市目前发展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工业化水平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B.城市用地规模小,对外联系少
C.区域发展水平高,科技成为主导力量
D.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产值低
B
A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完成5~6题。
5.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6.“钢都”匹兹堡兴起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铁矿资源 B.便利的水陆交通
C.众多的技术人才 D.丰富的水能资源
A
B
【例1】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读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图,完成第1~2题。
1.在区域开发早期,制约该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河网密布 B.雨热同期
C.土质黏重 D.红壤广布
2.该地区密集的河网对区域工业化阶段所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工业原料 B.提供生活水源
C.提供便利的交通运输 D.提供丰富的水产品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