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新课导入凌晨六点 北京同仁医院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计划生育政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发展前景。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的方法,了解人口增长过快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4.23亿。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5.37亿。
1973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13亿。
198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8.02亿。
1993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9.14亿。
2009年,今天:13.28亿。
注:历次人口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 2.我国人口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 1.数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最接近于哪种增长方式? 无天敌,食物充足;生育率高 个,死亡率低;人口基数大。J型增长。 4.为什么我国历年人口增长情况表现出“J”型增长?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基数过大等。3.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5.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 人是生物界的一员,所以,生物消长规律也适用于人类,但 因为人不同于其他动物,他可以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改造、保护自然,因此,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类。1.我国人口的现状 在解放初期,中国人口约为5.4亿人,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1/4。所以说,中国人口发展是在一个相当庞大的基数上开始的。(1)人口基数大(2)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49-1957年: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期
原因:战乱纷争的结束,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
1958-1961年:人口生育低谷期
原因:国民经济发展受挫,三年自然灾害。 1962-1972年: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期
原因:医疗条件的改善,婴儿成活率增加,以及旧观念的影响,即希望儿孙满堂等。
1973-1984年:人口增长有效控制时期
原因:人们逐步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人们计划生育。
1985年后:人口增长率有了明显的回升。中国人口政策演变历程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
②1954至1957年——由严禁节育到逐步主张节制生育。
③1958至1959年——已孕育起来的控制人口思想受到严重干扰。
④1960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发动前夕——计划生育思想复苏与开展工作。 ⑤1966至1969年——计划生育政策未变,但丧失实施的社会环境。
⑥1970至1980年初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形成合情合理的生育政策。
⑦1980初秋至1984年春——计划生育政策由晚稀少向一孩紧缩。
⑧1984至1991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各地方计划生育条例。
⑨1991至1999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3)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的年龄构成有趋于老龄化的趋势。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26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600万,分别占总人口的10%和7%。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阶段。
据预测,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 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
到2020年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5.6%;到2050年达4.1亿,占总人口的27.4%。
这意味着我国将在21世纪上半叶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2.我国人口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人口总数要控制在14.5亿以内;
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峰值(15亿左右)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从而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 中国的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至多不高于5亿。8-10亿的中国生活质量不可能有多麽美好;3-5亿的人口数量,人民生活和山川景色才真正有可能“令华夏子孙竟折腰”。 要实现100年以后8亿以内人口目标,生育率就必须长期保持在低于1.6‰的水平。中国究竟多少人才合适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来源中,耕地上的农作物占88%。
目前,全球人均约0.26hm2。但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大约有5亿人口处于超土地承载力的状态下。2.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人均水资源就必然会减少。
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
人均年可用水量1000-2000m3的国家被列为水资源紧张国家。全球现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十几个国家发生水荒。 河流干枯和地下水位下降,被视作水资源紧缺的证据,如尼罗河、黄河和科罗拉多河几乎无水入海。目前,包括主要产粮区的世界各大洲地下水位正在下降,美国南部的大平原、中国华北平原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地下蓄水层正日益桔竭。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有些国家共约10亿人口生活将面临绝对缺水的状况。这些国家必将减少农业用水,以满足居民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中国和印度被认为世界两个灌溉农业大国,将要大量减少灌溉供水。3.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需要,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掠夺性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
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森林是保持人类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口过分增长势必毁林造田、毁林盖房......,结果使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受到破坏。
自1850年以来,几乎1×1013 m2的森林被砍伐,原始森林约减少一半。在1975—1980年的5年中,非洲森林资源被毁坏的面积达3.7×1011 m2,亚洲为1.2×1011 m2,拉丁美洲为1.84×1011 m2,其数量是很惊人的。中国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农村找不到薪柴而对森林乱砍滥伐。如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四川省,解放初期森林覆盖率是19%,20世纪80年代初已下降到13%,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引起自然灾害的增多。4.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影响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之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2%。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为了满足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了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于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5.人口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从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的关系看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6.人口增长对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三、计划生育政策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要求: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课堂小结一、我国的人口现状(1)人口基数大(2)人口增长速度快(3)年龄结构的变化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2.人口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3.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4.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影响5.人口对环境的影响6.人口增长对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高考链接 (2008 山东)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08山东)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图中 曲线。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c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 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 环境阻力 b 55亿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 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殖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1)人口呈指数式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多,对资源的需求增大,会出现过度利用资源的情况,造成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为争夺资源会出现战争等行为,最终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呈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式增长,主要是限于资源在人口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存在增长阻力。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更新最快,所以最适人口数量为55亿。(3)计划生育控制是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增长过快,而晚婚晚育可以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课堂练习1.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法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砍伐,先富起来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
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林木纯林C2.关于环境的保护措施中错误的是( )
A.防止“三废”污染
B.限制能源消耗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合理开发自然资源B3.2005年中国人口总数要控制在( ),2010年人口总数控制在( ),21世纪中期人口总数预计达到( )
A.13亿以内
B.13.3亿以内
C.14亿以内
D.16亿以内DCB4.在我国,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源在( )
A.气候条件差
B.人口数量太多
C.自然资源和能源缺乏
D.人们的环境意识不强B习题答案 基础题
1.D。
2.提示:“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都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 拓展题
提示:1.近5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分别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2000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让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水──20亿生命之所系”(2003年)。这些主题都与生态环境(影响人类与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它们都与人口增长有关。 2.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