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0 20:2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 学校 年级 高一年级
课题 2.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2019 版)选择性必修 1《稳态与调节》第2 章第 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两部分内容。 本模块内容编排设计上充分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的理念。 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学习,对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有一定认识,有利于之后更好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知识。 以结构为基础,然后学习生理功能,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掌握。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以及神经元等知识,具有一定认知基础。 但时隔两年,学生对于这部分的认识已变得模糊,遗忘不可避免,概念存在混淆的现象。 本节课涉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其内容抽象复杂,若采用传统的“授 受”式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先进行晕血晕针的相关资料收集,在课前分享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课上小组讨论进行抽丝剥茧,最后用教材中知识回答学生的疑惑,并传递健康生活理念。
学习目标确定
1. 以“探寻体检中晕血晕针的原因” 为问题导向,通过主动阅读教材、各类期刊,课上学习分享,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基于真实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神经系统的组成,建构知识网络,获取必备知识,提升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分析“晕血、晕针的原因” “合理安排早餐”等具体案例,理解自主神经如何调节内脏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4. 通过分析“晕血、晕针的原因”,建立关爱生命的观念,学会主动关心、照顾身体不适的同学,缓解晕针同学的心理压力。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2.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 3.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 2.神经系统结构组成的生物学意义 3.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与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联系
任务实施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展示课下收集的“探寻体检中晕血晕针的原因”资料,晕针,晕针有什么症状。 学生介绍什么是内容包括:晕针是 在采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血管性晕厥,当体检者受到针刺等因素的刺激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其进而心输出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其引起的晕厥,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 学生代表继续 提出:为什么会晕针晕血? 从刚才对晕针的概念上已知晕针跟“迷走神经、血压下降、 血管扩张”有关。 因此,学生 接下来分享在资料中,搜索“迷走神经、血管”等相关的关键词,在《针刺治疗胃肠疾病的迷走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迷 走神经干预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治疗作用》等医学期刊文章中,出现“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迷走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衡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 以及“心脏自主神经系统主要由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系统构成,正常生理情况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活动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处于复杂的动态平衡。 疾病状态下,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 被破坏,参与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 。在这两篇医学文献中,都提到“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在课上分享阅读收获中,学生总结出以下困惑: ①什么是迷走神经? ②为什么迷走神经反射,血管扩张,血压降低? 这跟副交感神经作用相似? ③“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 ④教材中讲的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但文献提到影响胃肠、心脏的是“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是否等同于迷走神经? 将学生关注身边“晕针”现象作为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主动性。 课前,教师以“晕针的产生原因” 为问 题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阅读了解相关知识,并 将学生因知识点分散、概念相近产生的疑问与困惑进 行整合,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 教师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方式,思考如何将学 生的疑问贯穿整节课。 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备课的过程。
任务一:回归教材探寻神经系统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献资料,收集学生阅读相关信息和产生的各种疑惑,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建构。 教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借助动画、情境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学生代表 A 向 全班同学分享期刊中关于“迷走神经”的概念,教师基于学生提供的信息“迷走神经是第 10 对脑神经,约含 有 80%的传入神经和 20%的传出神经” ,追问:迷走神经属于脑神经,脑神经属于人的神经系统中的哪一 部分? 接下来,组织学生一起阅读教材,学习人的神经系统组成。 当学生理解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概念及功能后,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引导学生将独立概念有机串联起来。 此后,通过填空题的方式举出不同问题情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与解释:①喝醉酒后,胡言乱语,走路摇摇晃晃,其中,他表现出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影响 ,走路摇摇晃晃是因为酒精影响 ;②植物人只有呼吸、心跳等体征,说明他的 功能完好。 教师依据学生阅读期刊获取的信息及 产生的困惑,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逐一攻破。 通过不断 追问,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教材中获取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借助思 维导图,引导 学生将“脑神经”“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概念有机地结 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任务二:在辩证中认识自主神经系统 结合学生代表提出“在一些医学期刊中,提到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主神经系统” 的组成及功能,具体过程: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讨论”栏目的例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思考:当草丛中窜出一条蛇时,你可能拔腿就跑,也可能吓得不敢动,这些肌肉是你可以控制的。但同时,你吓得脸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这些你能否控制? 教师进一步举例:你坐在教室里学习,你可以通过骨骼肌收缩 提问,但你能让自己的胃肠停止蠕动吗? 由此,针对学生代表 C 提出“副交感神经是否等同于迷 走神经?”的问题,教师运用学生搜集到的“针刺治疗胃肠疾病的迷走神经调节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资料。 学生可以推导出: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控制,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学生关注到“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迷走 交感神经系统的失衡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具体案例,以胃肠等内脏器官为例分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所起的作用;并引用教材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形象解释两者对机体应对外界刺激所起的作用。 本环节采用讨论法,学生分享阅读成 果,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加以引导,阅读教材获取有效 信息。 在本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辩证的角度,分析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的差异和同一器官上的协作。
任务三:设身处地,人文关怀 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介绍,引导 学生思考:“如果自身存在晕针问题,该怎么办? 遇到同学存在这种问题,我们又应该怎么做?”由此让学生明白会晕针晕血的同学与是否勇敢无关,它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道相应的应对措施, 例如:如果曾经出现晕针晕血症状,在体检前一天晚上,一定要休息好,养足精神;心理上接受体质差异,坦然面对,并把自身情况事先告诉护士和老师。 护士会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安抚情绪,抽血时采取平卧位,一对一专业护理,尽可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采血。 此后,教师提问:遇到同学出现晕血晕针现象,我们又应 该怎么做?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及作用特点,解释每天跑操前后,身体状态的变化,包括:由于人在跑步时,人体处于兴奋的运动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血液流向胃肠的血量减少,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减弱,因此,跑操前,进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 学生代表介绍医学文献 《浅谈高考体检中晕针晕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提到造成晕针晕血的原因,包括:心生恐惧等心理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睡眠差等精神因素,空腹、低血糖等机体因素,坐位而造成回心血量减少的体位因素,空气不流畅等环境因素。 学生能回答出:应该关心同学,给身体不适的同学腾出空间,让他呼吸新鲜空气;配合老师、医生照顾同学等。 以晕血晕针为情境导入,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获取 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关爱生 命的观念,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晕血晕针是体检常见的现象,部分青少年学生因自身出现晕针现象害怕被同伴取笑而感到害羞,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加重了身体不适。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造成晕针晕血的原因,接受体质的差异,勇敢从容地面对,并向老师、护士寻求有效帮助,避免因晕倒造成外伤。 同时,身边的同学了解晕针晕血产生的原因,认识问题背后的生物学原理,更能关心、体谅同学,配合老师照顾同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将学生关注身边“晕针晕血” 问题作为问题情境,以“晕针晕血的产生原因” 为问题导向,组织学生进行资料收集,自主阅读一定量的医学期刊寻找 相关知识解释疑问。 通过教学策略的改变,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带着疑惑,主动阅读期刊、浏览网页、对话当事人、交流讨论、寻找答案;教师作为主导者,从旁献计献策,给予思想启发。 在本节课中,教师主要采用讨论法,课前了解学生在资料收集整理中产生的困惑,有目的地对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同时,有序地进行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具体的案 例,理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背后的生物学原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人文关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