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星期: 节次: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阐明机体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中pH相对稳定的机制,初步建立稳态平衡观。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稳态的维持和模型构建得出稳态的定义。
科学探究:通过PH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教学难点】模拟生物体维持PH
【教学用具】班班通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环节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情境引入】图片展示“酸碱体质理论”提出问题:该理论是科学还是骗局?
【活动1】学生阅读教材并观看模拟生物题维持PH的稳定实验视频,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实验原理是什么? 2.实验步骤是什么? 3.实验结果与结论是什么?
4.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
【评价1】代表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1)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向自来水、缓冲液(如HP/H2P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的变化减弱)、肝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变化的差异,说明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实验步骤
①画记录表:设计一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材料 0.1 mol/L的HCl 0.1 mol/L的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缓冲液
肝匀浆
②测自来水pH的变化
③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②中步骤,记录结果。
④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并重复②中步骤,记录结果。
⑤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画出各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⑥尝试用不同生物材料(如动物血浆、用2~5倍水稀释的鸡蛋清或马铃薯匀浆)代替肝匀浆完成实验。
(3)实验结果与结论
材料 图示 结果
自来水 滴加HCl后,自来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pH逐渐增大
续表
材料 图示 结果
缓冲液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生物 材料 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
(1)内容: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方法辨别真伪 【当堂检测】学法典例和对点练习
【布置作业】学法对应课堂检测
【课后记】
第一章 第二节 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星期: 节次:
【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构建模型,概括归纳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生命观念:对具体的实例进行讨论分析,认同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逐渐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社会责任:通过实例分析稳态失衡导致疾病的原因,关注人类健康。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教学用具】班班通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环节一:内环境调节机制
【情境引入】PPT展示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活动1】学生阅读图形和教材P10上半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哪些系统参与了该过程,有哪些适应性结构?
2.科学家对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认知经历了哪些阶段并逐步完善的?
3.目前普遍接受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评价1】代表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直接参与的系统有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间接参与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内环境稳态实现的基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3.对稳态调节机制的探究历程
【设计意图】通过构建模型及阅读活动,认识稳态调节的过程建立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及科学精神。
环节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情境1】展示P10思考与讨论
【活动1】学生思考P10思考与讨论题
1、你有过发高热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2、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4、总结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评价1】代表小组展示结论结果,相互评价纠正
(一)1、病人感觉头晕、厌食、四肢无力等。高温影响酶活性,导致细胞代谢出现紊乱。
2、内环境渗透压会降低。当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人体会出现疲倦、全身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 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使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总结:稳态失调: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实例
(1)细胞代谢需要依靠氧化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2)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环节三:稳态概念的发展
【情境1】展示生态系统稳态图
【活动1】让学生思考除了内环境稳态,还存在哪些稳态现象?
【评价1】稳态概念的发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并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同时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当堂检测】学法典例和对点练习
【布置作业】学法对应课堂检测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