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4.体会诗歌的意境,积累优美的诗句。
重点难点
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熟读五首诗歌。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王绩《野望》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
二、预习检测
(一)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大业年间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二)文体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另外,还讲究平仄。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东皋(gāo) 薄暮(bó) 徙倚(xǐ) 犊(d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四、合作探究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明确: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明确: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4.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让诗人发出了“相顾无相识”的感慨,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五、写作特色
1.用白描的手法写景。颔联和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描绘出一幅山野秋晚图。
2.借景抒情。用美丽的秋景和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