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绘制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2、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分布。
3、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三圈环流来推导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
3、通过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来探究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气候的影响。
3、气候类型的性质、成因、特征。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的绘制和理解。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其成因 。
前提回顾:
1、为什么人造烟雾能防御霜冻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预防霜冻,是因为人造烟雾能使大气的( D )
A.反射作用增强 B.散射作用增强
C.吸收作用减弱 D.逆辐射作用增强
2、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C )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
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
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
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常见的热力环流(回顾)
(1)、城市风
(2)、山谷风
根据城市风的原理,城市造林重点应该在什么地方?
新课讲解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前提:1、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2、考虑地转偏向力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赤 道 低气 压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东
南
信
风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东 风
气压带分布规律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前提条件:
地表均匀
太阳直射赤道
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风带技巧:
高压指向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极圈
南回归线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规律: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北寒带
北温带
热 带
南温带
南寒带
低压带
太阳直射点
高压带
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对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
(1)、性质:陆地增温快、降温快
海洋增温慢,降温慢
(2)、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分成 高、低压中心
高压
低压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① 夏季300 N附近,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切断原副热带高压带,使之保留在海洋上。
② 冬季600 N附近,陆地气温低,空气下沉,陆地形成高气压(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时间 气压 气温 切断气压带 陆地气压名称 海洋气压名称
1月 陆地低
海洋高 陆地低
海洋高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 陆地高
海洋低 陆地高
海洋低 副热带高压带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3)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状况
冬季
西北风
风向:
东亚-西北风
南亚-东北风
性质:寒冷干燥
东北风
(1)、季风:以一年为中心,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
(2)、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 (东亚、南亚)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亚)
(3)、
2、海陆分布形成东亚、南亚季风
(4)夏季
东南季风
风向:东亚-东南风 ,南亚-西南风 性质:温暖湿润
西南季风
注:南亚的西南风:由于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而成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夏季风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暖湿 湿热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强弱 弱 强
冬季风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
强弱 强 弱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天气状况。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2、影响气候因素
(1)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2)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3)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4)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四、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南北两侧 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上,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年均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终年湿润,温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橄榄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课堂总结
全球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同
受热不均,产生气压差
地转偏向力
气压带、风带
太阳直射点移动
气压带、风带移动
海陆分布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季风气候
对气候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气候类型的理想模式
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根据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 (以温定带)
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3、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
全年多雨型:
年降水量>2000mm,则为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1500—2000mm,为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少雨型:
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为热带沙漠气候
夏季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很大,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果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则可推断为极地气候。
全年均匀型:
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时,为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 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型:
降水集中于夏季,有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mm—1000mm)、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主要分布在 ( )
A.0°~30° B.30°~60°
C.60°~90° D.40°~60°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A
3.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4.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北风
5.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B 东北信风 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带 D 西风 带
(2)大陆西岸受C、D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地中海 气候,其特点是夏季 炎热干燥 ,冬季 温和多雨 。
(3)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表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 太阳辐射 和 地球自转 。
(4)在图中画出B、D所代表风向。
练习题(二)
1.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 C )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
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
6、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月。图中A处是 高 (高、低)气压,名称是 印度低压 。
(2)图中B处盛行 东南 季风,C处盛行 西南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最大的洋——太平洋,海陆性质差异显著 。
3.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a、b两地的风向;a、东南风,b、西北风。
(3)A处的降水以对流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锋面雨为主。
(4)B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大陆东岸_,原因是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气温低,蒸发弱。
(6)1月份,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A、B、C、D四处中,_B_处的气压带被阻断成高压中心。此时,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高压中心名称是__亚洲高压__,在其影响下,我国广大地区的气候特点是___低温少雨 ,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有__寒潮_。
练习题(三)
1.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地气候类型是_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2)B地气候类型是__地中海气候_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炎热,冬季温和多雨,该气候分布的规律是:_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3)C地气候类型是__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据图回答:
(1)判断气候类型
A: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B气候的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 , 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3)C气候的成因:常年受西风控制 , 特点: 全年温和湿润 , 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气压带和风带
1、教材分析
气压带和风带这章节,重点讲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基础。该小节中的三圈环流是热力环流的加深。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形成,主要阐述在了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世界上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能够绘制出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2、能够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和分布。
3、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热力环流引入三圈环流,通过三圈环流来推导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分析海陆分布不均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的理解。21教育网
3、通过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来引导学生探究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气候的影响。
3、气候类型的性质、成因、特征。
四、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的绘制和理解。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及其成因 。
5、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图表、多媒体
七、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8、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播放 ,撒哈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沙漠炎热干燥的景观,热带雨林的景观,东南亚布满椰子林的景观,欧洲海洋性气候景观,俄罗斯北部冰天雪地的景观。
提问:世界各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一地的天气为何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这与什么有关系 www.21-cn-jy.com
老师:其实,这些不同景观的形成,跟当地的气候有关,这些气候类型的形成,又跟我们的大气环流有很大的练习。2·1·c·n·j·y
第一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板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板书)
1、大气环流及其特性
《用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看书》
提问:大气环流具有哪些特性?
师:大气环流具有三个特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性、有规律性和长时期的平均状态。那么,大气环流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教师承转:现在,我们来观察第36页中的活动,对活动进行分析。
2、单圈环流(板书)
(活动)P36 活动1 图“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师:如果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赤道和极地就产生了热量差异,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什么运动?
生:热力环流
师:好,那就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21cnjy.com
(学生画出来后)师:赤道地区温度高,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上升的暖气流,低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两极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较少,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低空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在低空,气流由赤道流向极地;在高空,由极地流向高空。这就形成了单圈环流。
师:想想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大气一开始水平运动,就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就发生偏转。
师:对,这就会形成我们要学的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板书)
(1)低纬环流
赤道及两侧由于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多,近地面空气膨胀,形成上升的暖气流。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上升的暖气流在北流中,受地转偏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影响,向右偏,北纬30附近上空时偏转成西风。空气便在北纬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赤道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这样.在赤道和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www-2-1-cnjy-com
在极地及其附近,由于获得太阳辐射能少,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成东北风。
④较冷的东北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上升,该地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⑤副极地上升的气流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使气流左偏转,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师:三圈环流使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大家看看他们又什么规律?
生:南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南北对称分布,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高气压和低气压相间分布。
《学生练习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并识记。》注意:在画风向时,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 21*cnjy*com
师: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他们的成因上有什么不同?
生: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空气冷热不均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和副极地低压带是由被迫上升或下沉形成的。【来源:21cnj*y.co*m】
师:对,因此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的。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板书)【版权所有:21教育】
师:气压带、风带不是不变的,它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师:如果黄赤夹角为0,还会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吗?
生:没有了,黄赤交角为0,太阳一直直射赤道,就不会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就没有季节移动。
承转:我们上述学的气压带、风带,是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响。但实际中,是要考虑的。由于海陆分布,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陆地同纬度的和海洋的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气压带就要被断裂开来。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第二课时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板书)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板书)
师:夏季,陆地上的温度怎么样,河里的温度怎么样?冬天呢?
生:河里要比陆地上的温度低一些。冬天相反
师:这是他们的热力性质决定的。水的热容大,增温慢,降温也慢。
海洋和陆地比较起来怎样?
生:也是一样的吧。
师: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这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同纬度大陆和海洋相比较,哪里的气温低?哪里的气温高?【出处:21教育名师】
生:冬季,陆地温度低,海洋温度高。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温度低。
师:冬季、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高压,海洋形成高压。夏季,陆地增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形成低压。《图2.12 大陆空气柱》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带,空气上升,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冬季在副极地低压带,空气下沉,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
生:这么说,这两个气压带就要被切断。
师: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面积大,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冬夏季增温和冷却速度的明显不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时间 气压 气温 切断气压带 陆地气压名称 海洋气压名称
1月 陆地低
海洋高 陆地低
海洋高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 陆地高
海洋低 陆地高
海洋低 副热带高压带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师: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冷空气的源地之一,是我国冬季的天气寒冷干燥;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是暖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夏季高温多雨。高低压中心使得东亚和南亚的风向也随之发生改变,这就形成了季风。
2、季风(板书)
师:通过《图2.13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2.14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学生画风向,注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生:通过《图2.15 东亚季风》,总结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影响范围。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夏季风 风向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性质 暖湿 湿热
源地 太平洋 印度洋
强弱 弱 强
冬季风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性质 干冷 干暖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洲内陆
强弱 强 弱
分布地区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板书)
通过播放热带雨林气候的景观、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地中海气候的常绿硬叶林景观、沙漠景观。21·cn·jy·com
展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师: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南北两侧。请大家通过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特征。
生:既然分布在赤道,应该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空气上升,要成云致雨,应该多雨,又位于赤道,气温高。特征是高温多雨。21·世纪*教育网
师:对,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气温在26℃左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降水量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大家在分析一下,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生:学生分析。
师: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相对复杂,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气压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2-1-c-n-j-y
气压带、风带南移,受西风带控制。那么,大家总结一下它的特征。
生: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师:具体讲授其他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课堂总结:这两节课,我们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了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是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海陆分布又把气压带切断,形成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21*cnjy*com
形成了季风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的因素综合影响不同气候。
板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单圈环流
2、三圈环流
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其移动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时间 气压 气温 切断气压带 陆地气压名称 海洋气压名称
1月 陆地低
海洋高 陆地低
海洋高 副极地低压带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 陆地高
海洋低 陆地高
海洋低 副热带高压带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 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题
1、选择题
1.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③表示西风带
C.乙地多锋面气旋活动 D.③表示东南信风带
2.以下关于大气环流的正确说法是 ( )
A.受大气环流影响形成了季风气候 B.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因不同纬度气温的差异,形成了气压带 D.由于不同纬度湿度的差异,形成了风带
3、下图是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 N附近 B.乙点位于30 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上图中,风带位于南半球的是: ( D)
A B C D④
5.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A.终年高温,分成旱雨两季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 下列因素中,是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
A.人类活动 B、太阳辐射 C.大气环流 D.下垫面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2-33",判断7~8题:
7.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点位于300N附近 B.乙点位于30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时盛行西南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
8.在甲处的气压势力强盛的年份,常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右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 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 甲为夏威夷高压 B. 丁为阿留申低压
? C. 丙为亚洲高压 D。 乙为亚速尔高亚
10. 若图中甲为低气压中心且位于北纬30°附近时,则 ( )
A. 北京白天长,夜晚短21·cn·jy·com
B. 东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播种小麦?
C.巴西草原草场丰茂
D. 华北平原的耕地返盐
11、下列现象发生的时间与C图中表示的时间相吻合的是 ( )
A、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进入多雨的湿季
B、上海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时间
C、西伯利亚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D、正值考察南极的好时机
12.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 B.临近滇池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 D.比较低的纬度位置和比较高的海拔高度
13. 下表为某地一年中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后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为( )
一月均温(℃) 七月均温(℃) 6~8月降水量(mm)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 全年降水(mm)
-8.9 24.3 478 82 780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上述“某月”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5、该月份甲地盛行风向及气候特征分别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读气温和降水示意图,判断16、1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6、 P地气候类型没有分布的大洲是
A. 亚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
17、. P地自然带为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草原带
18. 12月份,自东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的航船常遇到 ( )
A. 顺风顺水 B. 逆风顺水 C. 顺风逆水 D. 逆风逆水
2、填空题
19.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A处于 气压带,该区域降水 ,原因是 。
(2)c处的降水类型是 ,其降水时间多在一天中的 。
(3)B处于 气压带,该处大陆东岸和西岸比较,降水较多的是 ,原因是
20、下图是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此图为 月份气压分布情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3)A气压形成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4)受A、B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
21、读下图回答问题。
(1)沿图中航线航行,大陆沿岸的气候类型依次为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 气候和地中海气候。21教育网
(2)图中A地等温线明显弯曲,简述其原因。
(3)B地7月份平均气温高于C地,简要分析其原因。
22、下图是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气候类型:甲为__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丙为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地都在近海地区,但降水状况不同,试从大气运动、地形、洋流方面作简要分析。
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丁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大小不等,试从地形、海陆状况作简要分析。
答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4)西北风 东北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甲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处于大分水岭的迎风坡,终年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全年多雨21cnjy.com
丙地:常年盛行西风,处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沿岸有寒流影响,全年少雨
(3)地形:乙地处于大分水岭东坡,平地狭小,季风影响范围小;丁地处于拉普拉塔河平原,低平广阔,季风影响范围大。www.21-cn-jy.com
海陆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较小,海陆差异小;南美大陆面积较大,海陆差异大
。
。
。
。
。
。
。
。
。
。
。
。
甲
C
B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图
(RDGTMG)
乙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压带
风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