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一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东京奥运会女排资格赛最后一场中国队对阵土耳其队,当朱婷高高跃起时,现场的中国观众翘( )首而望,屏( )息敛声,而当她强攻得分后,现场立刻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气雰也被推向了高潮。为了这一刻,多少人一直在耽精竭虑啊!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翘( )首而望 屏( )息敛声
(2)语段中有两个错 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2分)
震耳欲聋:
第一部分
(1~6题 20分)
1.(21-22·秦皇岛卢龙期中)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雰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2分)
qiáo
氛
耽
雰
bǐng
A.看见一个小偷正在一丝不苟地割开乘客的手提包,他马上提醒大家注意财物
安全。
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
C.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特别是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D.鲁迅的《呐喊》,百年前划破了“铁屋子”黑暗的光,至今仍然振聋发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解析: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是褒义词,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A
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解析:
结合这几句话的内容,第一句应该是先总说楚大鼎的情况,应为④句;接着描述“国家公祭鼎”的情况,为②句;①③⑤三句都是介绍铭文,⑤句先说楚大鼎的铭文情况,接着①③句再说国家公祭鼎的铭文情况。故顺序为:④②⑤①③。
B
当然,国家公祭鼎并不是对文物楚大鼎的简单仿制,更多的是“借其神韵”。______________
①国家公祭鼎正面则铸有160字的铭文,用的是魏碑简体字。
②国家公祭鼎高165厘米,鼎上外口径126.6厘米,铜质的鼎身和铜质的底座重2 014公斤,石质的底座重1 213公斤,象征2014年12月13日举行首次国家公祭仪式。
③铭文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达了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之意。
④楚大鼎是同时期出土的圆鼎中最大的,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达400公斤。
⑤此外,楚大鼎上共有16字铭文。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
措施。
B.秋天的石家庄是个美丽的季节。
C.南皮香涛公园被评为“美丽河北最美文化广场”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
结果。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解析:A.去掉“不”。B.将“季节”改为“城市”。C.去掉“的原因”。
D
A.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背景指的是新
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消息采用“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先写出来,然后按“次要—再次要—最次要”的结构形式来写。
C.消息与新闻特写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
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D.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详细地报道新闻事件或
典型人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可分为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5.(21-22·唐山古冶区期中)下列关于新闻相关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解析:A.“背景必须独立成段”表述有误。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A
【材料一】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消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中文版)
6.(21-22·沧州南皮桂和中学阶段检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1)请你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2)请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标识,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画面内容。(4分)
(1)请你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分)
解析:
拟写新闻标题,要抓住主体(人物或具体单位)和事件。这里的“主体”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事件”指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据此拟题即可。
答案示例: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2分,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一】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消息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请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标识,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其画面内容。(4分)
解析:
观察标识中的图形和文字,思考图形在形状、意义等方面与中国载人航天之间的联系,然后按照从上到下、从图形到文字的顺序依次介绍即可。
答案示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的主体造型像汉字书法的“中”字,又与空间站的基本形态类似,尾部的书法笔触像火箭腾空时燃烧的烈焰,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标识主体造型的右下方有“中国载人航天”六个汉字。(4分,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部分
(7~20题 50分)
一、(2021·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和“ ”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2分)
8.品读诗歌,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3分)
归类摘抄 批 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 , (2) , (3)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曲折,往复回环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7.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和“ ”两幅实景,
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2分)
白日斜(1分)
吟鞭东指(1分)
解析:
实景是作者亲眼所见之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写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像人在天涯一般。西斜的落日是作者亲眼所见;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所做动作。
8.品读诗歌,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3分)
归类摘抄 批 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1) , , (2) . , , .. (3) .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曲折,往复回环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比喻
(1分)
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1分)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体现了报国的坚定信念及无私奉献精神。(1分)
解析:(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为比喻。(2)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3)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想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给国家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精神。
二、(2021·河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 ,更不复顾惜。居 身之道,亦犹是耳。傥 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 历:经过。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沾濡:浸湿。 居:守持。 傥:倘若,假如。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蔡元定八岁能诗 诗: 。
(2)日惟啖荠 日: 。
(3)更不复顾惜 复: 。
(4)余退而佩服公言 退: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11.【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
12.【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
【甲】蔡元定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每天只吃荠菜。对于书,他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他的学识,非常惊讶地说:“这是我的老朋友呀,不该在弟子之列。”
参考译文: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蔡元定:南宋律学家、理学家。朱熹弟子。②啖:吃。③荠:荠菜。④扣:探问。
【乙】王廷相,他的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他的家里去拜访他。他邀请我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乘轿走在大街上,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至长安街,他都拣着地面行走,小心谨慎地唯恐弄脏了他的鞋子,转入京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鞋子浸湿了,此后就不再顾及爱惜(鞋子)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假如一旦堕落,误入歧途,将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我告退后,非常佩服王公所说的话,终生也不敢忘记。
参考译文: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 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 ,更不复顾惜。居 身之道,亦犹是耳。傥 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节选自《松窗梦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王公廷相:王廷相,明代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⑥道艺纯备: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⑦第: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⑧衢:四通八达的道路。⑨舆人:古代职位低微的吏卒。⑩蹑:穿(鞋)。 历:经过。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沾濡:浸湿。 居:守持。 傥:倘若,假如。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蔡元定八岁能诗 诗: 。
(2)日惟啖荠 日: 。
(3)更不复顾惜 复: 。
(4)余退而佩服公言 退: 。
作诗,写诗
每天
再
告退,离开(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给分)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答案示例:
等长大后,登上泰山极顶。(“及”“绝”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
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犹”“是”解释正确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句需注意“及(等到)、绝(极)”等几个重点词。(2)句中需注意“居(守持)、道(道理)、犹(像)、是(这样)、耳(罢了)”等几个重点词。
11.【甲】文中,朱熹为什么说蔡元定“此吾老友也”?(3分)
解析:
从【甲】文“蔡元定八岁能诗”和“于书无不读”可以看出蔡元定读书广博、学识渊博,朱熹在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后感到非常吃惊,说蔡元定是“吾老友也”。
答案示例:
因蔡元定读书广博,学问深厚,令人惊叹,所以朱熹称他为老友。(3分,意思对即可)
12.【乙】文中,王廷相对“我”的教导方式有什么妙处?(3分)
解析:
【乙】文中的王廷相给“我”讲了一个“舆人湿履”的故事,告诉“我”“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的道理,采用了以事喻理的方法,由身边的小事说起,以小见大地阐述了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的哲理——人一旦误入歧途,就可能不断突破做人做事的底线,使“我”终生难忘。
答案示例:
以日常生活小事来说理,以小见大,浅显易懂,使“我”终生难忘。(3分,意思对即可)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①1月26日,大年初二。下午1时,在首都国际机场6号楼,由121位医护专家组成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开始集结,即将启程奔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
②“按照疫情防控需要,我们此次从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6家在京委属委管医院,抽调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医院感染科专家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介绍说。
③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教授刘正印具有丰富的临床抗感染经验。“尽管疫情比较凶猛,但是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普通百姓,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都全力投入了疫情防控,所以我对打赢这场战役很有信心。”
④他表示,此次北京协和医院派出了2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将坚持把协和科学、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到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积极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的救治方法。
三、(21-22·唐山路北区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科治疗组组长张柳是湖北人,连日来疫情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昨晚接到组建应急医疗队的消息后,张柳马上报了名。照顾刚出生6个月女儿的重担落到了同为医生的妻子身上。
⑥“她有点担心,但能够理解,连夜帮我准备了行李,还嘱咐我‘好好干’。”张柳表示,这次任务义不容辞,也一定将不辱使命。针对目前疫情还在发展的情况,张柳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与挑战。
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场。下午2时许,医疗队集结完毕。此时,距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派出这支医疗队不到24个小时。
⑧启程前,医疗队领队、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代表全体队员宣誓——
⑨“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义无反顾,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和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勇往直前,无怨无悔,无惧无畏。”
⑩“我们将用科学、专业、规范、高效的技能,与全国卫生战线同仁一道,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这场战役,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
⑩“我们将用科学、专业、规范、高效的技能,与全国卫生战线同仁一道,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这场战役,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
“一定要注意安全!”“等你们凯旋!”“必胜!必胜!”……送行同事、亲友的声声嘱托中,登机时间就要到了。
面对集结在一起的十几名护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葆华再次叮嘱队员们注意自身防护,尤其注意穿戴等细节。出发前,为了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她亲手为几名医护剪短了头发。
从医20年,曾参与抗击非典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队长、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马靖,有着丰富的专业和管理经验。此次,北大第一医院医疗队“火线”成立临时党支部,马靖担任了临时党支部书记。“我们将全力以赴,相信一定能像当年一样,打赢这一仗。”
26日晚上7点左右,医疗队员们飞抵江城武汉,安排医疗物资、协调对接疫情、梳理工作流程……相关工作正迅速展开。
1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
14.在医疗队众多的成员之中,记者为何只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柳医生的个人及
家庭情况进行了报道?(3分)
15.第⑦段画线句中“不到24个小时”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6.阅读第 段,想象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给这支医疗队怎样的嘱托?(4分)
1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
解析:
解答此题,先找出新闻的导语,即新闻的第①段,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启程奔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组合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奔赴疫情防控救治一线。(2分)
14.在医疗队众多的成员之中,记者为何只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柳医生的个人及家庭情况
进行了报道?(3分)
解析:
第⑤段中“张柳是湖北人,连日来疫情的发展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昨晚接到组建应急医疗队的消息后,张柳马上报了名。照顾刚出生6个月女儿的重担落到了同为医生的妻子身上”,第⑥段又写了张柳妻子为他准备行李和对他的嘱咐,这是个典型事例。医疗队由121位医护专家组成,不可能一一介绍他们的情况,只能选取有代表性的几位进行介绍。张柳是湖北人,家中还有刚出生6个月的女儿,他牵挂家乡,为了抗疫大计,舍小家为大家,是全体援鄂医务工作者的典型代表。对张柳医生的个人及家庭情况进行报道,更能突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示例:
因为张柳是湖北人,家里有刚出生6个月的女儿,对他家庭情况进行介绍,能突出体现以他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舍小家为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3分)
15.第⑦段画线句中“不到24个小时”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解析:
“不到24个小时”是表示时间的短语。由“距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派出这支医疗队不到24个小时”可知,“不到24个小时”表明了时间之短暂,表明医疗队集结的速度非常快,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奔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
答案示例:
表明医疗队集结的速度快,争分夺秒地奔赴疫情防控救治一线。(3分)
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战场。下午2时许,医疗队集结完毕。此时,距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派出这支医疗队不到24个小时。
16.阅读第 段,想象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给这支医疗队怎样的嘱托?(4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具体语境和对象,即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送行,要对医疗队说几句话。作答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自身安全,表达出对这些逆行者的赞美之情,语句要流畅。
“一定要注意安全!”“等你们凯旋!”“必胜!必胜!”……送行同事、亲友的声声嘱托中,登机时间就要到了。
答案示例一: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最勇敢的白衣战士,你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大爱精神。在对抗疫情的同时也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我们等待你们凯旋。
答案示例二:抗疫勇士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你们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抗疫一线。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你们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我们大家都期待着你们早日战胜疫情、平安凯旋。(4分,意对即可)
【材料一】①五跳中跳出三跳满分,总分高达466.20分,她以最无可争议的方式锁定了女子单人十米跳台的金牌。年仅14岁130天的全红婵,成为了仅次于伏明霞的第二年轻的跳水奥运冠军。
②“冲劲儿大,爆发力强”,这是早期指导全红婵的广东省教练对她的评价。到了国家队,全红婵的优势也被进一步加强——极好的动作技术和控制能力,再加上原本就非常优秀的身材条件,造就了跳台上的完美发挥。
③但与此同时,全红婵自己旺盛的斗志和对训练的专注力也不可或缺,就像她此前对澎湃新闻记者所说:“中间也会觉得害怕,一两天不跳的话,再次站上10米台就会怕,感觉怕摔,所以每天都需要去练习跳。”
(选自《澎拜新闻》2021.8.5,有删改)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文本,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二】①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成绩时,国人沸腾了。虽然百米决赛只拿到第六名,但观众和网友仍然给予苏炳添最大的鼓励和认可,认为他配得上“亚洲飞人”的头衔,“没站上领奖台你也是最棒的”。
②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中国选手芦玉菲发生失误,脱手从杠上掉落,站起来后芦玉菲第一句话是:“可以再翻吗?”之后,芦玉菲迅速调整状态高质量完成了后面的比赛。
③“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中国女排3:0完胜阿根廷队后,现场响起了这首歌。中国女排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奥运之旅。虽然,志在东京奥运会卫冕的中国女排小组出局,但“女排精神”再一次被提起,“我们永不言败,却也输得起,不怕输”。
④与此同时,“老飞人”刘翔的社交媒体评论数量持续走高,几万人留言表示,自己欠刘翔一个道歉,金牌并没有那么重要。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21.8.4)
【材料三】①00后大学生刘欣怡一直在关注奥运会的进程,比赛中有很多时刻都让她印象深刻,“比如杨倩射落首金,苏炳添百米跑突破历史等。印象深刻是因为深受感动,中国力量太强大了!”这届奥运会上,我国派出了很多00后运动员,刘欣怡觉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坚韧与勇气,很值得自己学习。
②在北京上班的刘昕,最近经常会和同事、朋友聊奥运会赛程,她觉得在这届奥运会上,有许多年轻小将表现很亮眼,“像跳水、射击都有不少00后年轻运动员参赛,赛场上他们沉着应战,下了场又恢复活泼可爱的一面。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年轻人的自信,即便面对强大的对手,依然稳定发挥,这种心理素质是很令人佩服的”。
③有两个瞬间让李铠滃印象深刻,一是马龙蝉联乒乓男单冠军,二是吕小军取得举重男子81公斤级冠军。“作为37岁的老将,吕小军拼尽全力举起杠铃的那一刻,我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刻在骨子里的坚毅”。他觉得,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不仅在传统优势项目上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在其他领域也有值得庆祝的突破。
④数据显示,永不言弃力挽狂澜,多次上演“惊天逆转”(60.0%),多项比赛破世界纪录,展现绝对实力(54.3%),面对判罚争议,严格遵守竞赛要求,体现体育精神(49.5%),以及传统优势项目屡次夺金,延续竞争力(47.5%),也是让受访者深受鼓舞的地方。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8.5,有删改)
【材料四】其实,成功者注定了只是极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如那些“失败”的运动员一样,也努力过,也奋斗过,但是,一时没有收获别人眼里的成功,因此难以被别人铭记。但是,这些“失败者”同样给了我们某种动力,他们让我们明白:勇敢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或适合的项目,刻苦训练几年甚至十几年,不问最终能否成功……然后,通过严格的国内选拔,来到世界最高舞台,他们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本身就已经践行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这些“失败者”,吞下失利的苦涩,突破自己的心魔,然后继续坚持,只为下一次有机会更进一步。他们全力突破自己的坚持,恰恰是我们每个人平凡日子的最真实写照。这些“失败者”,有的在奥运会后退役或转岗,然后开始另一段生活和努力。他们不畏将来、用心生活的精神,不也是我们每一个面临选择、彷徨的个体的榜样吗?!一想起这些,我们得对那些“失败者”致敬,他们的经历和精神,折射着我们每个平凡个体的坚持和奋斗。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1.8.2)
1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14岁的全红婵能在跳台上完美发挥,与她优秀的身材条件、极好的动作技术和控制能力密不
可分。
B.从苏炳添、芦玉菲、中国女排等未能夺金的事实可以看出,观众对金牌的固有观念未曾改变。
C.00后年轻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面对强大的对手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令刘昕很是佩服。
D.奥运会中“失败者的经历和精神”既践行了奥运精神,也折射着我们每个平凡个体的坚持和
奋斗。
18.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展现了哪些精神?请结合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19.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小珠: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盛事,正值暑假,我们应该利用空余时间多多观看精
彩赛事,学习奥运健儿身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小洋:即使是暑假期间我们也应该以学业为主,看奥运会浪费时间,耗费心力,而且那
些比赛跟我们也没有多大关系,不值得去关注。
1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4岁的全红婵能在跳台上完美发挥,与她优秀的身材条件、极好的动作技术和控制
能力密不可分。
B.从苏炳添、芦玉菲、中国女排等未能夺金的事实可以看出,观众对金牌的固有观念
未曾改变。
C.00后年轻运动员们在赛场上面对强大的对手所表现出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令刘昕很
是佩服。
D.奥运会中“失败者的经历和精神”既践行了奥运精神,也折射着我们每个平凡个体
的坚持和奋斗。
解析:结合【材料二】中观众和网友对苏炳添、芦玉菲、中国女排的态度以及社交媒体的评论,如“虽然百米决赛只拿到第六名,但观众和网友仍然给予苏炳添最大的鼓励和认可,认为他配得上‘亚洲飞人’的头衔,‘没站上领奖台你也是最棒的’”“自己欠刘翔一个道歉,金牌并没有那么重要”等,我们可知题干中“观众对金牌的固有观念未曾改变”的说法错误。
B
18.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身上展现了哪些精神?请结合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解析:
结合【材料一】第③段中“但与此同时,全红婵自己旺盛的斗志和对训练的专注力也不可或缺,就像她此前对澎湃新闻记者所说:‘中间也会觉得害怕,一两天不跳的话,再次站上10米台就会怕,感觉怕摔,所以每天都需要去练习跳。’”可以看出运动员永不言弃,为梦想不懈坚持的精神;结合【材料二】第③段中“虽然,志在东京奥运会卫冕的中国女排小组出局,但‘女排精神’再一次被提起,‘我们永不言败,却也输得起,不怕输’”可以看出运动员永不言败,输得起、不怕输的精神;结合【材料三】第①段中“刘欣怡觉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坚韧与勇气”,第(3)段中“作为37岁的老将,吕小军拼尽全力举起杠铃的那一刻,我从他的眼中看到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刻在骨子里的坚毅”等可以看出运动员突破自我、不懈拼搏、追求极致的精神。
答案示例:
①永不言弃,为梦想不懈坚持的精神;②永不言败,输得起、不怕输的精神;③突破自我、不懈拼搏、追求极致的精神。(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四则材料均围绕“运动员”展开,赞美了他们身上的精神,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小洋的观点不恰当。我们应该多关注体育赛事,学习运动员身上的坚韧与勇气。因此应该选择赞同小珠的观点,结合小珠表达的观点及你从四则材料中得到的信息,谈理由即可。
答案示例:
我赞同小珠的观点。①奥运会上中国健儿的精彩表现有助于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②学习运动员们面对竞争对手时强大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进而拥有一颗坚韧而强大的心;③运动员们的奥运精神有助于让我们懂得在学习技能、培养好习惯时坚持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体育运动热情。(观点1分,理由3分)
19.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小珠:奥运会是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盛事,正值暑假,我们应该利用空余时间多多观看精
彩赛事,学习奥运健儿身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小洋:即使是暑假期间我们也应该以学业为主,看奥运会浪费时间,耗费心力,而且那
些比赛跟我们也没有多大关系,不值得去关注。
20.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预言,“红色革命必将胜利”。请结合下面的三则材
料,分析斯诺作出这个预言的依据。(6分)
五、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6分)
答案示例:
红军将领和士兵同甘共苦,他们革命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他们具有不怕困难的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6分)
解析:
首先分别阅读所给的三则材料,然后找到材料中能够表现红军高尚品质的关键词句,组织答案即可。【材料一】体现了红军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材料二】写了红军革命的目的是帮助穷人,救中国;【材料三】则通过《长征》一诗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材料一】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 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
【材料二】 “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材料三】 《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第三部分
(21题 50分)
21.(2020 安徽中考)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写作指导:
首先,要仔细审题,从题目《凡人小事的背后》可知: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是“背后”,而非“凡人小事”,所以写好“背后”至关重要;其次,要选定文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再次,选材要贴近生活,写记叙文要多从身边的凡人小事选材,写议论文要注意选取贴近生活的事例来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要主题鲜明,注意写出哲理。
凡人小事的背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题记
生活在这繁华的大千世界,我们往往会忽略生活中美的东西。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出门坐“高铁”,吃饭点“快餐”……往日的悠闲时光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乎,有人感叹世界不再美好。
是否真的如此呢?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个场景吧!
范文:
场景一
公交站旁,人们焦急地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不时看着手表,生怕迟到。公交车来了。人们一窝蜂地拥向车门,上车后迅速地抢好座位。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抱着小孙子上车了。可是,车上没有空座位了,她只好抱着小孙子拉着车上的扶手站在一边。几个坐在她旁边的年轻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玩起了手机,仿佛没有看到眼前的这位老奶奶。这时候,车内响起了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奶奶,您坐我这儿吧!”老奶奶一边抱着小孙子向小姑娘走去,一边说着“谢谢”。小姑娘说:“奶奶,别客气。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这样做。”老奶奶坐下来,用手摸摸小姑娘的头,直夸她懂事。看到眼前的情景,车内坐着的几个年轻人都惭愧地低下了头。下一站到了,一位老爷爷上车了,大家都争着为他让座。
场景二
十字路口,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过马路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倒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行人都匆匆而过,仿佛没有看到一样。这时候,不远处一个男孩跑了过来,扶起了老爷爷。可是男孩的妈妈看到后,赶紧拉着他的手走开了,还打了他一下。男孩委屈地哭着,对妈妈说:“我扶老爷爷起来有什么错吗?”这时候,老爷爷也走了过来,对孩子的妈妈说:“你的孩子很棒,刚才真是谢谢他了。”妈妈听后,脸红了,对老爷爷说:“对不起,您也知道……我是怕……”老爷爷打断了她的话:“我知道,我不怪你。你的孩子做得对,你不应该打他。”
是的,我们不否认这世间有时会存在不好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发现许多凡人小事背后的美好,就会发现这个世界还是非常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