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测试(培优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测试(培优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05 05:00:28

文档简介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测试(培优版)
一、选择题
1.(2023·恩施模拟)如图,已知 中, , ,点 为 的中点,点 在线段 上以 的速度由 点向 点运动,同时,点 在线段 上以相同速度由点 向点A运动,一个到达终点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 与 全等时,点 运动的时间是(  )
A. B.
C. D. 或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中点
【解析】【解答】解:∵点D为AB的中点,
∴BD=AB=5cm.
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CQ=3tcm,
∵AB=AC,
∴∠B=∠C.
∵△BDP与△CPQ全等,
∴BD=PC,BP=CQ,
∴5=8-3t,
解得t=1.
当BD=CQ,BP=PC时,5=3t且3t=8-3t,此时无解,
∴t=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中点的概念可得BD=AB=5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CQ=3tc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PC,BP=CQ;或BD=CQ,BP=PC,求解即可.
2.(2023·历城模拟)如图,等腰中,,,点D是底边的中点,以A、C为圆心,大于的长度为半径分别画圆弧相交于两点E、F,若直线上有一个动点P,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A.6 B.8 C.10 D.12
【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PA,
由作法知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P=CP,
∴PC+PD=PA+PD,
线段的最小就是PA+PD,
当A、P、D三点共线时最短,
∵点D是底边的中点,
∴BD=CD=,
∵AB=AC,
∴,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AD=,
∴(PC+PD)最小=(PA+PD)最小=AD=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先求出AP=CP,再求出,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3.(2023·武安模拟)已知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要将其剪成三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不能有剩余).两名同学提供了如下方案:
方案Ⅰ 方案Ⅱ
如图1,①分别作,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②选择,,. 如图2,①以点B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D,交于点E; ②连接,.
对于方案Ⅰ、Ⅱ,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可行、Ⅱ不可行 B.Ⅰ不可行、Ⅱ可行
C.Ⅰ、Ⅱ都可行 D.Ⅰ、Ⅱ都不可行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P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同理,得,
∴,
∴都是等腰三角形.
连接,
∵,
∴.
∵,
∴,
∴,
∴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
∴,
∴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
∴,
∴,
∴,
∴,
∴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先证出和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再求出,可得,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即可得到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4.(2021八上·如皋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点关于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CD上,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B′,BB′,过A作AE⊥CD于E,
∵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CD上,
∴AC垂直平分BB′,
∴AB=AB′,
∴∠BAC=∠B′AC,
∵AB=AD,
∴AD=AB′,
又∵AE⊥CD,
∴∠DAE=∠B'AE,
∴∠CAE=∠BAD=α,
又∵∠AEB′=∠AOB′=90°,
∴四边形AOB′E中,∠EB′O=180° α,
∴∠ACB′=∠E B′O ∠COB′=180° α 90°=90° α,
∴∠ACB=∠ACB′=90° α,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B′,BB′,过A作AE⊥CD于E,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证得AC垂直平分BB′,∠BAC=∠B′AC,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B=AB′,由此可推出AD=A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DAE=∠BAE,由此可表示出∠CAE及∠EB′O;然后根据∠ACB′=∠E B′O ∠COB′,代入计算可表示出∠ACB的度数.
5.(2021八上·盐湖期中)有一题目:“如图,∠ABC=40°,BD平分∠ABC,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若点F在AB上,且满足DF=DE,求∠DFB的度数.”小贤的解答:以D为圆心,DE长为半径画圆交AB于点F,连接DF,则DE=DF,由图形的对称性可得∠DFB=∠DEB.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DFB=140°.而小军说:“小贤考虑的不周全,∠DFB还应有另一个不同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军说的对,且∠DFB的另一个值是40°
B.小军说的不对,∠DFB只有140°一个值
C.小贤求的结果不对,∠DFB应该是20°
D.两人都不对,∠DFB应有3个不同值
【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如图,以点D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圆交 于点F, ,连接 , ,则 ,

平分 ,
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 ,
, ,


当点F位于点 处时,


故答案为:A.
【分析】以点D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圆交 于点F, ,连接 , ,则 ,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 ,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求∠DFB=140°,当点F位于点 处时,由DF=DF'可求出∠DF'B的度数.
6.(2021八上·江津期中)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3,面积是18,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 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  )
A.7.5 B.8.5 C.10.5 D.13.5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M、AD
∵EF垂直平分线段AC
∴CM=AM
∴CM+MD=AM+MD≥AD
即当A、M、D三点在一直线上且与AD重合时,CM+MD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线段AD的长
∵△CMD的周长=CM+MD+CD=AM+MD+AD
∴△CMD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D+CD
∵D为BC的中点,AB=AC
∴ ,AD⊥BC

∴AD=12
∴AD+CD=12+1.5=13.5
即△CDM周长的最小值为13.5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M、AD,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M=AM,当A、M、D三点在一直线上且与AD重合时,CM+MD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线段AD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AD⊥BC,利用△ABC的面积可求出AD的长,从而求出此时△CDM的周长即可.
7.(2021八上·拱墅期中)如图,△ABC中,∠BAC=90°,AD⊥BC,∠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F,AG平分∠DAC,给出下列结论:①∠BAD=∠C;②∠AEF=∠AFE;③AG⊥EF;④∠EBC=∠C.其中正确结论有(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BAC=90°,AD⊥BC,
∴∠C+∠ABC=90°,
∠BAD+∠ABC=90°,
∴∠BAD=∠C,故①正确;
∵BE是∠ABC的平分线,
∴∠ABE=∠CBE,
∵∠ABE+∠AEF=90°,
∠CBE+∠BFD=90°,
∴∠AEF=∠BFD,
又∵∠AFE=∠BFD(对顶角相等),
∴∠AEF=∠AFE,故②正确;
∵∠ABE=∠CBE,
∴只有∠C=30°时∠EBC=∠C,故④错误;
∵∠AEF=∠AFE,
∴AE=AF,
∵AG平分∠DAC,
∴AG⊥EF,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AD=∠C,则可判断 ①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求出∠AEF=∠AFE,则可判断②;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AG⊥EF,则可判断③; ∠EBC=∠C 不一定相等,则可判断 ④ .
8.(2021八上·武昌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CB和∠BA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A作AD⊥AO交CO的延长线于点D,若∠ACD=α,则∠BDC度数为(  )
A.45°﹣α B. C.90°﹣2α D.
【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CO平分∠ACB,
∴∠BCO=∠ACD=α,
∵AB=AC,
∴∠ABC=∠ACB=2α,
∵∠ACB和∠BAC的平分线交于点O,
∴BO平分∠ABC,
∴∠CBO=∠ABO= ,
∵ ,
∴ ,
∵AD⊥AO,
∴∠OAD=90°,
∴∠BAD=90°-∠OAB= ,
∴∠BAD=∠ABC,
∴BC∥AD,
∴∠BCD=∠ADC= ,
∴AC=AD,
∴AB=AD,
∴∠ABD=∠ADB= ,
∴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BCO=∠ACD=α,∠CBO=∠ABO=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C=∠ACB=2α,结合内角和定理得∠AOB=90°+α,∠OAB=90°-2α,由余角的性质得∠BAD=2α,则∠BAD=∠A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CD=∠ADC=α,则可推出AB=A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可得∠ABD=∠ADB=90°-α,然后根据∠BDC=∠ADB-∠ADC进行计算.
9.(2021·扬州)如图,在 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 ,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0个;
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3个.
故共有3个点,
故答案为:B.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据此分别求解即可.
10.(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120°,AD⊥BC于点D,点Р是CA延长线上一点,点O在AD延长线上,OP=OB,下面的结论:①∠APO-∠OBD=30° ;②△BPO是正三角形;③AB-AP=AO;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B=AC,∠BAC=120°,AD⊥BC,
∴BO=CO,∠BAD=∠BAC=60°,∠ABC=∠ACB=30°.
∵OP=OB,
∴OP=OC,
∴∠OPC=∠OCP,
∴∠OPC=∠OCD+∠ACB=∠OCD+30°,即∠APO-∠OBD=30°,故①正确.
在△PBC中,∵∠CBP+∠BPC+∠BCP=180°,∠BCP=30°,
∴∠CBP+∠BPC=180°-30°=150°.
∵∠BPC=∠APO+∠OPB,
∴∠CBP+∠APO+∠OPB=150°.
由①知:∠APO=30°+∠BOD,
∴∠CBP+∠OBD+30°+∠OPB=150°.
∵∠CBP+∠OBD=∠OBP,
∴∠OBP+∠OPB=150°-30°=120°.
∵OB=OP,
∴∠OBP=∠OPB=120°÷2=60°.
∵在△BPO中,∠OBP=∠OPB=60°,
∴∠BOP=60°,
∴△BPO为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
在AB上截取AE=AP,
∵∠BAC=120°,
∴∠PAE=60°.
∵AE=AP,
∴△APE为等边三角形,
∴∠BPO=∠APE=60°,
∵∠BPO=∠BPE+∠EPO,∠APE=∠APO+∠BPO,
∴∠BPE=∠APO.
∵AP=AE,∠BPE=∠APO,BP=OP,
∴△EPB≌△APO(SAS),
∴BE=AO.
∵BE=AB-AE=AB-AP,
∴AB-AP=AO,故③正确.
延长AO,在AO延长线上找一点F,使AF=AB,则△ABF为等边三角形,
∵PB=OB,∠PBA=∠OBF,AB=BF,
∴△APB≌△FOB(SAS),
∴S四边形AOBP=S△ABF,
要证S△ABF=2S△BOC,即证OD=AD,
而OD=AD无法证明,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可得:BO=CO,∠BAD=∠BAC=60°,∠ABC=∠ACB=30°,进一步推出∠OPC=∠OCP,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判断即可;
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BP+∠BPC=150°,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推出∠OBP+∠OPB=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BP=∠OPB=60°,据此判断即可;
③在AB上截取AE=AP,可推出△AP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证明△EPB≌△APO,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和差关系判断即可;
④延长AO,在AO延长线上找一点F,使AF=AB,则△ABF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PB≌△FOB,则可得S四边形AOBP=S△ABF,然后判断出OD与AD的关系即可.
二、填空题
11.(2023八上·安顺期末)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面积是,腰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于点,,若点为边的中点,点为线段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答案】10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D,
∵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点D是BC边的中点,
∴AD⊥BC,
∴S△ABC=BC·AD=×4·AD=16,
解得AD=8,
∵EF是腰AC的垂直平分线,
∴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
∴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
∴△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BC=8+×4=8+2=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AD,由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点D是BC边的中点,可得到AD⊥BC,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再由△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BC,代入数值计算即可求解.
12.(2022八上·南宁开学考)如图,在和中,,,,,以点为顶点作,两边分别交,于点,,连接,则的周长为   .
【答案】8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到点,使,连接,
,,

,,
,,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8.
【分析】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ABD+∠ACD=18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DBC=∠DCB,两式相加可得∠ABD=∠ACD=90°,证明△DCE≌△CBM,得到DE=DM,∠CDE=∠BDM,进而证明△EDN≌△MDN,得到EN=MN,则AM+AN+MN=AB+AC,据此解答.
13.(2021八上·中山期末)在中,,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2°,则   .
【答案】66°或24°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是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由题意得:是的垂直平分线,
综上: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两种情况:∠A为钝角和锐角,据此分别画出图形,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解答即可.
14.(2021八上·建华期末)小聪在研究题目“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OD交于点O,点C沿直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你能得出那些结论?”时,发现了下面三个结论:① ;②图中没有60°的角;③D、O、C三点共线.请你直接写出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   
【答案】①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BAC=50°,AO为∠BAC的平分线,
∴∠BAO=
∠BAC=
×50°=25°.
又∵AB=AC,
∴∠ABC=∠ACB=65°.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BO=∠BAO=25°,
∴∠OBC=∠ABC-∠ABO=65°-25°=40°.
∵AO为∠BAC的平分线,AB=AC,
∴直线AO垂直平分BC,
∴OB=OC,
∴∠OCB=∠OBC=40°,
∵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COE=∠OCB=40°;
在△OCE中,∠OEC=180°-∠COE-∠OCB=180°-40°-40°=100°,
∴∠OEF=
∠CEO=50°,①符合题意;
∵∠OCB=∠OBC=∠COE=40°,
∴∠BOE=180°-∠OBC-∠COE-∠OCB =180°-40°-40°-40°=60°, ②不符合题意;
∵∠ABO=∠BAO=25°,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DOB=90°-∠ABO=75°,
∵∠OCB=∠OBC=40°,
∴∠BOC=180°-∠OBC -∠OCB=180°-40°-40°=100°,
∴∠DOC=∠DOB+∠BOC=75°+100°=175°,即D、O、C三点不共线,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对每个结论一一判断即可。
15.(2022八上·苏州月考)如图,,点C是边上的一个定点,点P在角的另一边上运动,当是等腰三角形,   °.
【答案】40或70或55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①当时,

∴.
②当时,

③当时,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或.
故答案为:40或70或55.
【分析】分三种情况: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
16.(2022八上·龙港期中)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
三角形背景下角的关系探索
素材1 如图,已知等腰△ABC中,BA=BC,在腰BC的延长线上取点E,连结AE,作AE的中垂线交射线BC于点D,连结AD.
素材2 研究一个几何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几何图形.可能需要分类讨论.
素材3 当我们要论证一个一般性结论时,常常将问题先分成几种特例,在研究特例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总结方法,猜测结论,再将规律、方法和结论迁移到一般情形中,这种数学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
问题解决
任务1 补全图形 请根据素材1,把图形补全.你画的点D在点C的 ▲ 侧.
任务2 特例猜想 有下列条件:①AB=AC;②∠B=40°;③∠CEA=20°;④∠CEA=50°;请从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或两个条件作为已知条件,求出∠BAD和∠CAE的大小,并猜测∠BAD与∠CAE的数量关系.
任务3 一般结论 请根据你在任务1中所画的一般情况下的图形,写出∠BAD与∠C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任务4 拓展延伸 除了你在任务1中所画的情形外,点D相对于点C的位置还有不同的情形吗?若有,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BAD与∠CAE的数量关系.
【答案】解:任务一:右;
任务二:选择②∠B=40°;③∠CEA=20°.
∵BA=BC,∠B=40°,
∴∠BAC=∠BCA=(180°﹣40°)=70°,
∵DA=DE,
∴∠DAE=∠E=20°,
∵∠ACB=∠E+∠CAE,
∴∠CAE=70°﹣20°=50°,
∴∠CAD=∠CAE﹣∠DAE=30°,
∴∠BAD=∠BAC+∠CAD=70°+30°=100°.
猜想:∠BAD=2∠CAE;
任务三:结论:∠BAD=2∠CAE.
理由:设∠E=∠DAE=x,∠CAD=y.
∵BA=BC,
∴∠ACB=∠BAC=∠CAE+∠E=y+2x,
∴∠BAD=∠BAC+∠CAD=2x+2y,
∵∠CAE=∠CAD+∠DAE=x+y,
∴∠BAD=2∠CAE.
任务四:有,如图所示:结论:∠BAD=2∠CAE.
理由:设∠E=∠DAE=x,∠CAD=y.
∵BA=BC,
∴∠ACB=∠BAC=∠CAE+∠E=2x﹣y,
∴∠BAD=∠BAC﹣∠CAD=2x﹣2y,
∵∠CAE=∠DAE﹣∠CAD=x﹣y,
∴∠BAD=2∠CAE.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任务一:图形如图所示:点D在点C的右侧.
故答案为:右;
【分析】任务一:画出图形可得结论;
任务二:选择②∠B=40°;③∠CEA=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BAC=∠BCA=(180°﹣40°)=70°,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DA=DE,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DAE=∠E=20°,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ACB=∠E+∠CAE, 进而根据角的和差,由 ∠CAD=∠CAE﹣∠DAE , ∠BAD=∠BAC+∠CAD 算出∠BAD的度数,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任务三:结论:∠BAD=2∠CAE,设∠E=∠DAE=x,∠CAD=y,利用等边对等角及角的和差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任务四:有,如图所示:结论:∠BAD=2∠CAE, 设∠E=∠DAE=x,∠CAD=y ,利用等边对等角及角的和差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四、综合题
17.(2022八上·宁波期中)概念学习
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
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
(1)理解概念: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AB,△BCD和△ACD   (填“是”或者“不是”)等角三角形.
(2)概念应用:如图2,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
(3)在△ABC中,∠A=42°,CD是△ABC的等角分割线,直接写出∠ACB的度数.
【答案】(1)是
(2)证明:∵∠A=40°,∠B=60°,
∴∠ACB=80°.
∵CD为角平分线,
∴∠ACD=∠BCD=40°.
∵∠A=∠ACD,
∴△ACD是等腰三角形
∵∠BCD=∠A=40°,∠B=∠B=60°,∠BDC=∠ACB=80°,
∴△BCD和△ABC是等角三角形.
∴C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
(3)解:84°,111°,92°,106°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BCD和△ACD 是等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CD⊥AB,
∴∠CDB=∠CDA=90°,
∴∠B+∠BCD=90° ,∠A+∠ACD=90°,
∵∠ACD+∠BCD=∠ACB=90°,
∴∠A=∠BCD,∠ACD=∠B,
∴ △BCD和△ACD 是等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是;
(3)①当△A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2,DA=DC时,∠ACD=∠A=42°,
∴∠ACB=∠BDC=42°+42°=84°,
②当△A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DA=AC时,∠ACD=∠ADC=69°,
∴∠BCD=∠A=42°,
∴∠ACB=69°+42°=111°,
③当△ACD是等腰三角形,CD=AC的情况不存在,
④当△B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DC=BD时,∠ACD=∠BCD=∠B=46°,
∠ACB=92°,
⑤当△BCD是等腰三角形,DB=BC时,∠BDC=∠BCD,
设∠BDC=∠BCD=x,
则∠B=180° 2x,
则∠ACD=∠B=180° 2x,
由题意得,180° 2x+42°=x,
解得,x=74°,
∴∠ACD=180° 2x=32°,
∴∠ACB=106°,
⑥当△BCD是等腰三角形,CD=CB的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ACB的度数为111°或84°或106°或92°.
【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得∠CDB=∠CDA=90°,则∠B+∠BCD=90° ,∠A+∠ACD=90°,结合已知∠ACD+∠BCD=∠ACB=90°,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BCD,∠ACD=∠B,从而根据等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CB=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ACD=∠BCD=40°,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出△ACD是等腰三角形,△BCD和△ABC是等角三角形,从而根据等角分割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3)分△ACD是等腰三角形,DA=DC、DA=AC和△BCD是等腰三角形,DB=BC、DC=BD四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
18.(2022八上·奎文期中)已知为等腰三角形,,直线过点C(不经过点),过点A作于点D,过点B作于点E.
(1)如图1,当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点位于直线的两侧,
①(1)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设与交于点F,当时,判断与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理由如下:
∵为等腰三角形,
∴,
∵,,
∴,
∵,
∴,
∴,
在和中,

∴,
∴;
(2)解:①成立,
同理可得,
∴;
②,理由如下:
∵,,
∴,
∵,,
∴,
∴,
即,
∵,
∴,
∵,
∴,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利用“AAS”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①利用“AAS”证明,可得;
②先证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结合,可得,所以。
1 / 1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2-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同步测试(培优版)
一、选择题
1.(2023·恩施模拟)如图,已知 中, , ,点 为 的中点,点 在线段 上以 的速度由 点向 点运动,同时,点 在线段 上以相同速度由点 向点A运动,一个到达终点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 与 全等时,点 运动的时间是(  )
A. B.
C. D. 或
2.(2023·历城模拟)如图,等腰中,,,点D是底边的中点,以A、C为圆心,大于的长度为半径分别画圆弧相交于两点E、F,若直线上有一个动点P,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A.6 B.8 C.10 D.12
3.(2023·武安模拟)已知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要将其剪成三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不能有剩余).两名同学提供了如下方案:
方案Ⅰ 方案Ⅱ
如图1,①分别作,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②选择,,. 如图2,①以点B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D,交于点E; ②连接,.
对于方案Ⅰ、Ⅱ,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可行、Ⅱ不可行 B.Ⅰ不可行、Ⅱ可行
C.Ⅰ、Ⅱ都可行 D.Ⅰ、Ⅱ都不可行
4.(2021八上·如皋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点关于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CD上,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5.(2021八上·盐湖期中)有一题目:“如图,∠ABC=40°,BD平分∠ABC,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若点F在AB上,且满足DF=DE,求∠DFB的度数.”小贤的解答:以D为圆心,DE长为半径画圆交AB于点F,连接DF,则DE=DF,由图形的对称性可得∠DFB=∠DEB.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求得∠DFB=140°.而小军说:“小贤考虑的不周全,∠DFB还应有另一个不同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军说的对,且∠DFB的另一个值是40°
B.小军说的不对,∠DFB只有140°一个值
C.小贤求的结果不对,∠DFB应该是20°
D.两人都不对,∠DFB应有3个不同值
6.(2021八上·江津期中)如图,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长为3,面积是18,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C,AB边于E, F点.若点D为BC边的中点,点M为线段EF上一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  )
A.7.5 B.8.5 C.10.5 D.13.5
7.(2021八上·拱墅期中)如图,△ABC中,∠BAC=90°,AD⊥BC,∠ABC的平分线BE交AD于点F,AG平分∠DAC,给出下列结论:①∠BAD=∠C;②∠AEF=∠AFE;③AG⊥EF;④∠EBC=∠C.其中正确结论有(  )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21八上·武昌期中)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CB和∠BAC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A作AD⊥AO交CO的延长线于点D,若∠ACD=α,则∠BDC度数为(  )
A.45°﹣α B. C.90°﹣2α D.
9.(2021·扬州)如图,在 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 ,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10.(2021八上·吴兴期末)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AC=120°,AD⊥BC于点D,点Р是CA延长线上一点,点O在AD延长线上,OP=OB,下面的结论:①∠APO-∠OBD=30° ;②△BPO是正三角形;③AB-AP=AO;④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11.(2023八上·安顺期末)如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面积是,腰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于点,,若点为边的中点,点为线段上一动点,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
12.(2022八上·南宁开学考)如图,在和中,,,,,以点为顶点作,两边分别交,于点,,连接,则的周长为   .
13.(2021八上·中山期末)在中,,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2°,则   .
14.(2021八上·建华期末)小聪在研究题目“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


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OD交于点O,点C沿直线EF折叠后与点O重合,你能得出那些结论?”时,发现了下面三个结论:① ;②图中没有60°的角;③D、O、C三点共线.请你直接写出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   
15.(2022八上·苏州月考)如图,,点C是边上的一个定点,点P在角的另一边上运动,当是等腰三角形,   °.
三、解答题
16.(2022八上·龙港期中)根据以下素材,探索完成任务.
三角形背景下角的关系探索
素材1 如图,已知等腰△ABC中,BA=BC,在腰BC的延长线上取点E,连结AE,作AE的中垂线交射线BC于点D,连结AD.
素材2 研究一个几何问题时,一般先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几何图形.可能需要分类讨论.
素材3 当我们要论证一个一般性结论时,常常将问题先分成几种特例,在研究特例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总结方法,猜测结论,再将规律、方法和结论迁移到一般情形中,这种数学推理方法叫做归纳法.
问题解决
任务1 补全图形 请根据素材1,把图形补全.你画的点D在点C的 ▲ 侧.
任务2 特例猜想 有下列条件:①AB=AC;②∠B=40°;③∠CEA=20°;④∠CEA=50°;请从中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一个或两个条件作为已知条件,求出∠BAD和∠CAE的大小,并猜测∠BAD与∠CAE的数量关系.
任务3 一般结论 请根据你在任务1中所画的一般情况下的图形,写出∠BAD与∠CA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任务4 拓展延伸 除了你在任务1中所画的情形外,点D相对于点C的位置还有不同的情形吗?若有,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BAD与∠CAE的数量关系.
四、综合题
17.(2022八上·宁波期中)概念学习
规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等角三角形”.
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等角分割线”.
(1)理解概念:如图1,在Rt△ABC中,∠ACB=90°,CD⊥AB,△BCD和△ACD   (填“是”或者“不是”)等角三角形.
(2)概念应用:如图2,在△ABC中,CD为角平分线,∠A=40°,∠B=60°.求证:C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
(3)在△ABC中,∠A=42°,CD是△ABC的等角分割线,直接写出∠ACB的度数.
18.(2022八上·奎文期中)已知为等腰三角形,,直线过点C(不经过点),过点A作于点D,过点B作于点E.
(1)如图1,当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点位于直线的两侧,
①(1)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请说明理由;
②设与交于点F,当时,判断与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的中点
【解析】【解答】解:∵点D为AB的中点,
∴BD=AB=5cm.
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CQ=3tcm,
∵AB=AC,
∴∠B=∠C.
∵△BDP与△CPQ全等,
∴BD=PC,BP=CQ,
∴5=8-3t,
解得t=1.
当BD=CQ,BP=PC时,5=3t且3t=8-3t,此时无解,
∴t=1.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中点的概念可得BD=AB=5cm,设点P、Q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CQ=3tc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PC,BP=CQ;或BD=CQ,BP=PC,求解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接PA,
由作法知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P=CP,
∴PC+PD=PA+PD,
线段的最小就是PA+PD,
当A、P、D三点共线时最短,
∵点D是底边的中点,
∴BD=CD=,
∵AB=AC,
∴,
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得:
AD=,
∴(PC+PD)最小=(PA+PD)最小=AD=8.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先求出AP=CP,再求出,最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
3.【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点P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同理,得,
∴,
∴都是等腰三角形.
连接,
∵,
∴.
∵,
∴,
∴,
∴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
∴,
∴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
∴,
∴,
∴,
∴,
∴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先证出和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再求出,可得,利用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即可得到是顶角为的等腰三角形。
4.【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B′,BB′,过A作AE⊥CD于E,
∵点B关于AC的对称点B′恰好落在CD上,
∴AC垂直平分BB′,
∴AB=AB′,
∴∠BAC=∠B′AC,
∵AB=AD,
∴AD=AB′,
又∵AE⊥CD,
∴∠DAE=∠B'AE,
∴∠CAE=∠BAD=α,
又∵∠AEB′=∠AOB′=90°,
∴四边形AOB′E中,∠EB′O=180° α,
∴∠ACB′=∠E B′O ∠COB′=180° α 90°=90° α,
∴∠ACB=∠ACB′=90° α,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B′,BB′,过A作AE⊥CD于E,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可证得AC垂直平分BB′,∠BAC=∠B′AC,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推出AB=AB′,由此可推出AD=A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DAE=∠BAE,由此可表示出∠CAE及∠EB′O;然后根据∠ACB′=∠E B′O ∠COB′,代入计算可表示出∠ACB的度数.
5.【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如图,以点D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圆交 于点F, ,连接 , ,则 ,

平分 ,
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 ,
, ,


当点F位于点 处时,


故答案为:A.
【分析】以点D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圆交 于点F, ,连接 , ,则 ,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 ,结合平行线的性质求∠DFB=140°,当点F位于点 处时,由DF=DF'可求出∠DF'B的度数.
6.【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连接AM、AD
∵EF垂直平分线段AC
∴CM=AM
∴CM+MD=AM+MD≥AD
即当A、M、D三点在一直线上且与AD重合时,CM+MD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线段AD的长
∵△CMD的周长=CM+MD+CD=AM+MD+AD
∴△CMD的周长的最小值为AD+CD
∵D为BC的中点,AB=AC
∴ ,AD⊥BC

∴AD=12
∴AD+CD=12+1.5=13.5
即△CDM周长的最小值为13.5
故答案为:D.
【分析】连接AM、AD,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M=AM,当A、M、D三点在一直线上且与AD重合时,CM+MD取得最小值,且最小值为线段AD的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 ,AD⊥BC,利用△ABC的面积可求出AD的长,从而求出此时△CDM的周长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余角、补角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BAC=90°,AD⊥BC,
∴∠C+∠ABC=90°,
∠BAD+∠ABC=90°,
∴∠BAD=∠C,故①正确;
∵BE是∠ABC的平分线,
∴∠ABE=∠CBE,
∵∠ABE+∠AEF=90°,
∠CBE+∠BFD=90°,
∴∠AEF=∠BFD,
又∵∠AFE=∠BFD(对顶角相等),
∴∠AEF=∠AFE,故②正确;
∵∠ABE=∠CBE,
∴只有∠C=30°时∠EBC=∠C,故④错误;
∵∠AEF=∠AFE,
∴AE=AF,
∵AG平分∠DAC,
∴AG⊥EF,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BAD=∠C,则可判断 ①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求出∠AEF=∠AFE,则可判断②;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出AG⊥EF,则可判断③; ∠EBC=∠C 不一定相等,则可判断 ④ .
8.【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
【解析】【解答】解:∵CO平分∠ACB,
∴∠BCO=∠ACD=α,
∵AB=AC,
∴∠ABC=∠ACB=2α,
∵∠ACB和∠BAC的平分线交于点O,
∴BO平分∠ABC,
∴∠CBO=∠ABO= ,
∵ ,
∴ ,
∵AD⊥AO,
∴∠OAD=90°,
∴∠BAD=90°-∠OAB= ,
∴∠BAD=∠ABC,
∴BC∥AD,
∴∠BCD=∠ADC= ,
∴AC=AD,
∴AB=AD,
∴∠ABD=∠ADB= ,
∴ .
故答案为:C.
【分析】由角平分线的概念可得∠BCO=∠ACD=α,∠CBO=∠ABO=α,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C=∠ACB=2α,结合内角和定理得∠AOB=90°+α,∠OAB=90°-2α,由余角的性质得∠BAD=2α,则∠BAD=∠ABC,由平行线的性质得∠BCD=∠ADC=α,则可推出AB=A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内角和定理可得∠ABD=∠ADB=90°-α,然后根据∠BDC=∠ADB-∠ADC进行计算.
9.【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分情况讨论:
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0个;
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3个.
故共有3个点,
故答案为:B.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AB为等腰直角△ABC底边时,②AB为等腰直角△ABC其中的一条腰时,据此分别求解即可.
10.【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AB=AC,∠BAC=120°,AD⊥BC,
∴BO=CO,∠BAD=∠BAC=60°,∠ABC=∠ACB=30°.
∵OP=OB,
∴OP=OC,
∴∠OPC=∠OCP,
∴∠OPC=∠OCD+∠ACB=∠OCD+30°,即∠APO-∠OBD=30°,故①正确.
在△PBC中,∵∠CBP+∠BPC+∠BCP=180°,∠BCP=30°,
∴∠CBP+∠BPC=180°-30°=150°.
∵∠BPC=∠APO+∠OPB,
∴∠CBP+∠APO+∠OPB=150°.
由①知:∠APO=30°+∠BOD,
∴∠CBP+∠OBD+30°+∠OPB=150°.
∵∠CBP+∠OBD=∠OBP,
∴∠OBP+∠OPB=150°-30°=120°.
∵OB=OP,
∴∠OBP=∠OPB=120°÷2=60°.
∵在△BPO中,∠OBP=∠OPB=60°,
∴∠BOP=60°,
∴△BPO为等边三角形,故②正确.
在AB上截取AE=AP,
∵∠BAC=120°,
∴∠PAE=60°.
∵AE=AP,
∴△APE为等边三角形,
∴∠BPO=∠APE=60°,
∵∠BPO=∠BPE+∠EPO,∠APE=∠APO+∠BPO,
∴∠BPE=∠APO.
∵AP=AE,∠BPE=∠APO,BP=OP,
∴△EPB≌△APO(SAS),
∴BE=AO.
∵BE=AB-AE=AB-AP,
∴AB-AP=AO,故③正确.
延长AO,在AO延长线上找一点F,使AF=AB,则△ABF为等边三角形,
∵PB=OB,∠PBA=∠OBF,AB=BF,
∴△APB≌△FOB(SAS),
∴S四边形AOBP=S△ABF,
要证S△ABF=2S△BOC,即证OD=AD,
而OD=AD无法证明,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可得:BO=CO,∠BAD=∠BAC=60°,∠ABC=∠ACB=30°,进一步推出∠OPC=∠OCP,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判断即可;
②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BP+∠BPC=150°,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推出∠OBP+∠OPB=1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OBP=∠OPB=60°,据此判断即可;
③在AB上截取AE=AP,可推出△APE为等边三角形,进而证明△EPB≌△APO,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和差关系判断即可;
④延长AO,在AO延长线上找一点F,使AF=AB,则△ABF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PB≌△FOB,则可得S四边形AOBP=S△ABF,然后判断出OD与AD的关系即可.
11.【答案】10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AD,
∵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点D是BC边的中点,
∴AD⊥BC,
∴S△ABC=BC·AD=×4·AD=16,
解得AD=8,
∵EF是腰AC的垂直平分线,
∴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
∴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
∴△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BC=8+×4=8+2=10.
故答案为:10.
【分析】如图所示,连接AD,由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面积是16,点D是BC边的中点,可得到AD⊥BC,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C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A,故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再由△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BC,代入数值计算即可求解.
12.【答案】8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解答】解:如图,延长到点,使,连接,
,,

,,
,,




在和中,

≌,
,,



在和中,

≌,

.
故答案为:8.
【分析】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ABD+∠ACD=18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ACB,∠DBC=∠DCB,两式相加可得∠ABD=∠ACD=90°,证明△DCE≌△CBM,得到DE=DM,∠CDE=∠BDM,进而证明△EDN≌△MDN,得到EN=MN,则AM+AN+MN=AB+AC,据此解答.
13.【答案】66°或24°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得:是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由题意得:是的垂直平分线,
综上: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两种情况:∠A为钝角和锐角,据此分别画出图形,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解答即可.
14.【答案】①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BAC=50°,AO为∠BAC的平分线,
∴∠BAO=
∠BAC=
×50°=25°.
又∵AB=AC,
∴∠ABC=∠ACB=65°.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BO=∠BAO=25°,
∴∠OBC=∠ABC-∠ABO=65°-25°=40°.
∵AO为∠BAC的平分线,AB=AC,
∴直线AO垂直平分BC,
∴OB=OC,
∴∠OCB=∠OBC=40°,
∵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COE=∠OCB=40°;
在△OCE中,∠OEC=180°-∠COE-∠OCB=180°-40°-40°=100°,
∴∠OEF=
∠CEO=50°,①符合题意;
∵∠OCB=∠OBC=∠COE=40°,
∴∠BOE=180°-∠OBC-∠COE-∠OCB =180°-40°-40°-40°=60°, ②不符合题意;
∵∠ABO=∠BAO=25°,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DOB=90°-∠ABO=75°,
∵∠OCB=∠OBC=40°,
∴∠BOC=180°-∠OBC -∠OCB=180°-40°-40°=100°,
∴∠DOC=∠DOB+∠BOC=75°+100°=175°,即D、O、C三点不共线,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对每个结论一一判断即可。
15.【答案】40或70或55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①当时,

∴.
②当时,

③当时,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或.
故答案为:40或70或55.
【分析】分三种情况:①当时,②当时,③当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16.【答案】解:任务一:右;
任务二:选择②∠B=40°;③∠CEA=20°.
∵BA=BC,∠B=40°,
∴∠BAC=∠BCA=(180°﹣40°)=70°,
∵DA=DE,
∴∠DAE=∠E=20°,
∵∠ACB=∠E+∠CAE,
∴∠CAE=70°﹣20°=50°,
∴∠CAD=∠CAE﹣∠DAE=30°,
∴∠BAD=∠BAC+∠CAD=70°+30°=100°.
猜想:∠BAD=2∠CAE;
任务三:结论:∠BAD=2∠CAE.
理由:设∠E=∠DAE=x,∠CAD=y.
∵BA=BC,
∴∠ACB=∠BAC=∠CAE+∠E=y+2x,
∴∠BAD=∠BAC+∠CAD=2x+2y,
∵∠CAE=∠CAD+∠DAE=x+y,
∴∠BAD=2∠CAE.
任务四:有,如图所示:结论:∠BAD=2∠CAE.
理由:设∠E=∠DAE=x,∠CAD=y.
∵BA=BC,
∴∠ACB=∠BAC=∠CAE+∠E=2x﹣y,
∴∠BAD=∠BAC﹣∠CAD=2x﹣2y,
∵∠CAE=∠DAE﹣∠CAD=x﹣y,
∴∠BAD=2∠CAE.
【知识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任务一:图形如图所示:点D在点C的右侧.
故答案为:右;
【分析】任务一:画出图形可得结论;
任务二:选择②∠B=40°;③∠CEA=2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 ∠BAC=∠BCA=(180°﹣40°)=70°,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得DA=DE,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得∠DAE=∠E=20°,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ACB=∠E+∠CAE, 进而根据角的和差,由 ∠CAD=∠CAE﹣∠DAE , ∠BAD=∠BAC+∠CAD 算出∠BAD的度数,从而即可得出结论;
任务三:结论:∠BAD=2∠CAE,设∠E=∠DAE=x,∠CAD=y,利用等边对等角及角的和差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任务四:有,如图所示:结论:∠BAD=2∠CAE, 设∠E=∠DAE=x,∠CAD=y ,利用等边对等角及角的和差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解即可.
17.【答案】(1)是
(2)证明:∵∠A=40°,∠B=60°,
∴∠ACB=80°.
∵CD为角平分线,
∴∠ACD=∠BCD=40°.
∵∠A=∠ACD,
∴△ACD是等腰三角形
∵∠BCD=∠A=40°,∠B=∠B=60°,∠BDC=∠ACB=80°,
∴△BCD和△ABC是等角三角形.
∴CD为△ABC的等角分割线.
(3)解:84°,111°,92°,106°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1)△BCD和△ACD 是等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CD⊥AB,
∴∠CDB=∠CDA=90°,
∴∠B+∠BCD=90° ,∠A+∠ACD=90°,
∵∠ACD+∠BCD=∠ACB=90°,
∴∠A=∠BCD,∠ACD=∠B,
∴ △BCD和△ACD 是等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是;
(3)①当△A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2,DA=DC时,∠ACD=∠A=42°,
∴∠ACB=∠BDC=42°+42°=84°,
②当△A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DA=AC时,∠ACD=∠ADC=69°,
∴∠BCD=∠A=42°,
∴∠ACB=69°+42°=111°,
③当△ACD是等腰三角形,CD=AC的情况不存在,
④当△BCD是等腰三角形,如图,DC=BD时,∠ACD=∠BCD=∠B=46°,
∠ACB=92°,
⑤当△BCD是等腰三角形,DB=BC时,∠BDC=∠BCD,
设∠BDC=∠BCD=x,
则∠B=180° 2x,
则∠ACD=∠B=180° 2x,
由题意得,180° 2x+42°=x,
解得,x=74°,
∴∠ACD=180° 2x=32°,
∴∠ACB=106°,
⑥当△BCD是等腰三角形,CD=CB的情况不存在,
综上所述:∠ACB的度数为111°或84°或106°或92°.
【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得∠CDB=∠CDA=90°,则∠B+∠BCD=90° ,∠A+∠ACD=90°,结合已知∠ACD+∠BCD=∠ACB=90°,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A=∠BCD,∠ACD=∠B,从而根据等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判断得出答案;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CB=8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ACD=∠BCD=40°,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等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出△ACD是等腰三角形,△BCD和△ABC是等角三角形,从而根据等角分割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3)分△ACD是等腰三角形,DA=DC、DA=AC和△BCD是等腰三角形,DB=BC、DC=BD四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
18.【答案】(1)解:,理由如下:
∵为等腰三角形,
∴,
∵,,
∴,
∵,
∴,
∴,
在和中,

∴,
∴;
(2)解:①成立,
同理可得,
∴;
②,理由如下:
∵,,
∴,
∵,,
∴,
∴,
即,
∵,
∴,
∵,
∴,
∴.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解析】【分析】(1)利用“AAS”证明,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2)①利用“AAS”证明,可得;
②先证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再结合,可得,所以。
1 / 1